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晓亮、孙立成,转为中科院院士!
2023年6月2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发布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谢晓亮、孙立成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外籍院士在成为中国公民后,经学部主席团研究、中国科学院党组同意,并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可转为院士。
谢晓亮院士简介
谢晓亮,男,生物物理化学家。1962年6月出生于北京,1990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 Mallinckrodt终身讲席教授,兼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医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谢晓亮是单分子酶学的创始人、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技术和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谢晓亮的研究涉及三个方向。基础研究领域:单分子酶学、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基因表达和调控;技术发展领域:单分子成像、单细胞基因组学、相干拉曼散射显微成像、DNA 测序;医学应用领域:体外受精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与诊断。
1998年谢晓亮团队首次利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观察单个酶蛋白分子的催化循环过程,这项工作被学术界认为是单分子酶学的里程碑,不但是单分子DNA测序技术的基础, 而且引领一系列生物物理及分子生物学的新发现。
1999 年和2008年谢晓亮团队开发了相干拉曼显微成像技术,这项创新性成就可在无标记的情况下利用分子振动频率观察到高清晰度的细胞图像,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成像方法。
2006年谢晓亮团队在活细胞中实时观察到了单个蛋白质分子的产生过程,对生物学中心法则实现了定量描述,开辟了研究基因表达的新领域。
2012年谢晓亮团队发明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新技术MALBAC, 并与北医三院乔杰、北京大学汤富酬合作,把MALBAC技术应用于筛查植入前胚胎基因组,使携带单基因遗传疾病的父母获得健康的后代。2014年9月19日,世界上第一例“MALBAC婴儿”诞生,标志着我国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迄今为止,中国有三百个家庭受益于MALBAC技术,成功避免了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的后代传递。截至2017年4月,谢晓亮共发表SCI收录科学论文210余篇。他的学生在世界四十多所大学任教,如加州理工学院,斯坦福,普林斯顿, 哥伦比亚,康乃尔大学等。
谢晓亮享有很多荣誉,如美国Albany 医学奖、美国生物物理学会Founders奖、美国化学会Peter Debye 奖、美国NIH Director's Pioneer Award (2013 和 2004年)和中国求是杰出科学家奖。
2010年他在北京大学主持创办的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BIOPIC,现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技术驱动型生物医学研究中心。2016年谢晓亮又组建了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以促进我国基因组学和精准医学的发展。谢晓亮为中国单分子生物学和精准医疗领域的研究走向世界做出了杰出奉献,也为祖国人民的健康做出重要贡献。
孙立成院士简介
E.N.D
往期文章推荐:
杭州嘉因生物AAV基因疗法EXG102-031注射液IND获批
泽安完成超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开创全球突破性免疫治疗平台
中科院院士、复星医药前总裁都来创业了!mRNA赛道为何在大湾区这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