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哭泣》|了解20世纪人类和爱滋病斗争的故事。
美国社会的傲慢与偏见是如何让艾滋病失控的。
您收听的内容是我们对知识的提炼与再加工,如果你想全面了解书中内容,可以购买此书原版。今今乐道的特点在于跨时空对话,所以音频部分的内容比文字多一些,精彩部分别错过哦。与本书相关部分书籍的音频链接在文章的尾部,如有兴趣,敬请点击收听。
核心书摘:
《世纪的哭泣》这本书完整地记录了1980年到1985年间,美国应对艾滋病的全过程。书中指出:艾滋病之所以会全球蔓延,并不是因为艾滋病本身,而是因为人们应对它的方式。换句话说,艾滋病蔓延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应对艾滋病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政府部门、医疗研究机构、同性恋组织、社会群体等角色在其中的作用,更能看到人性的自私、贪婪,以及人在面临死亡危机时,迸发出的勇气。这本书也被《时代周刊》列为“百大非虚构经典”之一
关于作者:
兰迪·希尔茨,《旧金山纪事报》的记者,也是第一批意识到艾滋病问题的美国记者之一,他一直致力于艾滋病报道,因此也被评为“美国20世纪新闻作品100强”的第44位,而《世纪的哭泣》这本书,就是希尔茨多年来收集的关于艾滋病点滴的汇总。
在写作这本书期间,希尔茨接受了艾滋病检测,他嘱咐医生在他写完这本书之前不要告诉他结果。在把稿件交给出版商的当天,希尔茨得知自己患上了艾滋病,在服用抗艾滋病药物几年后,不幸离世。
学什么:
1、艾滋病是怎样开始传播的?
2、艾滋病为什么会在美国失控?
3、从艾滋病失控的历史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发?
一、艾滋病的传播
很多资料显示,艾滋病的发源地并不是美国,而是非洲刚果的首都金沙萨。
1974年,金沙萨一个叫格蕾特的丹麦女医生突然被一种莫名的疲惫感纠缠,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然后身上所有的淋巴结都出现了肿大现象,但她身上没有出现过明确的感染,这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淋巴肿大。
这种情况持续了两年后,格蕾特开始呼吸困难,她去医院接受治疗。丹麦的顶级医疗专家为她做了各种检查和研究,但没有人能搞清楚她的病因,最后医生只能告诉格蕾特,她患的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渐进性肺病。几个月后,格蕾特在家中离世。
格蕾特是目前记录在册的第一个死于艾滋病的人,但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夺走格蕾特生命的是艾滋病。当时也有一些医生想要着手研究格蕾特的病例,但被年长的教授们劝阻了,他们说这种病太少见了,研究它是不会有前途的,于是对艾滋病的研究就这么搁置了。
一直到1981年,一个叫戈特利布的医生开始怀疑这是一种免疫系统的传染病。但当时很少有人关注他的报告,只有个别媒体注意到了他在报告中提到的一个信息,就是“所有患者都是同性恋”,出于非医学的原因,这些媒体人在报道中把这种免疫系统的疾病直接叫成“同性恋肺炎”。
这些媒体人在报道中用这种带有歧视性的字眼是因为他们对美国的性解放运动尤其是同性恋群体流行和滥交的反感。
美国的同性恋群体十分庞大,他们手上有将近十分之一的选票,为了赢得这些选票,总统候选人选择支持他们游行。得到支持的同性恋者开始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他们集会游行喊口号,一些同性恋群体为了增加自己的影响力,还积极地进行集体献血,后来,他们又聚集在纽约的浴场和公园里庆祝,庆祝的主要方式就是做爱,但很快,做爱就变成了滥交,一个人一晚上平均要和3个人发生关系。随着他们活动的扩大,有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淋巴结肿大的传染病。
到了1982年4月,美国已经有300多人感染了这种病,其中有119人很快就去世了。但当时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疾病是“同性恋瘟疫”,甚至有人咒骂这场传染病是对同性恋滥交的惩罚,是报应。
虽然也有清醒的专家试图说服政府增加疾控中心对艾滋病的经费,但当年美国政府正在削减国内开支,计划拨给疾控中心经费被砍掉了一多半,用在艾滋病这个单独项目上的预算仅仅只有100万,而且最后还没给出来。就这样,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艾滋病依旧在疯狂蔓延,但政府和媒体却被偏见蒙住了眼,什么都看不到。
很快,艾滋病的传播就跳出了同性恋者的圈子,开始在普通人中爆发,很多人是因为用了艾滋病人献的血而感染的,但因为政治敏感,政府只是发表了一篇轻描淡写的报告,说这只是在洛杉矶爆发的肺囊虫肺炎,不会致命。
二、艾滋病是如何失控的?
书中对于艾滋病在美国失控的原因进行了总结。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机构不作为。
其实,早在1981年,就有一些医生对艾滋病展开了研究,其中就包括研究同性恋性传播疾病的专家哈罗德·杰斐。杰斐发现,这个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他想尽快对病人开展对照研究,于是就给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流行病学专家打电话寻问怎样才能快速开展这项研究。没想到专家回答:“先用一年时间准备访谈文件,第二年进行访谈,第三年分析数据并汇总成一篇精彩的文章进行发表。三年时间,就一定能够完成一项出色的研究。”
但杰斐知道,这项研究根本不能等三年,这种疾病的传染性很强,随时有人失去生命,那些待在舒适的实验室里的所谓专家,根本不关心人的死活。
遇到同样对待的还有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皮肤科医生马科斯·柯南特,他曾多次向疾控中心报告,说这可能是一种很危险的传播性疾病,但最终都石沉大海。无奈的柯南特表示,这是一场世界级的灾难,在政府采取行动之前,同性恋群体只能自救。
于是他成立了工作小组,专门研究这种疾病,但他们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就是没有经费,也没有人愿意资助他们。更让人气愤的是,工作小组好不容易做出的研究成果也被疾控中心一次又一次地阻拦发布,工作组的医生们又气愤又无力。最后,柯南特甚至断言,这样的傲慢,将会导致更大面积的死亡。没多久,柯南特的话就应验了。
仅一年的时间,病毒就已经在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意大利等欧洲的11个国家蔓延,疾控中心这才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开始放下傲慢的姿态,首次提出用“艾滋病”来称呼这种免疫缺陷综合症。
导致艾滋病失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无法确定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柯南特和他的工作小组发现,艾滋病陆续出现在需要靠输血为生的血友病人身上,这时候才有医生提出,艾滋病可能和输血有关。但紧接着就发现,很多婴儿天生就患有艾滋病,医生们经过调查和走访,才最终确定,艾滋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而且会遗传。
除此之外,医生们还明确表示,性行为也是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他们提议将同性恋者最常光顾的公共浴场改为私人浴场或者直接关闭,但这样的提议影响了同性恋群体的利益,所以遭到了很多人反对,那些没有明确反对的,大多也不以为然。
1982年整整一年,艾滋病就席卷了26个州和12个国家,死亡人数大幅上升,但官方仍然对医生们提出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持怀疑态度。这让医生们愤怒不已,甚至怒称:“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装看不见,就让我们等着更多的病人吧!这种公共卫生的措施根本不行!”
这也直接印证了柯南特先前的言论——同性恋群体只能自己寻求帮助了。于是柯南特找到了两位同性恋领袖,琼斯和克劳斯来一起帮助患病的人群。琼斯和克劳斯为了筹集艾滋病研究经费东奔西走,可政府的款项却迟迟没有着落。4月10号,美国一名国会议员因为艾滋病离开人世,第二天的《新闻周刊》对这个事件进行了报道,这是媒体第一次正式报道艾滋病,并把艾滋病称为本世纪最大的公共卫生威胁。
到这儿,美国政府才开始重新审视起艾滋病来。媒体对艾滋病的关注足足晚了两年,没有舆论的监督,公共卫生机构的不作为,都成为了艾滋病失控的推手。
直到1984年,人们才开始排查血库中的血液,但那时候,已经有很多艾滋病患者的血液输到了普通人身上。为了避免滥交的发生,政府下令关闭公共浴场,但进展非常慢,很多浴场老板表示,虽然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的,但是自己更想赚钱,所以也就不在乎别人的生死了。
艾滋病的失控,政府难辞其咎,但无数人对灾难的漠视也进一步使得艾滋病像屠夫一样,四处屠戮。
三、美国政府被迫重视艾滋病
艾滋病的肆虐并没有因为克劳斯在《新闻周刊》上发表的那份报道而停止,1984年5月31日,死于艾滋病的美国人已经超过了2000人,而且患者的数量还在疯涨,很明显,艾滋病已经失控了,但社会各界并没有动用资源来应对艾滋病。克劳斯和同伴琼斯不停地在国会上周旋,公共浴场仍然没有关闭,政府的拨款也困难重重。甚至很多其他同性恋领袖都认为艾滋病不是头等大事,还觉得克劳斯和琼斯给他们同性恋者丢了脸。
到了1984年10月时,旧金山一家公共卫生附属医院改成了艾滋病医院,里面有不少医护人员被查出感染。更让人难过的是,一直为同性恋群体奔走的克劳斯也染上了艾滋病,他自嘲说:“我停止了性生活,别人骂我是反性爱分子,可我居然得了艾滋病。”
患病的克劳斯也没有停止活动,终于,美国政府在各方压力下强制关闭了不少公共浴场。
1984年11月6日,里根总统连选成功,但值得深思的是,里根总统从未公开提及到“艾滋病”这个词,甚至没有记者问过他对艾滋病的看法和预计采取的措施。大选之后,里根总统对欢呼的群众说:“美国的明天会更好。”但事实上,当月美国艾滋病患者已经超过了7000人。更可笑的是,在华盛顿,政府和国会还在为艾滋病的拨款争论不休。
一直到1985年7月,事情才有了转机。当时著名演员洛克·哈德森被查出患上了艾滋病,于是一直为艾滋病奔走的那些领袖,才抓住机会,趁机对媒体宣称,艾滋病已经威胁到了美国的名人和富人。
这则报道之后,众多的影星都站出来支持哈德森,要求政府研究艾滋病,民众的关注度和捐款热情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很快,政府对艾滋病研究的款项也拨下来了。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政府重视艾滋病,竟然是因为一个演员被感染。
这样的效果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后来,研究者们总结到:在美国,艾滋病病情分成了两个泾渭分明的阶段,也就是演员哈德森确诊前和确诊后。当一个明星染上艾滋病,加上媒体的渲染,产生的效果居然比医生和科学家们五六年的努力还大,这真是让人唏嘘。
结语
以上就是《世纪的哭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1980年到1985年间,美国对抗艾滋病的真实情况。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艾滋病在全球肆虐的原因的话,那就是“傲慢与偏见”。美国政府的傲慢、不作为,再加上群众对同性恋者以及艾滋病的偏见,导致了艾滋病的蔓延。
读完这本书,我们了解的不只是艾滋病的故事,还有比病毒更可怕的人心和强权。直到今天,人类和艾滋病的战役仍然没有打赢,《世纪的哭泣》这本书促使我们思考,在漫长的抗疫的过程中,政府、媒体、商人以及普通民众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该如何正视自己的角色。这本书,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来读,意义更大。
【编辑:小燕】
相关内容:
《黄金时代》(曾经的争议小说)|怎么才算不辜负自己的黄金时代。
【小说】《人生海海》|如何透过人性的荒唐与高尚,理解一段非典型的英雄主义。
《1929年大崩盘》|自由经济没有良药,经济危机就是一场高烧,总会爆发。
上次推送内容:
本次推送:
《世纪的哭泣》|了解20世纪人类和爱滋病斗争的故事。
【严选好书】职场秘笈:勾心不斗角。
《从零开始做运营》(萌版)|如何让用户活起来?三大用户活跃发动机。
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二十五)收尾的让步
下次推送:
《我的大脑敞开了》|读数学怪才爱多士的故事,培养数学思维。
【严选好书】读书可以改变的那部分命运是什么?
《新内容创业》(萌版)|不会运营,再好的内容也白费。
【大咖开讲】实用谈判技巧读书会(二十六)让步的心理障碍
生日快乐!
(语音、文字、图片部分来自今今乐道APP和网络,老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