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折叠屏手机的发布,谈专利申请的时机
最近,三星、华为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折叠屏手机。产品未动,专利先行。三星早在2010年,华为在2012年就已经申请了折叠屏手机的专利,距今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
华为在2012年5月申请的专利号为ZL201210161483的发明,这件专利在2015年获得了授权。
华为2012年申请的折叠屏手机
2016年,华为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又申请了多件专利,尤其是在折叠屏手机的铰链部分。
三星从2010年开始研究可折叠屏幕手机,并申请了大量的专利。
三星2010年申请的折叠屏手机
华为与三星从专利申请到产品发布,时间跨度将近10年,有人会怀疑,难道他们不担心会泄露自己的研发动向吗?万一竞争对手知道了,抢先发布产品怎么办?
许多企业在申请专利时都有这样的担心,专利申请的时机非常重要。最理想的状态是产品发布时,相关的专利刚好公开并获得授权。
可是在实践中,很少有企业能够做到如此“精准”申请专利,许多情况下,要么专利太超前,产品还未上市,专利都快过期,或者专利刚获得授权,产品已经快淘汰。
为什么三星和华为的折叠屏手机在2010年左右就申请了专利,产品却在2019年才发布,他们为什么不晚点申请专利,这样专利伴随产品的周期不会更长吗?
这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想法。笔者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于新技术和新概念,相关领域的几大公司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研发的,有时候专利申请相差的时间只有一两个月。相信搞研发的人都这个感受,不管你的保密措施做得多好,竞争对手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动向,当然他们可能不知道具体研发细节,但是大体上的方向很难藏得住。很难想象会存在一种你不发布,别人就不知道你干什么的状态。比如,三星立项开始研发可折叠屏手机,其他的竞争很快就能掌握这个信息,当然他们可能不知道三星具体的方案细节是什么。
导致这个现象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包括人员流动,情报分析等。但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上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往往都是从基础研究上延伸突破的。比如,可折叠屏手机,在OLED生产技术取得突破后,所有的手机厂商都能想到可折叠屏方向,即使不通有无,也依然会想到同一个方向。
因此为什么要那么早申请专利,答案就很自然了。申请专利的时机有时候不完全取决于你,而是因为竞争对手。大家都在研究,专利晚了,被他人抢先了,就吃了亏。
这就是先申请专利制度的作用,相当于先到先得,企业都尽可能早申请专利。副作用就是很多专利过期了,才真正发挥作用。比如计算机基本架构的专利1938年就已经获得授权,等到计算机市场兴起时,MIT的这项专利已经成了古董。再比如流浪地球中的采用核聚变发动机,几年前美国军火巨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申请了一系列专利。
洛克希德马丁核聚变发动机专利
显然,这些专利在未来20年得到应用的可能性极小。
这里面还涉及到技术成熟度的问题。技术成熟度是决定专利能否用于实践的关键因素,实际上很多专利技术在申请时都处于构思阶段,随着申请人对技术的测试和实践,不断完善技术方案,让该技术趋于成熟并走向市场。对于从事基础研发的企业的,准确锚定技术成熟度申请专利并非易事,更多的情况是紧盯竞争对手进行抢滩。当然,对于外观设计专利,这一点比较容易把握,一般情况尽量选在产品发布前申请外观设计,产品发布后公开,与发明专利稍有不同。
专利的先申请制度,逼迫参与人都尽可能早地申请专利,这就让专利信息变得非常有价值。
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