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展示▏张伟:大海的礼物
随笔▏大海的礼物
文/张伟
2020春节前的一天,脱下穿了29年海军服刚刚退役转业回到老家的我,意外收到一个来自南中国海的包裹——这是南沙工作的一位战友专门为我寄来的特殊礼物:用矿泉水瓶装的珊瑚沙,战友告诉我这些洁白的沙子分别取自南沙七座岛礁……
白色的珊瑚沙,成为海军老兵最珍贵的纪念
“太珍贵了,这是我海军生涯最好的纪念!谢谢你,我的兄弟!”只能通过微信如是表达感谢。我小心翼翼地用玻璃瓶把沙子装好,在每一个瓶子的标签上写上岛礁的名字:永暑、美济、渚碧、华阳、赤瓜、南熏、东门——然后,摆放在客厅的醒目处,每当我看见这些珍贵的珊瑚沙时,我仿佛又望见湛蓝的大海,仿佛又回到激情澎湃的海军生涯……
1
舷窗外是湛蓝的大海,像一张无暇的蓝色壁纸,那般美丽,那般纯粹,那般深邃。数小时前,我带着行李登上这艘驶往南海深处的舰船,破浪航行在这湛蓝的海面上,开启我的南海圆梦之旅。
这是我第三次圆梦南海——初遇南海,是作为海军军官摇篮的教官带着学员航海实习,那一个航程的最南端就抵达了西沙群岛海域,并幸运登临永兴岛;第二次是随军舰出访东南亚航经南沙海域,但那一次并没有停留或登临岛礁。我知道,这一次将是我29年海军生涯的一场盛大的告别。
第一次见到大海,已是我穿上水兵服三年之后。甭看当年也穿水兵服,戴水兵帽,但我们的冬季水兵服的布料却是迪卡的,舰艇上服役的水兵服是更厚的呢子。因为我和战友属于海军岸勤兵,工作单位大都是海军总部机关和后勤单位——我绝大部分战友直至退伍也没有见过大海,更从未登上过军舰,成为一种特别的遗憾。
我是幸运的,当兵第三年我考上了大连的一所海军军校——我第一次真正见到大海,就是大连的海。记得第一次放假外出,我和同学就去了老虎滩海边,只为看一眼大海的模样。
也许这是冥冥之中老天的安排,军校毕业后我就分配到老虎滩畔的“海军军官摇篮”,终年面朝大海,而且这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在我告别蓝色军旅生涯之前,我没想到因为一份特别机缘,让我有幸远赴南海深处——我发自内心感恩上苍精心安排的这一场特别的礼遇!
军舰缓缓驶离码头。这是位于海口的集装箱专用码头,港区的塔吊和集装箱远洋货轮一派忙碌。大片白云悬挂在海口的楼群之上,与我常驻的海滨城市大连相比,这里的海水更为澄澈深邃。
海口集装箱码头一片繁忙
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出海,但我见到大海时的兴奋并没有改变!站在前甲板的顶层,我举目远眺——今天的海况极好,航行风吹在脸上让人格外的清爽。由于离陆地越来越远,手机信号开始变得极为微弱,随舰上礁的官兵抓紧最后一点信号与亲人作最后的连线。
两个多小时后,夕阳渐渐沉入海天,夕晖在海面上留下金色的波纹,那一刻,我感觉如在梦境里,自己幻化成一只翱翔海鸥,不知疲倦地向着夕阳奋力追逐!
这一夜,海面风平浪静,头枕着波涛和舰船的轰鸣,我却突然没有了睡意。
因为舰艇夜间航行要求灯火管制,也禁止人员随意在舱面走动,手机也没有了任何信号,此刻的我,只能躺在床上发呆。
忍不住拉开舰弦的窗帘一角,望了一眼大海的夜色——我突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远海的星空竟然这么璀璨,繁星点点,还有一道壮美的银河悬在空中,这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星空。
那一刻,自己仿佛就是奇幻漂流记中的那位少年派……
不过,我开始懊恼自己天文知识的贫乏——我对这漫天繁星竟然分不出各种星座……
不知道过了多久,睡意袭来——特意定上闹钟,只为第二天清晨的早起,守候南海上的一场日出——与陆地看海上日出不同,船上我只需要走出舱门就可以欣赏360度全景海上日出。
当我上到前甲板顶层的时候,天色还是一片黝黑,一轮半圆的明月悬在高空。海天线形同刀切,一层层浓云从两弦向后褪去。
2
随着舰船渐渐远离海岸,海水的颜色由浅蓝变成深蓝,就连船舷犁开的浪花也变得分外白净——那一刻,我们的船就像圆形的蓝色壁纸上的一个移动的圆心,周围除了海水就是海水。
从高处俯瞰,舰艏像一把锋利的宝剑,劈开湛蓝的海面,向着大海深处驶去,醉人的夕阳似乎专程赶来为我们送行,海面上留下了一道闪光的航迹。
雨中航行时的舰舷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群银嘴鸥围绕着我们的舰船来回翻飞——海鸥出现的海域附近肯定有海岛。
从海图上看,这片海域靠近西沙群岛,最近的应该是三沙市所在的永兴岛,这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一座岛屿。
唯一一次登上永兴岛已是18年前的事了。洁白如雪的珊瑚沙,透明如翡翠的海水,高耸茂密的椰树,还有那层层叠叠的浪花……西沙之美,难以言表,至今依然让我心动不已。
西沙很美,南沙更美——曾多次执行南沙岛礁补给任务的战友向我描述:普通人眼里马尔代夫那些美照,与南沙的风光相比简直弱爆了……从此,我的心田种上了南沙的草。
有梦想才有未来——对于这次南海之行,我内心充满了期待!
3
健身房的跑步机上一身透汗后,冲了个澡,浑身舒服多了。
要知道,我这是在茫茫的南海舰船上——因为舰船一直在海上航行,加上空间极为有限,出海后感觉体力下降明显。
前几次出海就遇到这种情况,出海期间我发现自己每天饿得特别快,饭量也比陆地上增加了许多。
我这次乘坐的舰船建有一个健身房,不算太大,几台跑步机,还有几套力量器械,不过在海上有这样一个健身房简直可以说很奢侈了,基本可以满足舰员分批次运动健身的需求——不然,我真的担心下舰时身体负重会增加不少。
因为是综合补给舰,除非有周期特别长的远航任务,满足用水需求应该不是问题。尽管水量充足,舰上的每一个洗漱部位,都有“节约用水”的提示板。
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随舰出海时,每天用水量是严格控制的,早晚只供水半个小时,每人接上半盆水,要完成刷牙、洗脸、洗脚各种工序。洗澡更是奢望,一般都是第二天靠码头前才能痛痛快快洗个热水澡。
现如今绝大部分海军舰艇在改善官兵生活条件有了极大提高,大部分大中型舰艇都有了海水淡化装置,洗漱用水基本可以满足日常需求。
4
我又晕船了!
晕船的感觉是我从跑步机下来那一刻开始的,我感觉站不稳,还开始有点恶心。起初我并没有认为这是晕船,可能是运动量大了一点的缘故。没想到恶心的感觉越来越严重起来。
此刻我才注意到,天上的云层开始增厚,海面的涌浪比上午已经明显增大许多。
听舰长介绍,我们的舰船受到了台风的外围影响,涌浪太大,原本这一站给其他值班舰艇的补给任务也可能要延后。
晕船的体验我经历过多次——那是一种仿佛喝醉酒后想呕吐的感觉,舰艇上有一种戏称叫“交公粮”。
我曾经最厉害的一次晕船是在一条小舢舨上——当时的难受程度不亚于波涛汹涌的大海,胃里的感觉就像翻江倒海,浑身一点劲都没有了,实在忍不住时趴在船舷哇哇呕吐不止,到最后实在没什么可吐时,就连绿色的胆汁都吐了出来……
好在这次遭遇的是轻微的风浪,晕船还没到最厉害的时候——原本准备好的晚餐也吃不了,但愿这次晕船的过程不要太长……
正当我极为难受时,舰员为我送来了一瓶风油精和几个橙子——“闻一闻风油精,吃点酸的水果,晕船的感受就会好些……”
我拧开风油精的盖子放在鼻翼下,果然,顿觉神清气爽许多。
硬着头皮剥了橙子皮,一瓣瓣放进嘴里,满口的酸水……哇!真是抗晕神器,原来的恶心感顿时消褪不少。
这段文字是我晕船稍微轻些时,躺在床上在手机上断断续续写下来的,也许这段经历对你出海有用的。
晕船,确实很难受,但这恰恰是出海的特别体验,也算是大海留给自己的一份特别记忆。
5
打开手机,还是没有一点信号。
这是向南航行的第三天。从海图上看,我们距离此行的目的地南沙群岛还不到一天的航程。
没有网络,没有信号,对习惯于用手机链接一切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个煎熬。
即便如此,还是不时地打开手机看看——看看有没有奇迹发生。
我曾是手机的痛恨者——一个人一旦被手机控制简直太恐怖了:起床后第一件事不是去洗漱,而是打开手机刷一下微博和朋友圈,上下班路上、等车等人的时候不翻一下手机不知道干点什么,与人交流、就餐时候手机也是不离视线,睡觉前翻手机竟然成为了可怕的习惯……
太可怕了,我回想这些年写下的上百万字的博文,发出的数万幅图片竟然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
但南海毕竟太大了,已经两天没有信号,任何APP在这里都是一个显示网络无法连接。
突然发觉,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竟然无以复加的田地——总是习惯性地带着手机,总是习惯性地去翻看手机,总是习惯性地点开几个常用的社交软件……
刚开始时我甚至感到特别心慌!我也纳闷,自己心慌什么呢?怕有人找?!漏过了什么重大新闻?!
离开码头时我在朋友圈提前发了一个预告:失联N天,有事请留言,配图是一张远航的舰船。
N天过去了,有微弱信号时打开朋友圈,没有谁为特别重要的事给我留言。
南海,是我一个遥远的梦
静下来想想,其实你在与不在,对这个世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我相信,等有了手机信号,朋友圈里依然各种各样的晒,微博的热搜还是那么热闹只是换了一批热门话题,头条新闻并不因为你不在停止了推荐……
几天后,我也渐渐习惯了没有网络的世界——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完成一直没有完成的文案,没有了干扰我对未来要做的事,有了更加明确的盘算。
话虽这么说,我最终还是没有能离开手机——因为没带电脑,你此时此刻看到的这些文字也是我用手机一字一字码下来的。
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喜欢还是不喜欢,手机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6
“我舰进入雨区,请各部门检查舱门水密……”舰上广播里传来指令。
海上的雨说来就来,密集的雨点砸在甲板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声响,海面上一片迷蒙,分不出哪是天空,哪是海水。
就在十分钟前我才从后甲板锻炼回来,除了雾气大了一点,根本没有半点下雨的征兆。
我赶紧拿起相机往上甲板走,期待雨后是否能有彩虹出现……
南海的天是三岁小孩的脸,说变就变——这雨也就持续了十多分钟,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湛蓝的海面上。
也许是我舰航行角度的原因,这一次我只见到半截彩虹悬挂在云端。
十年前那次南海之旅,也是经过一片雨区,那一次我有幸见到了彩虹之门,而且是霓虹同时出现。
南海日晕
午夜时分,我们的舰船突然开始摇晃得厉害起来,不时听见巨浪拍打舰锚碰撞发出的咣当声,舱内不停地有东西滑落。
原本定了闹钟想上甲板拍摄日出,无奈风浪实在太大只能放弃了——在这种情况下在甲板上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没有保护措施,人很有可能被风浪卷入海里。我曾告诫自己,没有一张照片值得拿生命去冒险。
天亮的时候海面上一片白色的浪花——记得曾经有远航经验的老士官告诉过我,五六级海况时,海面就会起白浪,那时舰艇就会摇晃得有些厉害。
按照航行计划,我们已经靠近南沙群岛了。这片南海最南的礁群,像此刻大海的风浪一样,并不平静。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人民已经开始在南海航行和生产活动,不仅首先发现南海诸岛,并对南海有了初步认识。东汉杨孚《异物志》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崎头”即我国古人对南海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
随着在南海活动的增加,我国人民对南海的认知程度逐步加深并具体化。宋代,南海诸岛和南海海域已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产生活的家园,并以“石塘”“长沙”对南海不同岛礁和不同海域清晰地加以区别和命名,而且将南海诸岛纳入了版图。
毋庸置疑,南沙群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但由于历史及国力等原因,中国直到二战后才对南沙海域实施有效控制,1988年以前,只有我国台湾控制着南沙群岛最大的岛礁太平岛,其余岛礁大部分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非法侵占,实在令人心痛。
7
这一次航程,我终于有机会见到我们守卫的岛礁了。
南沙群岛,真的太漂亮了——这应该是上天遗落在大海上的一片珍珠,虽然这些珍珠大小不一,但每一颗也都是那么璀璨夺目。
白色的珊瑚沙,透明的海水,如画的南海风光……当我岛礁一点点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仿佛听见了自己激动的心跳声!
离岛礁越来越近,海水不再是深海时的湛蓝,而是浅浅的绿,不是泛起一层层洁白透明的浪花……
港池里海水的颜色是淡绿色的,微风吹过,像是一张浅绿色的皱纹纸。
尽管港池很深,但我还是见到海水里游动着许多好看的热带鱼。那一刻,我真有跳下去游一圈的冲动。
南沙,南沙,我终于见到你了——这是我多年未了的一个南沙梦!在我即将告别蓝色军旅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你了!
南沙礁盘的航标灯
8
这里是永暑礁,整个礁盘宽约7.8公里,长26公里,面积108平方公里,涨潮时礁盘没在0.5至1米水深以下,退潮时只露出少许礁石。
尽管如今的永暑礁经过吹沙造岛扩大了数倍,但当年最后一代混凝土老礁堡被完整保留了下来。
永暑礁老礁堡
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旧址的标牌依然保留
当我面对老礁堡的老营房“祖国万岁”的红色标语,驻足南海菜园里官兵门从家乡背回的一把把泥土的南沙菜园,站在礁盘码头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时,禁不住感慨万千——就在这块礁盘上,曾留下了多少海军官兵的青春、热血、汗水、寂寞和孤独。
当我站在新矗立的永暑礁主权碑前,当我乘坐电瓶车穿行在整洁的现代化营区,当我有幸登上永暑礁航标灯塔顶俯瞰全貌时,内心涌起的是曾身为海军一员的自豪和荣光——如今的永暑礁俨然是一座现代化的海军城:机场,军港,医院,食堂,文体中心……各种设施一应俱全。
天色暗淡下来后,我特意换上了作训鞋和海魂衫,沿着环礁大道快步疾行——与其说是锻炼,不如说是我用脚步在丈量祖国最南端的这片蓝色国土。毕竟,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这里行走的,对我来说,也许是这辈子唯一的一次!
夜色时分的永暑礁灯火阑珊,到处看到海军官兵们恪尽职守忙碌的身影。
永暑礁一角
如果没有人提醒,我绝不相信这是南海深处的一个小小的礁盘,更宁愿相信这是一座风光旖旎的海滨城市。
毕竟是高盐高温高湿的低纬度南海岛礁,海风吹在身上有点发粘,苍茫夜色中传来海浪拍打着礁盘的堤岸的咆哮,灯塔的四束光芒划破了南海的夜空……这份天人合一的久违感受让我无比迷恋!
原谅我,我不能把这里已经发生的更多变化和细节告诉你,因为目前这里还是军事禁区。但我要告诉你——在祖国的南大门,有一支捍卫祖国蓝色国土领土完整的武装力量就可以了!今天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请祖国和人民放心!9
在永暑礁上行走时,我竟然没有找到垃圾箱。因为排汗太多,上礁时我特意随身带了一瓶矿泉水,喝完后实在无处安放,我只好装兜里重新带回了舰艇。
刚到舰上时,我发现房间里的垃圾桶上写着:“有机物(果皮果核,食物残渣,茶叶渣)”。当时我有些吃惊,因为我对舰上已经实施垃圾分类还有些怀疑。
记得多年前出海,每次舰尾总是追逐许多海鸥——原来,海鸥就是等待舰上倾倒到海里的食物残渣,当然还包括许多的生活垃圾。
在舰上的第一次早餐结束,我见一位高级军士正默默从餐厨垃圾桶里往外捡早餐奶盒——刚上舰的一名随乘人员还不懂垃圾分类的规矩,便顺手将早餐奶包装盒倒入了餐厨垃圾桶里,这位年长的军士长发现后主动进行了清理。
永暑礁老礁堡的防波提已经成为一种纪念
就餐时,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人都是把餐盘吃的非常干净——尤其就餐结束后,只见舰长用一张用过的餐巾纸,把盘子上沾的汤汁擦拭干净,然后把残渣包裹起来……我环视一周,每个人都是这么处理的,已经养成了习惯。
如此细致的餐后程序,我是第一次见到。后来慢慢了解到,舰上自从担负南沙垃圾清运的任务开始就开始实施垃圾分类,保护蓝色海洋、实施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官兵的自觉习惯。舰上每天分两批对所有垃圾汇总后进行分拣,然后统一处理后打包,待舰艇靠岸后集中清运。
永暑礁航标灯塔的指示牌
与舰员聊天时得知,礁上之所以见不到垃圾箱,是因为礁上作为最严格的绿色环保措施之一,就是实行最严垃圾分类——因个人产生的垃圾先由个人简单分类后,再由专门的人员集中打包,再由运输船或补给舰带回大陆统一处理。
怪不得,我登舰时在海口港的码头上见到大量打包好的垃圾,原来这是上一航次的补给舰从南沙礁上带回并卸载在码头上的。
倍受全国人民关注的强制垃圾分类,为了南海这一片净海,海军舰艇官兵已经走在了前列。
10
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传来:通过对卫星云图的研判,第一个台风刚刚在华南沿海登陆消退,第二个台风已经在西太平洋上形成,其路径几天后将经过南海。
按照计划,我们对另外几个岛礁完成补给任务后即将返航,航线竟然与台风路径有所重叠。
台风将对海上舰船的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了避开台风,经过请示,我们舰需要在南沙群岛海域进行抛锚避台。
南海的云
记得那次访问东南亚时也遭遇台风外围影响,我们的舰上系泊在码头上的六根胳膊粗的钢缆被蹦断,台风的破坏力实在惊人。
据不太乐观的推算,此次返程需比原计划推迟一周左右。
炊事班的舰员告诉我,舰上的命令从今天午餐开始减少菜量。这一次,我们舰除了补给物资,还承担了运送守礁人员的上下礁任务,每一天人员的食物消耗量是巨大的。
手机再次没有了任何信号,海面的涌浪渐渐大了起来。我知道,接下来的十多天时间里对舰上的每个人都将是一个莫大的考验。
经过近十个小时的航程,我们的舰抵达南沙之行的第二站——美济礁。
尽管受12号台风“杨柳”的影响,我们抵达时海面上乌云密布、风雨交加。
从卫星图片看,美济礁像一条白色的珍珠项链,偌大的一个泻湖形成了咨询天然的港湾。
美济礁位于中国南海的南沙群岛中东部海域,是一个椭圆形的珊瑚环礁,顶部全由珊瑚构成,总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为南沙罕见的大型的天然避风良港。
南沙泻湖的海水
改建后的美济礁还建了灯塔,60多米的高度,成为南沙诸多岛礁上最高的建筑。据了解,这是座大型多功能灯塔,装配大型旋转灯器,采用北斗遥测遥控终端进行远程监控;灯塔配套建设有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甚高频基站,可以为过往船舶提供定位参考、航路指引、航行安全信息等导航助航服务。灯塔夜间发白光,灯光射程20多海里。
因为台风,这里成为舰船在南海海域最佳的避风锚地。
南沙群岛已成为我海军舰艇的天然避风港
11
18.99公里,3个小时,是我环渚碧礁圈徒步后的里程和用时。我在朋友圈晒了这次行走的截图,留言道:以一场在祖国最南端的行走,迎接人生新的征程!
一场赤道雨不期而至,蒙蒙暮色中,海浪拍打着礁岸发出轰隆隆的声响。
这是渚碧礁老礁堡,我们抵达时巧遇一位在这里驻守15年的四期士官——年底即将退役的他,就想多看看这里一眼。
“这里原来就是海!”老士官指着被沙子吹填的礁岸。面对简陋到不能再简陋的礁堡,我已经无法想象,这里曾是汪洋大海里一座孤礁,更无法想象当年官兵是依靠怎样信念在这里的坚守。
渚碧礁与美济礁、永暑礁一道,在南沙腹地造成大三角,相互撑持。加上区域内的华阳、赤瓜礁、南薰礁、东门礁等,造成表里双重拱卫场面,在南沙腹地构成壮大的中国力量,时刻捍卫着中国的海洋主权!
12
此刻的海面风雨交加。一个大浪扑来,小艇上的每个人都被海浪浇透了!
这趟航程,我们舰临时接到从东门、南熏、赤瓜等礁接送退役老兵的任务命令。赶在第二个台风“琳琳”抵达南海之前,必须把老兵们接出来,尽管当时海面波涛汹涌。
再见,战友
“战友,再见!”“老兵,再见!”码头上,一遍遍地传来战友们的呼喊声。
握别、拥抱、挥手……岛礁渐渐远去,战友们的身影也变得模糊。我被眼前的情景深深的感染着,照相机的取景器一片模糊。
“这次离开,也许再也回不来了!”一位坐在身旁的退伍老兵跟我说。
“我从新兵到现在,一直在南沙。可以说,我见证了南沙岛礁的变迁,如今突然要离开了,心里真的有点舍不得……”说这话时,老兵的眼睛一片湿润,说不清是海水、雨水还是泪水。
一个大浪扑来,将我们浑身浇了个透,海水顺着脸颊流进嘴里——又苦又涩的海水此刻竟然感觉如此亲切,我知道这就是大海的味道。
机动艇在大海的波峰浪谷间颠簸前行,每向前移动一米都变得无比艰难,仿佛大海就为让这群南沙老兵在南沙这片海域多停留些时间……
迷蒙中望着渐渐远去的岛礁,我内心如同此刻翻腾的大海——南沙,南沙,此生还能见到你吗?
13
离开南沙群岛几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南海的特殊礼物——来自七座南沙礁盘的珊瑚沙。“将来您不论走到哪儿,让大海一直陪伴着你!”战友在微信如是说。
据说,许多守过南沙岛礁的海军战士,每次探亲休假回来,上礁时都会带一包家乡的泥土;退役离礁时,都会带走这么一小罐珊瑚沙留作永久的纪念。
醉美的南海
望着洁白的珊瑚沙,我的眼睛又是一片潮湿——这绝不是普普通通的沙子,这是大海送给海军老兵的礼物,更是大海留给自己的一片深情!
【作者简介】张伟,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1971年7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原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某系政委,2019年3月退出现役转业地方工作,现就职于浙江省湖州市文联。该同志现为新华社签约摄影师,知名新浪微博旅游博主@老兵伟哥,大连市首批十大“城市形象网络代言人”。
相关阅读推荐
征文公告▏“智海杯”海洋文化类有奖征文活动评选办法作品展示▏杨鲲:面对海洋,我是如何被转变的?作品展示▏陈亮:穿越深渊,探知海底--深海采样器自述
作品展示▏圆心:我在西太过夏天
作品展示▏张淑扬:我在马六甲海峡,我在想什么作品展示▏朱纪翔:科技对高等航海教育的推动作品展示▏余春:“老兵”--马丁
作品展示▏姜利晓:海滨城市青岛作品展示▏丽娃:一只潜伏在海洋测绘行业里的“旱鸭子”
作品展示▏郭群长:测量标志保护是一项长期性任务
作品展示▏任鹏飞:少年与那片海作品展示▏唐僧:我和我的国防生们作品展示▏路志宽:难忘军旅生涯作品展示▏郝晓光:从航海南极看新编世界地图的优越性
作品展示▏青青子衿:假日遐思
作品展示▏王宇凯:我的职业生涯
作品展示▏暑假乐子:胶东半岛游记
作品展示▏梅梦昌:青春无悔生命无怨
作品展示▏孙毅:云行西南
作品展示▏徐景春:魅力海韵,仙岛风情
作品展示▏王素刚:海风吹过的海测往事
随笔▏我与军事节目的那些事儿作品展示▏廖辉军:保护海洋刻不容缓
作品展示▏祝宝玉:在波浪与波浪的碰撞间,擦出时代的火花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12163440@qq.com
“本收益归征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