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公益,我们该看什么和防什么
作为两届九九公益日都深度参与的民间公益组织负责人,第一年我们自己只身涉水,来体会互联网公益带来的变化以及未来的想象力,今年带领一众垂直领域的草根组织参与进九九公益,共同来做大民间公益的生态,也让更多的草根公益组织懂得互联网公益的思维和办法。通过互联网这一相对超越边界束缚和等级压迫的方式,做大民间公益的当量。
看点1草根组织做公益不用互联网,几乎等死
互联网真正强势介入公益,大体有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到如今的乐捐时代。在微博时代突出的代表如邓飞的免费午餐,通过微博的面域传播,超出传统媒介数十倍的价值倡导,让民间深度发现的社会痛点可以被社会感知,更动员起各界社会贤达广泛参与。明星、政要、大企业家开始感知到公益的价值,并逐渐脱离了单一捐款式公益的路径,懂得用自身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来做公益,让公益更加社会化和平民化。
- 明星、政要、大企业家纷纷加入公益事业
如果微博时代仍旧是品牌效应,大者恒大,大V,名人才有能耐在微博里做公益,草根永远只有做看客,做响应或者默默撸管充血,对着墙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份。微信时代的公益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一句俗话,谁也不知道微信公众号背后到底是不是一条狗,我们通常看到一帮内秀有才华的思想者、践行者在微信时代里,掀起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像我这样尽管活得像狗,但又长了一颗管闲事之心的人,有了推动公益的抓手。微信时代的公益,让民间真正发现社会迫切痛点的人士有了表达和集合行动的可能。
如果说公益真正开启了全民公益的氛围,得力于微信的到来。微信的出现尽管激活了这一滩死水,但是喧嚣过后大家发现,不能解决民间公益自主筹款和造血的问题,民间公益难得打开的局面又重新落回沉寂。反倒越来越多的民间公益人难以为继,而更生抱怨和负能量,就好比一个浑身脓疮的病人,我们揭开了他的伤疤,可以久久不给用药,最后导致了病情更加恶劣。在微信时代后期的公益正是如此,满屏塞满着苦难,舆论放大哀嚎,社会笼罩在不满甚至敌对的情绪之中。这非公益所想,但无力的公益却又在行好事之心中,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伤痛。
天无绝人之路,当我悲观地看待民间公益以及社会氛围之时,腾讯带头的公益平台为广大草根组织送来了践行爱心,理性施援的可能,古村之友的成长得益于腾讯的系列平台,从微信个人端,公众号,微信群,乐捐平台,到九九公益日的施行,善莫大焉。从一家互联网企业的价值观而言,可能会更多认为自身在做互联网公益,对于我这个社会公益活动者而言,我更看重的是它掀起的全民公益时代,推动公益真正回归民间的意义。我不知道腾讯是否这样认为,但我是这么看的。
也很庆幸在这一条摸索的道路上,有邓飞、冯永锋等前辈的经验,我对冯校长的“公益微博化、公益微信化、公益众筹化”,深为认同并高度膜拜。这条为民间公益摸出的道路,我等有心为公益和社会改良尽个人之力的草根,若不掌握,无疑平添烦恼,自我等死,不仅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还增加社会负能量,成为新的弱势群体和社会负担。
当民间公益参与的主体越来越多,据腾讯的数据,今年的九九足有近四千的项目和组织参与到筹款,这里无疑会有部分良莠不齐的项目和组织,做强监管自是必要之事,但并不是眼里不能容沙子,以腾讯的数据,去年九九中5%左右的项目未能有效践行承诺,这个不良率是可以被接受的。商业创投里的失败率我相信比这个更高,不代表公益项目就一定能成功,反倒是好事多磨,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公益项目的特点。
- 严抓审核是公益筹款的重要步骤
而部分媒体尤其是大量不识大局的自媒体以苍蝇好钉臭鸡蛋的心态,狠抓不放,以个案否定全局,这是如幼童般孱弱的民间公益所不能承受之重,创新是有失败成本的,尤其公益创新和社会创新。我相信腾讯和大多数基金会从业人员是看得见的,之所以腾讯今年会增加到1亿9999万,并动员更多社会资源一同参与鼓励民间公益,正是看见了大局,容得下沙子。与局部失控相比,全民公益,社会公序良俗得以弘扬,后者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更胜千百倍。说这些话不是为不守规矩的民间公益项目开脱,而是要做大当量,只有做大当量,我们才有规范和引导的样本集。当火种没有形成,扇再大的风也无济于事,甚至起反面作用。
我特别记得徐永光老师的一句话,并不是公益慈善界过去没有优秀的创新,而是大量创新被不懂行业的舆论大棒给拍死了。中国社会这片土壤对创新有天生的抗拒力,中庸意味着不偏不倚,而不偏不倚又何来创新。尤其是那些无背景和力量薄弱的基层创新,通常在舆论大棒来临之时,一个可能改变局面的力量就被愚昧的谋杀掉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这个民族重要的劣根性之一,所以我们理解改良和创新比较困难,但愚昧地响应革命是热血膨胀的。
- 中国公益领军人、希望工程创始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徐永光
之所以这么多仁人志士投身公益,如邓飞所说:看到公益背后的意义,就鸡血满满(大意如此),公益的背后的深层意义在于感化这个民族变得有社会责任意识,有大局意识,有社会协作意识,有参与意识,有独立人格与追求意识。而当下之国民总体还缺基本的社会学启蒙,缺公益启蒙,可见公益推动起来的难度有多大,而没有了公益,我不敢想象当下的社会运作机制会把这个民族带到什么的境地。
人生的意义在于:把更多好人联合起来做更多好事。
一个成熟社会的标志,看他的社会组织是否完善。
防点1
防大者恒大、公益资源集中造成低效
如当前新颁布的《慈善法》,有明确的价值观是将慈善事业回归民间,不知道腾讯的理性数据流会不会统计获捐大户的名录,但从我有限的直观感受而言,应该大量集中在一批官办背景的基金会所发起的项目。当然我不是对这些官办基金会有身份的意见,只是原本具有资源优势和行政号召力的官办组织,形成新的资源集中,让民间公益的潮流受到抑制。
公益的核心使命之一在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再平衡,而公益界自身的资源分配若再造成新的失衡,他就更不能带动全社会资源的平衡,这就违背了公益精神,所以要对具有行政化影子的公益机构在互联网公益里设定限制,避免公益界也急剧上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公益的核心使命之二是孵化民间社会治理主体的成长,通过公益资金帮扶公益项目只完成了公益使命的前三分之一的路程,更重要的是通过捐款动员起自组织力,而一个单一项目完成了数千万的资金劝募,事实上没能调动起自组织的活力,所有捐款者扮演的仍是其中的配角,并未与自身深度参与公益发生关系。所以这种单一大鳄型公益项目,成了万众观赏的独角戏表演,这也违背了公益的社会治理主体培育的精神。
公益的核心使命之三是通过社会互助来降低社会事业的成本,社会事业一定应该是资源高效利用的事业,一定是节约的事业,甚至是可以自我造血的事业。所以我一直认为公益资金的募集方既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口碑和粉丝量,仍需要向苦难方收取管理费这种模式真是有违善意。既靠吃管理费又靠吃公益筹款利息的基金会,实在是在助长懒惰与反公益。所以古村之友打成立之时,就坚定原则绝不向公益款项收取任何费用,并不遗余力开拓福利帮助受助者。
同时,不能充分形成自组织的公益项目拨款模式,会让公益项目的执行成本成倍增加,试想所有的核心团队积聚在北上广深,而公益的落脚地又在偏远的云贵之类的地区,其公益成本之高和落实的持续性之差,是可想而知。所以古村之友以培养地方自组织执行公益项目的能力,就目前古村之友所执行的公益项目,除了不收取任何管理费用和无偿提供能力援助之外,地方团队的社会互助,让公益项目的成本比传统公益项目减少1/2以上,这是公益该前进的方向。
- 自组织让受助与助人并行
有不少人戏谈公益从业人,白面大脸雪齿红唇,俨然吸血鬼。初一听当作趣谈,进入时间一长,却有此感受,所谓不同行业人该有该行业的职业人格及容颜,公益人既有担天下苦难于肩的决心,自应该是节约简出,以朴实为美,以精干为要,我实在很难将硕鼠一样的形象与公益人挂在一起。
上面肤浅地从容貌谈了点公益人该有的样子。现实中,我们常听到什么样的苦难更容易获得大众的同情,更容易筹集到善款,于是一大批响当当的公益机构,常年趴在简单的苦难上,于是大病,助学助残等苦难成为了这些机构筹款的主战场。说的不客气,这是在利用社会爱心来完成公益谋利,而真正解决公益长久生命力的发展型公益却鲜有人问津。我并不是说公益不应该关注人性苦难,而是所有的大型公益组织均以苦难为猎物,这就出了问题。
解决苦难的根本办法,是帮助苦难者获得生存与发展技能,所以该有一大批公益组织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创业帮助、能力提升,让他们自己和外界的帮扶合作起来。只有通过弱势群体自身能力的提高,社会的苦难才能真正地缓解,而不是随着互联网越来越透明,苦难反而越来越多。做资助是容易和快捷的,做能力提升是难和慢的,一大批大型机构都守在吃软饭一端,这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也是会陷公益于更大灾难之中。
- 古村之友的互联网公益扶贫机制
古村之友汤敏,2016.9.8
编辑 / 海霞
近千家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社会组织
共同参与
古村之友,荣誉之师
深圳市创意设计七彩奖特别贡献奖
中国慈展会项目大赛金奖
北大安平公益传播奖
香港公益创新金奖
明善公益榜年度最具捐赠价值公益项目
阿里巴巴全民公益合伙人
哈佛SEED社会创新计划
古村之友汤敏被提名为2016绿色中国年度人物
2015年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
……
古村之友主要公益项目
(1)古村救援通道
为古村保护过程提供法律援助、公益诉讼支持。
(2)古村创客支持
通过公益众筹、资源平台、能力提升、流量支持等系统方式帮助古村创业成功。
(3)古宅公益修缮
公益帮助偏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公益修缮,修缮一幢古宅、活化一座古村。
(4)古村公益出版
(请向左滑动,进入各项活动的报名页面)
扫二维码,
进入古村救援通道页面
扫二维码,
进入征集100个古村创客的
报名页面
扫二维码,
进入50个老宅改造活化的
报名页面
扫二维码,
进入征集公益出版的
报名页面
微信号:gucunzhiyou
推荐阅读——
古村观点
施恩莫念、受恩莫忘,加倍努力、砥砺前行——中国古村之友成立前夕寄语
我们应该保护多少古村落?——以家族需求和乡土记忆基础设施的计算方法
关于古村之友
最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