汇聚辩护原创,分发辩护指引;研究法律适用,剖析证据运用。
为提高中心公众号质量,更好更及时地反映我国刑事辩护实践和研究的发展,自2023年起,本中心公众号将改版升级,以发表原创文章为主。升级后,公众号将设置刑辩人物专访、刑事辩护策略方法、证据质证分析、疑难案件辩护指引、典型案例分析、辩护词精选、刑事辩护研究、刑事合规研究等原创专栏,每年将遴选优秀文章结集出版,欢迎投稿!投稿:发至邮箱fadaxingbian@163.com或吴宏耀、朱桐辉老师微信,视为已授权我中心公众号首发。
死刑研究“东拓”——陈海平著《日本死刑控制研究》出版
日本的死刑控制,尝试了不同于美国的思路,对中国更具参考意义。本书以日本死刑控制实践为主题,回顾了日本死刑的演变历程,梳理了日本现行立法中的死刑罪名、日本最高法院有关死刑适用的重要判例;统计分析了过往11次死刑民意调查,揭示了日本国民对死刑存废的态度;系统整理了295位死刑囚及其案件信息,呈现了日本死刑适用动向与趋势;全面审视了司法控制死刑的日本模式,重点考察了死刑基准、裁判员制度、国选辩护制度对日本死刑控制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海平,1979—,男,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日本一桥大学访问学者,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院长助理。
曾在燕山大学任教17年,历任法学系副主任、主任,曾任秦皇岛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副处长。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新华文摘》转摘1篇,《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国法学会、中国博士后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世界上已有145个国家废除或事实上废除了死刑,其中110个国家废除了所有犯罪的死刑、8个国家废除了普通犯罪的死刑、27个国家事实上废除了死刑,还有54个国家保留死刑。白俄罗斯成为欧洲唯一死刑国,非洲、美洲废除死刑的国家均已超过半数。在亚洲,菲律宾、蒙古等国已废除死刑,韩国已停止执行死刑25年,但过半数国家依然保留并执行死刑。2020年,美国联邦政府时隔17年再启死刑执行,前任总统特朗普卸任前连续执行死刑13次,超越了此前56年之和。现任总统拜登在竞选中、宣誓就职时曾多次承诺废除联邦死刑。2021年7月1日,美国宣布暂停执行联邦死刑,拜登成为首位反对死刑的美国总统。美国、中国、日本是世界前三大经济体,都保留并执行死刑。从文化视角来看,中国、日本是东方文化的代表,美国是西方文化的代表;从政治经济视角来看,中国是东方发展中国家,美国、日本是西方发达国家。日本作为成功的法治国家的代表,其司法控制死刑的历程和动向,对我国有重要参考价值。死刑控制的比较法研究,虽然备受我国学界关注,但存在明显的冷热不均,存在较为明显的“西热东冷”,美国模式更受关注,日本模式则相对冷清。如果将关注、研究美国死刑控制模式喻为学术上的“西进”,对日本死刑控制模式的关注、研究则可谓“东拓”。1989年,在“泡沫经济”崩溃前夕,日本进入“平成”时代;2019年,日本改元,“平成”时代落幕,“令和”时代开启;2020年,超长执政的“安倍政权”谢幕。平成伊始的十年,被称为“失落的十年”,“泡沫经济”崩溃,长达十多年的持续不景气,就业进入“冰河期”,很多富豪一夜返贫,自杀率高居世界之巅,犯罪率一路飙升。平成时代在昭和时代司法改革是基础上,结合时代面临的社会需求,对刑事司法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改革,推出“严罚化”刑事政策,创设和推行裁判员制度,扩展国选辩护范围,各项制度协同推进,对死刑控制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时代的更迭也是回顾与展望的契机,本书超越片断时间框架,站在长周期视角,回望日本死刑控制的过往,审视日本死刑控制实践,为中国死刑控制的提供镜鉴。本研究基于拓展域外死刑控制研究的预期,以日本死刑适用及其司法控制实践为主题,审视日本死刑控制模式,回望日本死刑控制的过往,思考中国死刑立法、司法控制的未来。在研究内容上,回顾了日本死刑的发展演变历程,梳理了日本死刑的民意走向,考察了日本死刑的适用情况,介绍了日本死刑适用基准的确立与运行,总结了日本死刑的司法控制模式,分析了“严罚化”政策、裁判员制度、国选辩护制度等司法改革举措对死刑控制的影响。引言 倡言死刑研究“东拓”。介绍了死刑存废的世界潮流和最新动向,比较分析了作为世界前三大经济体,且同时保留并执行死刑的中国、美国、日本面临的死刑控制现实,揭示了死刑问题比较研究领域的“西热东冷”现状,引出加强日本死刑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一章 日本死刑极简史。立足历史阶段划分,回顾了日本死刑的演变历程,梳理了现行立法中的死刑罪名,梳理了日本最高法院宣示死刑合宪立场的五个重要判例,作为死刑合宪与否的经典判例,一直沿用至今,依然是反映日本司法实务界死刑立场的基本判例,也成为现代日本继续保留死刑制度的重要根据。第二章 日本的死刑民意调查。从日本死刑面临的官方立场和和学界主张的重大分野出发,立足日本政府坚持死刑的民意基础,梳理了过往的11次死刑民意调查,结合日本学者所做的相关民意调查,整合调研数据,系统分析了日本国民对死刑存废的态度。日本最高法院通过判例坚持死刑不违宪的立场,日本政府主张死刑存废问题应该交由各国独立决定,应以绝大多数民意反对废除死刑为由,拒绝批准《死刑废止条约》。与此相反,日本法学界,特别是刑事法学界,普遍赞成废除死刑,学者们呼吁立即停止执行死刑,作为死刑废止的前置。第三章 日本死刑的适用动向。梳理了日本“二战”后“五五体制”确立以来的死刑适用、执行情况,收集整理了1981-2022年间全部死刑被执行者(148人)、死刑囚狱死者(40人)、原判死刑被再审改判无罪(4人)、原判死刑被暂停执行者(1人)、死刑待执行者(106人)信息,提取其程序法信息,梳理实体法理由,整理制作成表。此为基础对日本死刑适用进行了数据分析,呈现了昭和、平成两个时代的死刑适用动向。第四章 日本死刑适用基准。日本最高法院1983年在“永山案件”中首次详细、明确地阐述了死刑适用的一般衡量基准,被称为“永山基准”,对日本死刑适用影响广泛。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犯罪控制形势日趋严峻,日本开始犯罪治理转型,推出“严罚化”刑事政策,对死刑适用带来了一定影响。日本最高法院2006年“光市裁判”对“永山基准”产生了一定冲击,引发了理论界、实务界对“永山基准”的再审视,进一步强化了“永山基准”的地位,提升了“永山基准”的精度,进一步加强了死刑控制。第五章 日本死刑的司法控制。揭示了司法控制死刑的日本模式:与美国死刑控制模式倚重创设死刑特别程序不同,日本强调通过普通程序实现死刑慎用;死刑案件实行强制上诉,被告人可以撤回上诉终止强制审查,在三审终审的原则与例外间实现了平衡;死刑执行的谨慎留给死刑犯广泛的再审请求空间,严格把关再审启动,缓解了误判防范和司法权威间紧张冲突;对于死刑案件的辩护保障,抛开美国式“有效辩护”另辟蹊径,一方面强化国选辩护的质量,另一方面依托民间法律援助的支持。第六章 日本司法改革与死刑控制。面对治安形势恶化,为了重振司法权威,重获国民信赖,平成时代的日本开启了一系列刑事司法改革。“严罚化”刑事政策一度出现了重罚化态势,死刑控制出现震荡,随着犯罪形势的好转,死刑适用重新回到更为慎重的严控之路。裁判员制度的创设,既取得了死刑控制的重大进展,也赢得了死刑控制的广泛社会认同。国选辩护制度的拓展,切实保障了死刑被告人的辩护权,再加上律师界的民间法援支持,共同确保了死刑辩护的高质量。结语 中国死刑控制的学者使命。死刑复核权上收以来,立法限制和司法控制,双向合力,极大推动了中国死刑控制进展。放眼当下,中国死刑控制渐入深水区,司法控制难度渐增,罪名削减空间变小,亟待理论界的认真对待、上下求索。
回顾当年,因为喜欢,考入历史系,后来机缘巧合由史入法,迄今已逾23年。法律硕士毕业就业时,一门心思只寻教职,从事法学教育已有18年。从教以来,虽然一直以教学、科研为志业,但人到中年,各方面都算不上成功。在博士毕业12年后,年过不惑之年,个人的首部学术专著才与读者见面,虽非“大器”,但确实“晚成”。对日本死刑问题研究,于我而言可谓十年磨剑。2008年,在孙长永教授的推动下,翻译了日本行刑法《刑事收容设施及被收入者处遇法》,撰写了论文“日本《监狱法》的新发展”,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给了我进一步开展日本法相关研究的信心。2009年,博士论文选题时,也有意开展“日本死刑程序研究”,受制于日文水平不足而遗憾搁置。博士毕业后,一直持续关注着日本死刑问题。2016年,申请进入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时,选定日本死刑问题作为博士后研究课题,使我在本研究上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2017—2018年,在一桥大学的访学期间,近距离观察了日本刑事司法,收集、研读了日本死刑相关的大量资料,为本研究的开展准备了充分条件。2022年,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后生涯顺利结束,获评“优秀”的博士后报告,即本书的基础,与重度拖延症不断搏斗的过程中,平地起高楼,半年之间,撰写二十万字,其间艰难,难以尽述,也曾几次起意放弃,好在坚持到了最后。合作导师叶青教授给予了悉心指导和不断督促,博士后报告答辩中李翔教授、张栋教授、王戬教授、林喜芬教授给予的肯定和指导,对本书修改、定稿教益甚多。虽然殚精竭虑、不懈努力,依然留下了不少遗憾:一直有意系统梳理的日本死刑存废论争,面对极为丰富、深入的既有研究成果,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感学养不足,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未予涉及,只能留待日后继续努力;也曾有意开展日本死刑确定者行刑前处遇、死刑执行人、死刑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但思虑再三,深觉问题巨大,故将《日本行刑制度研究》选定为下次赴日访学的研究主题。本书出版前,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叶青教授、日本一桥大学王云海教授做序,二位先生欣然应允,并在序言中给予了肯定性评价:陈海平博士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死刑控制问题的研究,他是国内较早以实证研究方法开展中国死刑控制研究,且以比较法研究方法进行日本死刑司法控制研究的青年学者。摆在案头的《日本死刑控制研究》一书,是陈海平博士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博士后研究成果,也是其国家公派留学日本一桥大学期间的研究课题的深化成果。总体而言,《日本死刑控制研究》立足中国死刑控制的实践难题与理论需求,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结合日本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大量运用日本司法统计资料,以较为翔实的司法统计数据和案例,全面介绍了日本死刑控制的历程与动向,深入挖掘了日本死刑控制的模式及经验,填补了国内刑事法学界在日本死刑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为死刑控制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可靠的研究资料。本书作者陈海平博士曾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一桥大学从事研究活动,期间主要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收集资料、分析研究有关课题、与有关人员进行学术交流中,展现了一个中国学者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受到了多方好评,本书正是作者在日本期间孜孜不倦地研究的成果之一。在日本将死刑存废问题推向社会的是1991年团藤重光博士的《死刑废止论》,之后也出现了众多的研究死刑的书籍,但像本书这样以死刑控制为视点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把传统的状况和最新发展融为一体而展示给读者的书籍仍然少见,本书不仅对中国的读者来讲确实值得一读,对日本的死刑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
以下点击可读:
首发 | 刘玲:刑辩律师的基本功
首发 | 韩旭:辩护律师在侦查阶段是否有调查取证权?
佳作首发 | 王帝:新型毒品案件中的“纯度折算”之辩——以合成大麻素为例
首发 | 周娜律师:企业反商业贿赂合规建设路径
首发 | 金宏伟律师:关于写作
首发 | 刘书硕:刑事案件谈判难点之侦辩冲突
首发 | 潘熠:电话通知到案后被放回,后被临控传唤,是否构成自动投案?
首发 | 李小萌:取保候审变更为逮捕的合法性分析
首发 | 韩旭:我国辩护制度中最大的悖论
首发 | 李耀:证据不可知则危不可测:对电子数据形式审查的几点反思
特邀编审: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云证国际司法鉴定中心学术部主任,朱桐辉
技术编辑: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研究生,徐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