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安有八个八家巷

2017-07-09 老西安记忆

西门全景 1921年瑞典人喜仁龙摄


西安有八个八家巷

朱文杰

  

  出西门外西关正街南摆子有西关剧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很有名,是这条街上的地标性建筑。紧挨西关剧场西边有一条巷子叫八家巷,这是我认识最早的一条八家巷。

  

  西安老街巷中的八家巷,并非西关剧场西边独一条,其实有八条,让人闻之有点诧异。

  

  《明清西安词典》八家巷条目下,记载有三条。

  

  (一)位于府城东门大街中段路南,明初向东拓筑府城后形成。南北巷,北起东门大街,南不通,在菊花园西。解放初为《群众日报》社址,后为《陕西日报》社址所占。

  

  (二)位于府城北门大街中段路西。在原隋唐长安皇城第一横街处。唐末韩建以皇城改筑为新城后渐为居民坊巷。南起西华门外大街(今称西华门街),北向西折,抵麦营什字北街(今麦苋街),长458米。相传此巷因初有八家住户而得名。今仍沿称,西安邮政编码详表还标有八家巷(西华门)。

  

  (三)位于西关正街东段路南。东西巷,在回回巷(今南小巷)之东。现八家巷西段向北延伸至西关正街,东段延伸至环城西路南段。1972年为与城内八家巷相别,称西八家巷。

  

  再者东关景龙池街中有与窦府巷相对一条巷子也叫八家巷,城内北大街东边的后宰门街一带,也曾有一条八家巷。现今的后宰门街清代是新城门大街西段,当时新城门大街路南从西向东就有镶红堆房、八家巷、将军署等。

  

  还有雁塔区鱼化寨和北山门现在都有一条八家巷,加上灞桥区灞桥镇务庄的八家巷,不多不少,西安正好有8个同名的八家巷。

  

  灞桥镇务庄,一说得名“耕耘务本”,相传西汉就有务庄村名。再有,和北宋时建立的物资供应基地“营田务”有关。这里还流传着“七堡八围墙,中间夹个八家巷”民谣。这么多的八家巷,他们之间有什渊源呢?让人颇感神秘。

  

  人们给街道起名八家巷,看来绝非因为住过八家人这么简单。我猜测这全因为“八”字里面有玄机,太极有八卦、伦理讲八德、佛教有八戒、生辰有八字,地理以八制、宇宙有八荒、结交需八拜,乐器生八音,坐桥要八抬。而“八”的吉祥语更是普遍使用,什么八面来风、八方来仪、八仙过海、八面威风、八斗之才、八方支援、八面玲珑、八面圆通 、八音迭奏、八珍八宝等等。俗一点的有“八”字谐音“发”,是从南方这二十多年前才传过来的。而西安城的八家巷,肯定内涵丰富。

  

  可惜东大街菊花园西、东关景龙池、后宰门的八家巷已随着历史巨变,先后消失,没有一丝影迹了,而其它五条八家巷上网还能查到名字。其中最热闹的是西关剧场西边八家巷。也是我比较熟悉,来的最多的一条老街巷。

 

 

  这里有西安市市级机关八家巷住宅小区家属院,我的诗友棋友,秦腔编剧,曾任西安市文史馆《说古道今》副主编关雎,和夫人郭昕就居住在此院中。郭昕和我是西安市文联的同事。我还多次应邀过来和关雎、费秉勋、商子雍谈艺说文,并搓过几次麻将。

  


  八家巷还通向西门外环城西路。西安市出租车管理处地址就在八家路8号,八家路也叫八佳路。记得2005年我坐出租车,下车时发现把照相机忘在车上,因机子拍了不少资料照片,有急用,所以忙赶住西安市出租车管理处报案,企图追回。当时脑子还想八家路、八佳路的“八”是吉祥数字,但价值5000多元的照相机终未找回。懊恼的我暗自驾了一句,今天八家不佳。

  

  2016年西安市文史馆编辑的《西安老故事》一书在西关八家巷的莲湖区文化馆开首发式。这本书收了我撰写的十几篇西安老街巷文章。还有我同为西安市文史馆馆员的好朋友商子雍、雷龙璋等人的作品。

  

  莲湖区文化馆曾叫莲湖区民族文化馆,先在红埠街办公,2010年后才搬到西关八家巷的。这里曾走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人才,美术方面办过一个“百花书画社”,汇聚了陕西山水画研究会副主席郑天欣、西安市美协副主席杨崇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西安牡丹书画院院长翟荣强,书法家有陕西国际书画艺术协会会长,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京勤等。白京勤曾任西安市文联组联部主任,和我同事,私交甚笃。当然这里还汇聚了一大批作家、戏剧家、摄影家等。

  

  西关八家巷虽然并不起眼,但它是西安市莲湖区的文化中心,每当走进这条巷子,弥漫在这条巷子中浓厚的文化气息,会让你沉浸在一种无所不在的馨香之中。

  

  在我心目中,西安这座古城中街巷的名字还是非常讲究的,而这种八条巷子同名重复的现象,在西安可以说属于绝无仅有的独特,而在全省、全国也可能是世所罕见的唯一。

  

  这篇稿子写于2017年5月,谁知一发上网,就有我一个同学、一个表弟给我说:他们那里都有一条八家巷。

  

  我中专同学雍崇茂家住灞桥区三殿村十二组八家巷,他说:“巧咧,我家所在的巷子,就叫八家巷,我所在的乡党群,就叫‘八家巷人’。我理解,叫八家巷是一种情结,尽管我们巷子现在住户远不止八家人,群里的人不全是住在八家巷,但提到八家巷,个个喜形于色,以从八家巷里搬出的历史自豪,叫着叫着都把那个家字去掉,出口成了‘八巷’了,而别人也能懂。因为巷口的路牌,民政上给掛的,十二组八家巷。”我的表弟郭庭林,他家曾住长安区胡家寨,他说:胡家寨以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分为南街和北街,在主干道与北街之间有一条约两百米左右的东西走向的小巷,住着八户刘姓人家,八家巷由此得名。至于该巷何时形成不得而知,我家1960年我家入住胡家寨时,八家巷住户已不止八家,但八家巷的称谓至今没变。

  

  看来,这西安的八家巷远不至八个,让我有点惊诧的犯糊涂。“八”字既然寓意吉祥,我的文章就不改名了,把“八”字当概数,仍叫《西安有八个八家巷》。


(图片源于网络,感谢原创作者)

--------------------------------------

往期链接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贡院门与儿童公园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社会路的所巷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四)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三)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二)

朱文杰 || 记忆老西安:西大街(一)

朱文杰 || 游记:啊!太白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