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族的风骨与传承 ——读《先生》有感

龙锦彬 明师慧 2021-10-26




中信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先生》,在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的基础上,以最负盛名的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陈寅恪等民国十位先生为主角,揭示中国教育的宏观走向和个性榜样,梳理中国教育百年间重大事件、观念嬗变。这些100年来影响了中国的先生们,他们宛如一座座顽强的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分享阅读感悟,旨在溯源问脉,固本图新,更为当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感悟一: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这样定义“教育”,“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宗旨,作为校长,除了要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大是大非问题上做好谋划以外,还要在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小事、小节上做好表率,所谓言传身教,在我看来身教胜于言传。

蔡元培先生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

书中有几个这样的场景:

蔡元培校长到北大任职的第二天,校役们排队在校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而他也非常郑重地脱下帽子向校役回礼,校役们包括许多师生对他的这一行为惊讶不已——这样的一位校长,真是从来不曾见过。就是这件小事,给存在严重封建积习的北大吹进了一股强劲的平等、民主之风,从此这所学校走上民主改革的新征程。

张伯苓一手创办南开学校(大学、中学),有一次甘肃禁烟总局王某的儿子要入读南开,以貂皮、鹿角作为见面礼物。张伯苓只让他参加考试,并退回礼物:“既承厚意,理应敬谨拜受。不过收受后再将令郎考取,虽无清弊,在他学生闻知,恐即不免猜疑,实属多有不便。”

南开虽为私立学校,但帐目完全公开,放在图书馆里任人查看。张伯苓曾说,谁要查当月帐目,他可以五分钟内告之。

南开中学有不少富二代、官二代,吸纸烟在当时是最时髦的。学校管理严格,每次假期回来的训育课,学校都要检查学生手指的熏黄和口袋的烟味。一次一个学生质问:您叫我不抽烟,您干吗还抽烟呢?张伯苓一时无语,当即把烟杆撅断说:我不抽,你也别抽!”回到校长室即把吕宋烟扔到痰盂,校工连呼可惜。张伯苓从此再没有抽过烟。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学校管理学生使用手机这一老大难问题: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当教师的在上课、监考、会议、学生面前却随意使用手机,叫学生平时不要沉迷游戏,自己却在学生面前玩个不亦乐乎。想想怎会收到教育的效果。

感悟二:用师之所长,容师之所短

校长,是教师的教师,是聚集学校文化、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校长,不仅要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学习生活中学会用师之所长、容师之所短,发挥每一个教师的才能,还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和专业成就把教师的内在潜能激发出来。

蔡元培校长认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为了把北大办好,他想到首先要解决北大“学课之凌杂”和“风纪之败坏”等两大弊端:,而“救第一弊,在延聘纯粹之学问家,一面教授,一面与学生共同研究,以改造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救第二弊,在延聘学生之模范人物,以整饬学风。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强队伍,担责任,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守初心,立师德,抓好学校三风建设”。

他当时做了二件令所有人侧目的事:多次登门拜访,诚意邀请了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风云人物,《新青年》的创办者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相当于现在的文学院院长);力排众议,聘请仅为中学毕业,但在研究印度哲学上有专长的梁漱溟担任哲学系讲师。正因为有他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理念,北大才能在短时间内拥有一支年轻而富于活力的教师队伍,从而一扫北大的陈腐之气,使北大成为鲁迅先生所说的“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先锋”。据1918年初的统计,全校76人名教授的年龄来看,35岁以下有43人,占56.6%;50岁以上者仅为6人,占7.9%。而最年轻的教授徐宝璜当时只有21岁,刘半农、胡适也只有二十七八岁,陈独秀也才38岁。

现在,我市的三名工程硕果累累,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名师、名班主任队伍。这支队伍对学校的创新和品牌发展无疑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名师在学校教师队伍中的比例毕竟是少数,而且名师也是人,也有各自的缺点。因此,充分了解学校大多数普通教师的优点、缺点,善待、善用他们,用他们之所长、容他们之所短,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则每一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的名师,尽自己的最大能力为学校和学生服务。

范仲淹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一份使命。一种担当。“大先生”固然奉献更大,“小先生”一样光荣伟大!

读史使人明智。《先生》试图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和人文风貌,先生们的音容笑貌,已经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一代代人。有人说,历史从来都暗合了某种规律,暗合了某种因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先生》,读民国史,也是在研读我们自己。

作者简介:

龙锦彬,男,东莞市望牛墩实验小学校长


【专家点评】



先生,我们的先贤,我们的榜样!读《先生》,找到了我们的偶像。先生格局之大,境界之高,或许我们一时难以达到,但先生能小中见大,如蔡元培校长向校役回礼,张伯苓先生决意戒烟,这类的“小事”或许我们都能做到。龙校长读《先生》,读到想到也希望做到。我觉得我们都应该读一读《先生》,其实也是在研读我们自己!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  闫德明博士)



美编:国典教育

- END -

热文推荐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一场斗争

“明师慧”的“超链接读书卡”(四)

最是文化能育人——普宁市兴文中学“文化办学”记

明师伴你做课题-05: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怎么做(二)

明师伴你做课题-05:文献检索和文献综述怎么做(一)

趣味地理——我的教学风格

案例解析只是迈出研磨教学风格的一小步

从应付“BUG”到幸福“霸哥”




版权说明:

图片来自   Pixabay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请遵守《著作权法》,严禁复制粘贴用作它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点击“在看”与更多人分享您的观点


左下角分享朋友圈也是另一种赞赏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