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2017-10-24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清华新闻网10月19日电   10月14-15日,以公共事物为主题的专业学术会议“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2017 Commons Workshop)”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办。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主办。会议主题为“增进水治理和政策”,分为开幕式、平行会议与闭幕式等环节。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名研究者和实践者出席会议,共同交流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成果和进展。

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王亚华代表主办方介绍了中国开展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阐述了中国推进公共事物治理研究、建立公共事物治理学科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会议搭建不同学科专家学者交流的平台,形成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学术共同体,共同推动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水平的提高。

王亚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国际公共事物学会(IASC)主席、英国格洛斯特大学教授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在致辞中指出,从1960年代哈丁的《公地悲剧》发表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公共事物治理的探讨,直到1980年代国际公共事物学会的前身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组的成立,促成了跨学科、跨国界的合作研究。本次会议用公共事物的理论视角透视中国的公共事物治理,在理论上总结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是未来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新使命。

鲍威尔在开幕式上致辞。

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第三世界水资源管理中心创始人、国际水资源协会前主席阿斯特·彼斯瓦斯(Asit Biswas)在题为“管理全球公共事物:世界的水未来”的演讲中,指出未来世界每个国家都面临缺水的危机,而且越来越严峻,但同时也是机遇。中国有其特色,不同于别的国家。相信中国和世界各国一起,总结经验生产出足够的水管理知识,在这个危机和机遇中经得住考验。

彼斯瓦斯做主旨演讲。

南加州大学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院院士邓穗欣(Shui-Yan Tang)在题为“宏观制度情境与环境治理”的演讲中,提出宏观制度情境对微观制度选择意义重大,中美两国面临的宏观制度背景迥异;并以地下水和环境治理政策为例,探讨中国如何根据特定的问题,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土情境的规则制度。

邓穗欣做主旨演讲。

由8场33篇论文组成的平行会议和《国际水资源发展期刊》特刊“中国水政策和水管理的转型与创新”论文工作坊,从“水生态与水环境治理”、“水权与水市场”、“自主治理和用水户协会”、“制度分析与公共治理”、“水治理的政策过程”等多个主题来探讨包括水治理在内的中国公共事物治理特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务院参事施祖麟等20位专家作为主持人和评论人,与论文作者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

本次会议的举办,反映了近来公共事物治理研究正在中国快速兴起和发展,以及中国公共事物学界与国际学界交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和融合。


相关链接:

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由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奥斯特罗姆的理论奠基,在西方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学科,而在中国仍是一个相对新兴的学科方向。作为跨学科的理论与应用领域,公共事物治理研究专注于增进理解公共事物的治理、管理和政策,探讨各类自然资源与共享资源及依赖集体行动的物品和服务的可持续消费、生产和供给方案。清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组由王亚华教授领衔。该团队致力于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积极借鉴国际公共事物治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围绕中国的公共事物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


更多阅读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 “这是一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鄢一龙: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键在创新

七问七答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解读十九大报告

聚焦|尹伊文博士做客国情研究院:西方现代化中三个核心价值导致的困境及出路

聚焦|胡鞍钢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学习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

胡鞍钢: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新书交流会顺利举行

胡鞍钢 张巍: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胡鞍钢:我国已成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下半场"

胡鞍钢 程文银: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杨竺松:核心是一种体制

“好书同盟”第十七期书单:《2050中国》入选

胡鞍钢 张新:中国迈向“强起来”新时代

研究|中国地区HDI 指数差异持续下降及影响因素(1982-2015)

研究|世界经济贸易投资科技能源五大格局变化(1990—2030)

研究|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14)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周绍杰: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良性发展

新书|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2050中国》

研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协同增长效应研究

聚焦|胡鞍钢:习近平计划 中国方案与世界影响

鄢一龙: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

聚焦|《中国道路辩证法》新书交流:六对辩证关系创新阐释中国道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