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鞍钢:新时代就是中国黄金时代 呼唤中国青年做出黄金贡献

2017-10-30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原文载 中国青年网10月30日(记者 李正穹)


 新时代,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为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共出现37次。这其中,报告标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便开宗明义提出“新时代”。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为何新?

为什么说今天的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何种新特征?

2035年、2050年的中国会是怎样的发展图景?

当代中国青年应该以怎样状态迎接新时代?

近日,在一场面向近千名清华大学学生的演讲中,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通过国情研究的理论分析和多年追踪积累的详实数据,作出回答。


▲ 10月27日晚,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在清华大礼堂作题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学习党的十九大”的演讲。  摄影|许德刚



为何今日中国进入了新时代?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可以说: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让我们富起来,习近平让我们强起来。”胡鞍钢在演讲中提出,自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面临的是从传统农业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这一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代。

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至1977年的“毛泽东时代”,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为经济起飞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科技资本、制度资本的基础。之后是1978年至2011年的“改革开放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起飞,处于加速追赶阶段,经济增长创世界纪录,消除贫困创世界纪录,从极低收入到低收入再到中下等收入水平。第三个时代便是2012年之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上中等到高收入水平,从快速富裕到共同富裕,从世界大国时代进入世界强国时代,中国也由此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胡鞍钢指出,一个国家发展的历史轨迹往往可以用“国家生命发展周期”的概念来描述。中国在经历了经济发展的准备成长期和迅速成长期后,开始进入第三阶段,即经济强盛期,符合国家发展的生命周期规律。

在三个阶段的发展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从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再到十九大报告中的最新表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进入新时代,核心问题仍然是、也始终是以全体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胡鞍钢表示。


新时代有何种内涵?

胡鞍钢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解读。

这是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目前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国际期刊论文数、PCT(专利合作协定)申请量、高技术产业规模均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已经从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从点的突破转向系统能力提升的新时期,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的新时代,从吸收利用世界技术向创造世界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经济的创新时代。

这是一个世界强国的时代。在十八大报告提出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海洋强国的基础上,十九大报告新增了10个强国,包括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体育强国、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军队,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核心目标。可以预测,未来中国将进行一系列强国中长期规划的顶层设计、总体设计。

这是一个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经历了极贫时代(1949-1978年)、温饱时代(1978-1990年)、小康水平时代(1990-2000年)后,中国在2000-2020年进入小康社会时代,在2020-2035年进入走向共富时代,在2035-2050年进入实现全民共富时代。

此外,新时代也意味着中国开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意味着中国进入世界舞台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发动机,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方面也已进入世界前列,下一步要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实力的影响力。”胡鞍钢认为,由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世界告别五百年来的殖民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和霸权主义时代,从而进入了共赢主义时代,这是中国为世界贡献的巨大智慧。


中国2035和中国2050

十九大报告对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三十年作出了两个阶段的安排,提出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的2035和中国2050会是何种图景?

胡鞍钢提出,根据测算,2035年时,中国经济实力将大幅跃升,GDP占世界比重从1/4达到1/3;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研发投入占世界比重从1/7提高到1/5-1/4,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人类发展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2050年的中国,人均GDP将相当于美国的70%-80%,可视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GDP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比重的29%-37%;人类发展水平、主要现代化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领先,在世界地位更加凸显;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覆盖全体人口。

对于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胡鞍钢用“黄金时代”作为比喻。面向在场青年学子,他提出:“当前,广大青年学子正处在黄金时代,都是黄金年龄,进入黄金大学,进行黄金投资,需要对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对于2035年、2050年的中国,我能作出黄金贡献吗?”

他表示,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发展,青年人要与国家兴盛同向同行,同频共振,“我们处于伟大的时代、强国的时代,要充分认识时代、认识自己,对青年人而言,提出‘五个黄金’是非常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的倒数第二段也专门提及了青年,青年们一定要自勉、自励、自强。青年们也要问问自己:有没有贡献的志向?有没有贡献的能力?有没有贡献的行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青年无悔、中年无悔、老年无悔、终身无悔!”

更多阅读

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全球治理行动框架

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战略目标

胡鞍钢讲述《习近平治国方略》:合作共赢

中国迈向205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胡鞍钢、过勇谈《习近平治国方略》:大国治理

胡鞍钢:“以人民为中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方案

聚焦|首席记者赵忆宁:本世纪的中国与非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天时、地利、人和”

聚焦|2017公共事物治理国际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办

献礼十九大|《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位列中信出版集团“十九大专题”书榜之首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 “这是一份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纲领性文件”

鄢一龙: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键在创新

七问七答 |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解读十九大报告

聚焦|尹伊文博士做客国情研究院:西方现代化中三个核心价值导致的困境及出路

聚焦|胡鞍钢为公共管理学院师生作学习党的十九大专题报告

胡鞍钢:从“富起来”到“强起来”

十九大专题|胡鞍钢:中国实力进入世界前列

研究|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民主党、 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比较

十八大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新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创新中国集体领导体制》新书交流会顺利举行

胡鞍钢 张巍:如何认识当今中国的历史方位

胡鞍钢 程文银: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致远

杨竺松:核心是一种体制

胡鞍钢 张新:中国迈向“强起来”新时代

周绍杰:新发展理念助力经济良性发展

新书|胡鞍钢 鄢一龙 唐啸 刘生龙:《2050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