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事沉浮中的兄弟——读余华《兄弟》有感

青法平台 青苗法鸣 2020-12-09


作者简介:

如昼,女,21岁,南方女孩,目前就读于烟台大学,是一名即将大四毕业的考研党,喜欢在闲暇时候看看书,写写文字。如今,见过山和大海,开始向往沙漠和草原。喜欢读余华的作品,喜欢他冷血的笔锋背后隐藏着的温情。他比平常人更能看破生死,只不过他提早将人可能会面临的死亡放在作品中细细解剖,让我们能够客观地去看待生死。


提起余华,人们最常想到的第一部作品是他的代表作《活着》,其次便是《许三观卖血记》《现实一种》等。很多人觉得余华的语言冷漠,暴力,对描写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带有破坏性和伤害性。但我认为,正是这种冷漠地书写才使笔下作品中仅有的温情显得更加难能可贵。《兄弟》便是余华所有作品中最能坚守人们心中的一片暴风雨前的乐土,即使暴风雨过后,人还继续渴望坚强地活着。只是当我们用尽全力与命运和现实殊死一搏,最后眼睁睁地无助和不得不接受自己看重的东西被社会的残酷一片片撕的粉碎,才失去对生命的渴望和对死的向往。宋刚的卧轨自杀正好是这样一种认命的行为方式的表现,他的父亲宋凡平的死更让人嘘嗟。


余华本人是这样评价这部作品的:“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要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我们四十年之中……连接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的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兄弟》分为上下部,属于余华的大部头作品,上部叙述了重新组合成的家庭在文革劫难中的崩溃过程,以文革为背景主要写以李光头和宋刚两人小时候的相依为命的事。李光头出生的那一天父亲因在厕所偷看女人屁股掉进粪池淹死,母亲李兰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代表,表面瘦小腼腆,内心却极有自尊,她因为李光头的父亲犯的丑闻不敢出门,只能偷偷在夜里抱着李光头去月下散步。后来与身为教师的宋凡平重组家庭,宋刚是宋凡平的儿子,比李光头大一岁。俩人因父亲与母亲的结合成了虽无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的好兄弟。

《兄弟》 余华作品


宋刚的父亲宋凡平是这部书里的一个正面男人形象。他是一名初中教师,因为他把李光头父亲的尸体从粪池里捞出来送回家里,帮助李兰母子。后在妻子得病死后与李兰重组家庭。他让李兰对生活有了自信,尝到爱情的甜蜜。眼看着一切慢慢朝着好的方面发展,谁知生活的一个巨浪打过来,破碎了他们的梦。在李兰去上海医病期间,因为文化大革命,使父辈是地主的宋凡平被红卫兵抓起来批斗。宋凡平不仅接受精神上的打击还有身体上的摧残。后来因为了履行对妻子的承诺,在车站买票时被活活打死。埋葬时因为买的棺材小,得把一双小腿敲断放进棺材。看到这里,能够想到一个多么俊朗的男人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悲惨死去。因为对宋凡平怀着深深的爱,李兰从宋凡平死后再也没洗头,直到临死之前才洗了一次。她嘱咐宋刚照顾好弟弟李光头,为下文兄弟俩即使分分合合但依旧坚固的感情埋下根。


上部虽然是以悲剧结尾,还是有很多打动人心的情节。比如被爷爷接回乡下的宋刚拿着李光头喜欢吃的五颗大白兔奶糖进城找李光头玩。母亲李兰为了防止自己上班时李光头乱跑,就把他锁在家里。李光头被锁在家里,宋刚在外面。两个人隔着一堵厚实的墙和一扇门呼喊对方。李光头想吃糖,可是门缝里塞不进去,宋刚就剥开外面的糖纸,让李光头隔着门缝闻奶糖的气味。防止糖放在窗台被别人拿走,宋刚走时便把糖放在门前的石板下面,后来又怕石板下面的蚯蚓吃糖,便去摘了两张梧桐树叶把糖包起来再放回石板下。宋刚的有心和李光头的有情使没有血缘关系的二人的兄弟情迅速升温,成了彼此相依为命的好兄弟。


下部写宋刚和李光头长大发生的事。随着俩人的长大,除了兄弟情感外,还出现了另一种情感需要——爱情。两兄弟的分分合合都围绕着女主人公林红展开。李光头曾因为偷看到了林红的屁股并且以兜售林红屁股的秘密白白吃了几十碗三鲜面,因此林红对李光头特别反感。在李光头追求林红过程中,林红和宋刚互生好感。但宋刚想起李兰临终前的嘱托,在亲情和爱情的选择中,他选择了前者,他听从了李光头的毒计,对林红说出恶狠狠的话后回家上吊自杀,后被李光头救了。死过一次的宋刚向李光头坦白他对林红的感情,他和林红好了,与李光头分了家。但是两兄弟的感情并未因林红中断。当李光头从上海回来流落街头坐在县政府门前收破烂时,宋刚会把自己带的午饭分与李光头吃,并且把林红给他的补贴自己用的钱偷偷给了李光头。后来被林红发现,逼他做选择,他被迫和李光头断绝来往。兄弟俩的感情便隐藏在各自心中。当李光头发迹以后,宋刚离开工厂干苦力受伤的时候,李光头给兄弟治疗费。宋刚为了给林红过上好的生活,在行走江湖的周游的哄骗下卖保健品,还做了假胸,后来的遭遇让人同情。他受顾客的调戏,失去男人的尊严。在发现林红和李光头勾搭在一起的时候,他并没有怪李光头,反而将自己挣来的三万元用旧报纸包好放在枕头下面,自己卧轨自杀。自杀前寄出的信让林红和李光头懊悔。李光头回忆起了两个人小的时候,回顾两个人悲惨的童年,两个人的相依为命。宋刚信里的最后一句话是“就是生离死别了,我们还是兄弟。”李光头最后回归了孤儿,即使他有再多的钱和女人,也换不回一个死去的宋刚。三年过去,尽管刘镇人的生活各有变化,死去的人并没有在他们心里惊起多大波澜,死者已故,活者依旧。


《兄弟》登陆日本


在宋刚死后,李光头决定带着宋刚的骨灰盒上太空,将宋刚的骨灰盒放在每天可以看见十六次日出和十六次日落的太空轨道上,这样宋刚就会永远遨游在月亮和星星之间,从此以后就是外星人了。可以看出,宋刚的死对李光头的刺激很大,宋刚生前过得苦,死得也惨,李光头都来不及为他做一些事,便已天人永隔,他只希望宋刚能生活在另一个太空,永远能看到生活在地球上的自己。全文都是以李光的回忆性视角叙述他与宋刚之间的相识相知相守相离,最后以宋刚的死去和李光头的懊悔结尾。


余华自述兄弟的素材得于他在美国浪迹7个月回到北京,一则写一名农民工讨薪不成,爬上高高的塔楼要自尽,塔下人群哄哄,忙着寻求解救农民工的方案的电视新闻吸引了他,他感觉这是一个不错的小说素材,就有了表达的欲望。可写着写着,这个故事竟不由自主地向另一个故事偏移,发展到最后便呈现出《兄弟》这般面貌。


当看完这本书,面对着书中的人物一个一个地去死去或者奔溃,你会感受到了命运无情时能对一个人残酷到底。余华写作就是这样,一丝丝幻想也不给你留,全给你撕开扯烂。《活着》里面富贵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离他而去,他把生活中发生的一桩桩一件件悲惨的事全部堆在富贵一个人身上;到了《兄弟》,那些伦常败坏、道德沦丧的现象也确实存在,但余华全把它们安插在兄弟冲突里。李光头是一个比较粗俗的人物,但是却又有着机灵劲儿,充满了江湖智慧。而宋钢幼年时就品行良好,他长大之后也不免被生活中的儿女情长或者是金钱压力而困扰,兄弟俩后半辈子的人生起伏波动,两个人命运和境遇的不同让人产生落差感。然而,两人的兄弟情谊从来未曾因为林红的出现而间断,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表达方式,由原来的简单直接变得更为隐秘晦涩。总的来说,上下部虽然差异较大,基调不一致,但是整体上是连贯的,共同为我们展现了无论是动乱年代还是和平年代两个人分分合合却又紧密相依的兄弟情。


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余华虽然描写死亡,写人性恶,展示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但是他又趋向于描写真实。在《兄弟》这部作品中,很多人会从两兄弟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当你觉得孤身一人时,不妨看看余华的《兄弟》,它会给你足够的信仰,让你打着心里的火把将生命照亮下去。


(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跨过台湾海峡,有茶树

荆棘鸟之歌

生死无常,一心走路

愿你离开之后可以想起我们


投稿邮箱:qmfmbjb@sina.com

主题篇幅体例

青苗学人交流群

长按扫描二维码添加青苗微信号,加入青苗学人交流群,一同交流、分享!


本文责编 ✎ 王佳伟

本期编辑 ✎ 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