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为|民 · 知|识|报|国
黄斐:建设亚洲包容性城市的五大方面
点击上方“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关注我们 ↑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1 (SDG11)呼吁:“促进城市和人类居住社区包容、安全、富有弹性和可持续性(Make the Cities and human settlements inclusive, safe, resilient andsustainable)。”
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5年全球超过一半(54.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1],这一比例还在持续增加。拔地而起的摩天高楼、不断提升的第三产业比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加快了经济发展要素的流动,同时也带来城市空间分割、社会分化等一系列挑战——全球城市生活中的一部分群体无法享受到发展的果实,不能充分参与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
建设包容性城市,应当在基础设施投资之上实现人民的赋能,至少有这样五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 1. 城市治理应首先关注穷人
正如中国实践带给世界的重要启示,对城市中难以抵御自然和经济风险的贫困以及弱势人群,需要进行“精准扶贫”。由于极度扩张的城市人口和破碎化的住房政策,亚洲地区成千上万贫民窟中生活的人们仍然无法获得最基本的城市公共服务。有些亚洲国家贫民窟人口占国家总城市人口的一半左右。根据亚开行的数据,巴基斯坦2015年居住在贫民窟的城市人口达45.5%,孟加拉国则达到55.1%。
基础设施的升级换代应当首先考虑城市最弱势的群体,例如优先在贫民窟区域进行供水系统和基本住房的升级改造。
▌ 2. 创新
在着眼于人民需要的基础上,传统的城市建设中还应当融入国际最先进的经验和创新。在亚开行支持的巴基斯坦中型城市建设的项目中,Sialkot和Sahiwal两座城市将引入预付费水表,改变居民的用水习惯。此外还通过构建绿色开放空间、修建洪水管理系统以实现气候变化适应与减缓、以及灾难风险控制的目标。
创新的技术和改造方式将使城市空间利用更加高效,实现“经济增长、公平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三角平衡。
▌ 3. 性别包容
作为亚洲国家的代表,中国一直在致力于促进男女平等。早在1955年,贵州民主妇女联合会刊物发表了一篇《在合作社内实行男女同酬》的文章,毛泽东阅后批示“建议各乡各社普遍照办”;他所提出的“女性能顶半边天”的论断也鼓舞了全中国女性投身到社会生产劳动之中。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是亚洲女性劳动参与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世界劳工组织(ILO)估计,2017年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1%,高于新加坡60%,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48.7%[2]。
在很多亚洲国家,女性在劳动市场仍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公正对待。性别包容的城市建设应当为女性充分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创造更为透明、健康的环境。
在巴基斯坦,传统的公共交通尚不能满足女性安全、舒适的出行需求,巴基斯坦Sialkot城市目前正在尝试运行由女性驾驶、女性专用的拼车模式,一方面可能增加女性就业,另一方面将为女性提供出行便利,从而使她们获得更多的受教育、工作和创业机会。这种尝试离不开政府的有效监管以及私人部门的创新。
▌ 4. 智慧型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是关于时空分布的哲学思考的体现,合理的空间规划将节省人们的出行时间,提高经济效率。城市空间的改造加上创新的想法,可以节省能源、增强社区概念。
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反向自动售货机(reversevending machine)”,社区居民将可回收的废旧瓶罐等放入售货机,需要这些瓶罐的人以低价回收,既鼓励了垃圾分类和回收的行为,也使得废旧物得到了有效利用。
在土耳其安卡拉,城市清洁人员在市政的帮助下,将垃圾站改造修建成了二手书图书馆,城市清洁人员在收集和分拣垃圾的过程中想出了这个点子,“与其把书都扔掉,不如整合起来修个图书馆”。工作之余,他们都会在这里读书,二手书图书馆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驻足、阅读。[3]
▌ 5. 政策改革
包容性城市建设的根本是政策和制度的革新。以中国为代表,包括印度、孟加拉国等在内的多个亚洲国家都在使用“五年规划”这一重要的公共政策工具,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目标构建和政策方案规划。城市作为治理的一个重要维度,各国应充分利用政策工具进行更为富有远见的发展安排。另一方面,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应与各国的发展规划机制进行更为有效的对接。
此外,城市政策安排需要有效吸纳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城市弱势群体的声音。城市化进程中一个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土地重整问题。哈佛大学学者曾经提出“土地整合区(Land Assembly Districts)”这一制度创新模式,赋予相关地段内的土地所有人集体决策的权利,保证他们以集体的形式对外协商,从而克服钉子户造成的土地资源利用不足以及征用权造成的不公。[4]土地整合区的类似模式在韩国和日本都有比较成功的尝试。
钢筋水泥构筑起城市的骨骼,城市的精神和气质则在于制度和技术创新。只有当每一个普通百姓能够充分参与社会进步进程、实现和发展自我,一座城市才真正实现了包容发展,而良治、政策创新、人民参与等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在迈向包容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世界还需要继续互益互鉴。
作者近影,摄于亚开行
黄斐: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根据2017年清华大学与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简称亚开行)签署的实习备忘录,清华大学每年将选送学生代表赴亚开行实习。经过学校和亚开行的公开选拔,黄斐作为清华大学首批三名学生代表之一,赴总部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亚开行中西亚局参加为期2个月的实习。
[1] 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P.URB.TOTL.IN.ZS?view=chart
[2]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SL.TLF.CACT.FE.ZS?name_desc=true
[3]https://www.bustle.com/p/these-turkish-sanitation-workers-opened-a-library-with-their-collection-of-discarded-books-7915378
[4] Michael Heller and Rick Hills, “LandAssembly Districts”, Harvard Law Review 121, no. 6 (2008): 146-152
研究|胡鞍钢、任皓、高宇宁: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制造业回流政策评述
3月28日学术沙龙 | 刘生龙:生育率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