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下|和曾国藩学习以拙胜巧。
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讲书人:何伊凡。
实践应用
反思自我
盛夏,湖南荷叶镇像火炉一样,曾国藩彻夜不眠,半夜在房间内外踱来踱去,几年来的种种经历不断涌上心头。
他开始反思,自己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不仅是因为皇帝小心眼,大臣有私心,而是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也有很多缺陷,回想自己以前为人处事,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自以为居心正大,别人都是混蛋,因此高已卑人,锋芒毕露,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当然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
经过反复“放电影”,他越来越清楚看到了自身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曾国藩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生存的必须手段。只有必要时合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隘口。只有海纳百川,藏污纳垢,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曾国藩“四变”
没想到,当他重新认识自己之后,命运也出现了转机。
曾国藩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曾国藩变了,变得他们几乎不认识了:他从锋芒毕露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
以前他做事直来直去,不讲求虚文俗套,现在则和庸官俗吏一样注意礼仪排场。
这就好有一比,过去曾国藩是斑马群中的野马,自然会引起斑马们的群起攻击。现在他把自己也涂上了斑纹,让斑马们误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同类。甚至这番变化太过迅速,他的一些好朋友也误解,觉得他变得圆滑了,缺了一股刚方之气。
曾国藩原来以为,就应该文官不爱才,武官不怕死,仅凭忠义两字,就可以令部下出生入死。但这次出山,才发现真正的抱道之士并不如他想象的那样多,他认识到如果不多保举人,不多花钱,就会“人心不附”。只有诱之以“名”,笼之以“利”,才能网罗天下英才。
这表明,在官场混迹多年后,曾国藩已不再是愤世嫉俗的愤怒青年,而已成为油滑官僚。他已把当年痛斥的“是非不明,黑白不分”看作正常现象,并身体力行了。到后来,他不但自己勇于保举,甚至鼓励部下不要有太多顾虑而放手保举。
在十多年的带兵生涯里,曾国藩湘军各营保举的武职共达十几万人,其中三品以上的不下数万人。而文职官员中,有二十六人成为督抚一级的大员,五十人成为三品以上的大员,至于道、府、州、县的官员更数不胜数了。可以说,曾国藩的关系网,遍布大清。
第四个变化是,他治军不再一味从严,而是宽严相济。领兵之初,曾国藩对军中用钱看得很紧,不但自己分文不取,也严格禁止部下获得灰色收入。而再出山后,开始对部下宽之以“名利”,花钱时手很松。他以前对打完仗之后抢劫查得很严,再出山之后,他对于抢劫所得,通常不闻不问,采取宽容态度。湘军攻下南京后,城中财物抢劫一空,结果一分钱也没有交给朝廷。
多面曾国藩
曾国藩的一生是复杂多面的,他40岁之后的变化,是真的变得同流合污了嘛?其实不然。
曾国藩虽然在所谓的“大悔大悟”之后,已经洞悉了做官的秘密,但本质上依然是很有操守的人,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从不含糊。所以他晚年在官场,也并不特别得心应手,因为他本质上还是不善于应酬,而且湘军中跟着他混的所有人几乎都发财了,只有他自己没有,甚至在他去世之后,儿子生病都差点没钱医治。他在晚清封疆大吏中,是对朝廷最忠诚的。绝大多数时候,他对上对下,都贯彻了以诚相待、以拙胜巧的原则。
曾国藩这个人,并非天资特别聪明的人,他长得土头土脑,吃穿都不讲究,有时候一个月才洗一次脚,也不是才华横溢那种人,用兵偏保守,不敢行险招,梁启超后来评价他,说他在当时晚清的贤人豪杰中,最为钝拙。这样的特点,有点像武侠小说里的郭靖,很有韧性,反而能成大事。
可是这种圆融不是他本性中所有,而是靠不屈不挠的精神从一次又一次跌倒中悟出来的,是从质朴方刚中升发来的。这就是曾国藩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他的圆融是质朴刚正为基础的,和世俗的油滑机智境界力量不同。
所以他的计划就是从自己做起,浸润周围,培养出一批正人君子,占据重要职位,通过这些人逐渐影响社会风气,实现社会良性发展。他后来给胡林翼写信说,自己默默观察天下大势,已经万难挽回,所能做的就是“引用一班正人,培养几个好官,以为种子。”因此曾国藩在做官的同时,还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用来育人,对自己的属下亲信进行道德学问方面的培养,他用心之深,用力之勤,以中国历史上无人可比。
读后感悟
中国文化中,老子的思想对很多文人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之前读过王阳明龙场悟道的故事,王阳明在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受了很多老庄的影响。曾国藩的荷塘镇悟道,又和王阳明不一样。
柴静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做序时分析,曾国藩虽然晚年表面上变得油滑柔和,但其实终生喜爱雄壮之力。人到中年,虽然磨砺性情,但他劝勉自己的子侄时也一直说少年时一定要有“狂者进取之趣”,也就是要张狂,否则现在不尝试,以后必将不肯为矣。
实际上,他悟道之后,对“刚”这个概念是拆碎重组,去除了其中愤怒和暴戾而留下来了倔强,他曾在道德经扉页上写下“至刚无刚,至柔不柔”,意思是柔并非软弱无能。
胡适晚年思想上一次大变化,也和柔软与刚强的理解相关。他曾有一段时间深信老子说,“至柔可以克万物”。后来他在美国之后,有次他去大峡谷,看到很大的瀑布,就对女朋友韦莲司说,你看,水的力量多大啊,因为水在我们中国人心中是特别柔弱的东西。韦莲司就以典型的美国人精神告诉他说,你错了,水绝对不会因为柔弱才有力量,水的力量是因为有势能。
曾国藩就是在势能之下的柔,雄壮之下的柔。这才是他拙的内核。用梁启超的形容就是: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卓绝坚苦。
回顾平生吃的几次大亏,他认为挫折才是自己最大的助力。他说: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荼然自馁也。
这个笨人,有两种功夫,是需要所有创业者学习的:一个“悔”字诀,一个是“硬”字诀。悔就是复盘意识,“硬”就是硬挺着,打落牙和血吞。
最后送给大家曾国藩的一句话: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创业需要拼资源、拼模式、拼融资、拼人力、拼创新,但最后拼的,还是一股“打的通”的拙劲。
相关内容:
【视频】 《道德经》读书会(二)|用“无”的心态透视本质,用“有”的心态直观事物。
【视频】《道德经》读书会(三)|要坚信,我们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
上次推送内容:
【大咖讲书】《将人才转化为战略影响力》读书会(五)|以业务为中心。
本次推送:
《好战略,坏战略》|战略工作的本质不是设定目标,而是解决问题。
【严选好书】今天的拖延症就是明天的悲剧。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下|和曾国藩学习以拙胜巧。
【大咖讲书】《不升级,终将被抛弃》读书会(六)|企业经营者的5个认知层次。
下次推送:
《幕后产品》|打造突破式产品思维。
【严选好书】改变生活难吗?从改变思维认知开始。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创业者如何紧跟风口?
【大咖讲书】何伊凡《原则》读书会(一)|与原则相关的事情最容易造成价值观的分裂与对立。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