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届毕业生来袭,各省高校毕业生有多少愿意本省就业?丨高考+毕业季专题

林隐 山川网 2019-04-08

图片来源丨摄图网


山川网:明后两日是2018年高考,又有无数中国人的命运,将因为这两日而发生巨大改变。


与高三学子奋战高考同步进行的,是820万的2018年应届生即将毕业。按照媒体的口吻,每一年都是“历年最难就业季”,今年自然也毫不例外。


一份由BOSS直聘研究院推出的“2018应届生就业选择报告”中全国各省高校毕业生留存率的数据,引起了小川的注意。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看看,2018年,各省高校毕业生都多少愿意本省就业?



先解释一下“留存率”的这个概念,即:留存率=从本省高校毕业且在本省求职就业的应届生数量/本省应届生数量


在上图当中,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对全国留存率有一目了然的初步了解。颜色越深(偏蓝)的地区,留存率越高;颜色越浅(偏青)的地区,留存率越低。


其中,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高和最低的三个省份分别是:


前三位:广东96.8%、浙江90.6%、上海86.6%;


末三位:西藏23.0%、江西33.0%、黑龙江37.3%。


图片来源丨中国图库


全国各地不同的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解读:


一、经济水平(收入情况)


毋庸置疑,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高校毕业生留存率的影响最为深刻,是以下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基础性因素。


全国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高的三个省市,广东、浙江、上海,分属中国两大城市群珠三角和长三角,是中国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其中广东和浙江,长期以来是中国民营经济最活跃,创业氛围最浓郁的地区。


高校毕业生超过90%的留存率,基本意味着近乎所有的当地高校毕业生,都想要留在当地,只有极个别因为个人特殊情况选择离开的毕业生,反而应该视作个案单独讨论。


同样,我们再看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低的三个省份西藏、江西和黑龙江,全部为中国省域经济体量全国排名靠后的地区。无论平均收入还是未来经济发展前景,也均为不容乐观地区。


二、地理位置(文化趋同)


对于高校毕业生留存率最高的广东,很多人第一反应往往是,广东(珠三角)本身经济发达,并且坐拥广州、深圳两座一线城市,所以毕业生留存率高是必然。


诚然,经济是毕业生留存率高的最主要因素,这点上文已经进行了阐述。但是经济并不是唯一因素,地理位置造成的文化认同感,对于高校毕业生的留存率同样作用明显。


广东虽然和湖南、江西两省毗邻,但是因为因为中间有五岭相隔,所以广东从气候,到语言,到饮食,和其他省份的差异都非常大。这也和促成广东目前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的因素相通,即一方面广东人口流入情况突出,另一方面广东人流出情况堪称全国最低水平。


独特的岭南文化,造成广东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超高认同感和归属感。即使广东人也常有外出经商,但是较少会选择定居其他省份。同样的情况,其实也出现在中国部分西南省份,例如四川、贵州两省的高校毕业生本地留存率都高达80%左右。这一比例,显然并不完全和当地的经济水平呈正比关系。


当然,中国西部地区的高校高留存率,还有更多因素,我们继续往下看。


图片来源丨中国图库


三、交通情况(时间成本)


职场中有个段子,“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做钱多,事儿少,离家近”。“离家近”这一因素,始终都是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城市时,重点会考虑的一点因素。


离家近背后的核心因素,就在于因地理上的距离差异造成的交通通勤时间成本差异。这里的“成本”,并不仅指车票的费用成本,还要涉及诸多职场人的心理情感及家庭维系成本。


而长期以来,除去胡焕庸线以西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外,传统的交通时代(普铁时代),中国交通最为不便的区域,其实正是中国西南,包括四川、重庆、贵州等地。这些地区在上文中提到的文化归属感因素下,进一步叠加了外出至核心经济区(京津、长三、珠三)全国最远的客观地理背景,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当地毕业生更倾向于留存本地发展的情况。


其实这也进一步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平均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的中国中部地区,高校毕业生留存率反而更低。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河南、湖北、湖南三省,而这三省均位列中国铁路大动脉京广线(后叠加京广高铁)上,无论北上北京,还是南下广深,交通便捷优势都较为明显。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环京区域。河北、山西、内蒙,包括天津,高校毕业生留存率都明显偏低。这和这些区域前往北京的成本较低,综合考虑去往北京发展性价比较高息息相关。



四、高校数量(承载关系)


我们必须还要看到一个关于中国教育的客观情况,就是中国高校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如果一个地区是高校资源大省(例如湖北武汉),但是当地的经济水平仅位于全国中游水平,那么势必就会存在当地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法充分满足毕业生需求的情况。这种情况,尤其会发生在当地具有较多全国级别高校(双一流)的地区。越是优秀高校毕业的学生,越会优先考虑北上广深作为职场首选地。


这点因素,其实我们从江浙两省的情况上可以明显发觉。江苏浙江两省地理位置毗邻,同处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同处全国前列。但是在高校毕业生留存率上,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浙江高达90.6%,江苏则是79.1%。


我们以前不久教育部推出的“双一流”高校规划为例(一流高校+一流学科),江苏坐拥双一流高校数合计达15座,而浙江则为3座。这样一来,江苏本身所能够提供的高端就业岗位,并不能完全满足江苏省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人才的外溢效果自然相对明显。而浙江这边,原本的就业压力较低加上近几年杭州的声名鹊起,都进一步加大了浙江高校生的留存率。


另外,其实应届毕业生对于当地经济未来的预判,也和毕业生的选择高度相关。比如目前中国西南区域虽然在经济体量尚且远不能和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但是在近几年的经济增速和媒体舆论上都表现出色,这对于毕业生普遍看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很有利好。




从小川个人的层面,强烈建议应届大学生首份工作(毕业前1~3年),到更大的城市,更大的平台锻炼。如果我们把初入职场的前几年同样视作是“社会大学”的话,那么我们通俗所讲到的一线城市对标的其实就是“双一流”高校的存在。


就像是你在高校四年中所看、所听、所思能够重新塑造你的三观,从而让你受益终生一样。毕业后前几年如果能够在更大的平台上具备见识更广阔的世界,获得更丰富的视野,同样可以深刻改变你的未来人生走向。


从小川亲自接触的数以千计的大学毕业生人生轨迹来看:极少人会为曾经在大城市、大平台打拼过而后悔,不论他们最终选择了离开还是留下;但为数不少人都会为年轻时不曾尝试更多就默认选择了最安逸的生活,而在后续的人生中时常表现出不甘和遗憾。


在做人生及职场的城市相关规划时,我这里也有一个方法推荐给大家,简称“三三制”:即如果22岁大学毕业,那么接下来对于城市的规划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每阶段三年。也就是在22岁~25岁~28岁~31岁,在25岁、28岁和30/31岁时可以进行关于对自己人生追求、能力水平、家庭情况的综合评估,并决定城市的选择和进退。这里小川只对大家的第一个三年做些建议:平台越大越好,不要计较和顾虑太多所谓“现实”的细枝末节。


另外,在刚毕业的三年,即22~25岁这个阶段,我也不推荐大家把过多把精力完全用来“攒钱”这件事上,因为这个阶段收入本身很有限,攒钱行为的性价比很低。多出去走走,在工作和资金的允许下,我建议这三年的所有长短假期,都用于合理的出行计划。这三年你看到的东西,做下的决定,都会深远影响你人生的下个十年。


高考季,小川在这里给所有高考生加油,祝福大家心愿得偿,金榜题名。选对大学所在城市,和选对高校/专业同样重要!




山川网近期优质文章传送门

2017: 2017海南各市县GDP 丨 2017甘肃各市GDP 丨 2017贵州各市GDP 丨 2017山西各市GDP 丨 2017云南各市GDP 丨 2017广西各市GDP 丨 2017江西各市GDP 丨 2017陕西各市GDP 丨 2017安徽各市GDP 丨 2017福建各市GDP 丨 2017湖南各市GDP  2017河北各市GDP 丨 2017湖北各市GDP 丨 2017四川各市GDP 丨 2017河南各市GDP 丨  2017浙江各市GDP 丨2017山东各市GDP 丨 2017江苏各市GDP 丨 广东2017各市GDP 丨  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 丨  2018中国最富1000人榜单 丨 2017年31省市GDP 丨 2017年一线城市 丨 2017广东企业竞争力500强


城市:各省各市人口增量 丨 抖音网红城市 丨 地级市排名百强 丨 省会首位度低的亏 丨 性价比适中城市 丨 安徽经济 丨 很多人低估了南京 丨 2018白领生活状况 丨 中国铁路大数据 丨 8折6800元/㎡的武汉公寓 丨 你也太低估天津政府了 丨 农村和县城找不到女朋友 丨 天津开放落户政策 丨 二线城市房价又高 丨 2018中国品牌百强 丨 18年一季度各省GDP 丨 一线城市的房子 丨 一季度可支配收入排名 丨 中西部省份外出人口 丨 站内换乘 丨 三四线城市的房子 丨 2018年Q1招聘大数据 丨 城市营销的用人手腕 丨 贵阳社区 丨 西安房子 丨 海南自由港 丨 深圳三和大神


人文:00后报告 丨 海底捞和呷哺呷哺 丨 北京/上海女子图鉴 丨 帝都、魔都、妖都、雌都 丨 人口是个大问题 丨 上海女子图鉴 丨 “网红”城市 丨 消费“北漂” 丨 京冀双城记 丨 中学生作息时间 丨 我的城市观和职场观丨 大城市里的城中村 丨  城市故事丨 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 丨 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丨 2017年中国城市天气之最 丨 一日看尽江南雪 丨  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 丨 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 丨 古代的地域黑 丨 天下第一雄关 丨 我对北方的态度 丨 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 丨 不流浪的民谣歌手 丨 地域自黑哪家强 丨 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 丨 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旅行:景区中的孙悟空 丨 东北行纪·哈尔滨篇 丨 东北行纪·长春篇 丨 东北行纪·大连篇 丨 东北行纪·沈阳篇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 丨 云南旅游经典骗局 丨 南京旅游经典骗局 丨 成都旅游经典骗局 丨 苏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杭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天津旅游经典骗局 丨 广州旅游经典骗局 丨 上海旅游经典骗局 丨 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