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城通勤,你需要不仅仅是几条地铁,而是完整的城市生态系统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山川网:我个人并不认为跨城通勤(A城工作,B城生活)本身是一件非常痛苦而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事实上,伴随着一座超级城市诞生之后,其本身的城市土地成本和应用效率必然会迅速上升。而此时,看上去刚需的居住用地性价比,则会不断下降。


那么真正让跨城通勤“痛苦”的点在哪里呢?其一是政策本身的问题。比如北京和周边的河北或许地理上只有一线之隔,但是行政上却宛如天上地下两个世界。社保、公积金无法协同使用,医疗、教育资源更是难以共享。


其二是跨城通勤本身的性价比。比如目前工作在北京,生活在燕郊的人,那么燕郊能带给居住者的唯一价值,就是燕郊的房价/房租明显低于北京。而燕郊本身不具备任何资源上的吸引力,无法给居住着以生活幸福感(这点可以对比生活在大城市周边郊区别墅里的美国人)。


其三是交通的规划阻碍。在第一条的政策因素引导下,两城交界的地带往往距离双方的中心城区都较远,进而影响双方都不愿过多投入资源和资金在双城融合对接上。而对应到超级城市与周边卫星城的情况,则是主动权一边倒掌握在超级城市(一线城市),卫星城在城市融合这件事上是毫无话语权的。


我们来看看,目前全国经济总量前十城市跨城通勤人数占比。这里需要提醒大家一点是是关于这个百分比数据的意义。是通勤人口中跨城人群的占比,而不是城市人口中跨城人群的占比。那什么是通勤人口呢?你大致上可以近似理解成为劳动人口(普通上班族)。像学生、老人等人群都不算做通勤人口。



广州一枝独秀,跨城通勤人群占比高达6%。即100个广州通勤人口中,就有6个属于跨城通勤人群,这是个非常高的比例。对比一下同为一线城市的深圳、北京、上海三城,广州的跨城人群占比翻了一倍还不止。


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按照最新的经济数据显示,四座一线城市的排位已经是上、北、深、广。广州排在第四位,若论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应该弱于另外三城才对。再对应到需要跨城通勤这样的事情,占比也应该更小才是。


这里我们不妨看看,和广州跨城通勤来源地的分布情况。



佛山是非常突出的,占比超过了1%。事实上包括接下来要讲到的北上深三城在内,佛山是唯一一个跨城通勤来源人数超过了1%的城市。


2017年末,广州常住人口1449.84万人。即使我们按照广州劳动人口1000万人来计算,也意味着住在佛山,每日往返广州工作的跨城人群超过10万人。而之所以如此体量的人口选择跨城通勤,根源还是在于广佛城际地铁的便利。


广佛地铁,也称作“佛山地铁1号线”,是中国国内第一条跨越两个城市的全地下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早在2015年,广佛线的日均客流量就是23万左右,作为广佛跨城人群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这也可以侧面佐证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广佛跨城人群数量。


广佛轨道交通长期规划(参考)


更重要的是,广佛同城的概念是清清楚楚摆在台面上,被广东省府当作重要工作来推进的。这一概念,比粤港澳大湾区的概念提出还要早不少。而从佛山的地铁建设规划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看到一件事——条条地铁通广州。


五年之后,广佛之间多条地铁通车后,“跨城通勤”这个概念,恐怕在广州两城之间都要被改一改。




和广佛线承载了跨城通勤的重大责任一样,对沪跨城人群来源最大的是苏州。原因呢?因为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又称申嘉线、沪苏线的存在。11号线最西端站点花桥站,位于苏州下辖的昆山境内。另外,11号线还有两项纪录在深,一是国内第一条跨省地铁线路,二是世界最长的地铁线路(82.4公里)


和广佛线比,上轨11号线的两个重要区别,影响了跨城人数占比情况:其一是广佛线直接连入佛山主城区,而上轨11号线终站花桥仅是昆山县级市的郊区,两者沿线经济体量和人口数量差异比较明显。其二相比广佛主城区直线距离不超过20公里的天然优势,沪昆二城主城区直线距离是超过40公里的,这点从两线长度中看出端倪(广佛线总长32.16公里)。


江浙本身都很富裕,但未来如果想要进一步与上海之间打通,那么地理距离上的劣势就需要弥补(距离上海主城区)。更重要是,江浙二省本身对于各自的长期定位都并非完全围绕上海,而是各自扶持省会南京、杭州。宁杭二城距离上海距离更远,如此全融式同城化还有更多难题等待解决。



北京的情况和上海类似,跨城通勤人数最多来自于廊坊,准确说应该是北三县(三河、香河、大厂)。说北三县京津冀以外朋友可能还是不太熟悉,那么说三河燕郊,大家可能就更容易理解一点。


燕郊距离北京市中心30公里左右,当然这里的市中心说的是东西城区。如果是距离北京东部的朝阳和通州二区的话,那么这个距离还要近上不少。而且目前北京地铁6号线最东端终站潞城站与燕郊隔潮白河相望。


单纯从地理位置来看,燕郊的优势应该比昆山更突出,但是实际的情况为什么并非如此呢?这就要说地理因素之外的东西,城市自身的经济基础实力。


广佛线是一线城市与强二线城市之间的连接,又同处广东省府的管辖,双城在融合时有明显的优势。昆山本身虽是县级市,但长期位列百强县榜首,实力不逊色于许多三线城市,所以生活在昆山还算宜居。而燕郊不同,燕郊本身是镇,行政级别极低,背靠的地级市廊坊本身也只能算是三线,甚至四线城市。融入北京,燕郊真正能做的只有等待北京的施恩,而自身却几无办法主动拉近。



和广佛之间的强联系一样,深莞之间的联系也是由来已久的。所以媒体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传一次的“华为又要跑了”的新闻,跑往的方向永远都是东莞。当然了,这个目前还是谣传。


东莞的城市规划很有意思,是十分少见的市中心概念高度弱化的城市,各种商业和住宅都很分散。当然,这也和东莞本身地理地貌就被各种森林公园环绕息息相关。


深莞同城一样很有想象力,而且东莞本身分散式的城市格局,在进行同城化推进时未必就是坏事,完全可以敞开了大胆干。另一方面,东莞还有非常优势的一面,就是不仅紧靠深圳,同时还紧靠广州。也就是说,未来广深之间真正的同城(地铁线路无缝对接),东莞一定会是最受益的城市。


珠三角轨道交通规划图(参考)


十几年后的珠三角,城市的边界将会变得无比模糊,跨城也将变得轻而易举。这不仅仅对于中国,而是对于整个世界城市群发展历史,都有巨大的创新与参考意义。


我们一直畅想的城市超级生态,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就是长三和珠三两地。但两地风格迥异,留给了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注:本文部分图片素材取自极光大数据,深表谢意!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丨 广东


城市:2018年夏季薪酬榜 丨 2018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 丨 毕业生薪酬TOP200高校 丨 城市个税缴纳排名 丨 新飞电器破产卖地 丨 如果我也跟风大赞青岛 丨 河北和浙江 丨 二三线城市活动营销 丨 各省毕业生留存率


人文: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都挺热的 丨 小龙虾 丨 逐水而居 丨 中国啤酒地图 丨 彩礼十万起 丨 中国式婚姻 丨 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