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课

伊人频道 2021-10-25


第一单元第1课 消息二则

 

一、初识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韶山冲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人民领袖。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美国《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诗词《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长征》《卜算子·咏梅》等,政论文《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等,哲学论著《矛盾论》《实践论》等。


二、创作背景

两则消息原载于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三、课文精析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1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4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解析】1.电头,交代通讯社、发报地点、发报时间。表明了消息的特点:及时性。

2.“经营”写出了国民党军队的精心布置和准备,与“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形成对比,突出了国民党军队的不堪一击。

3.“风平浪静”不完全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还有抒情的色彩。“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胜利者稳操胜券的心态,透露出胜利者乐观轻松的心情。

4.“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两个词充分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之势。

【段析】这则消息文字简洁,语言有力度,准确报道了三十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事实。表明了消息的基本特点:用事实说话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3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4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5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6;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7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8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9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10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11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解析】1.从标题可以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2.电头交代通讯社的名称和发出新闻的时间,这是新闻这种文体特有的写法,由此可以看出新闻迅速、及时的特点。

3.“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西起九江……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表明战线之长,史无前例。

5.“至发电时止”,时间交代明确具体,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体现明显;“渡过三分之二”,数字准确;“渡过”“可渡完”用词讲究,分寸感强。

6.“纷纷溃退”“毫无斗志”与“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形成鲜明对比。藐视敌人,颂扬我军。

7.“不想再打了”是口语化语言。本文用语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8.这段文字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9.这段话叙述汤恩伯的错误估计和亲自督战的行动,自然地过渡到对东路军的叙述,也对汤恩伯进行了绝妙讽刺。

10.“较为”一词用得十分准确,在程度上加以说明。

11.“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动词连用,铿锵有力,写出了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节节胜利、所向无敌的战线。


四、写作技法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2.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总体面貌。主体分成三个层次展开:渡江战斗的时间、地点;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我军破敌、进击的态势。同时又不失生动,如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敌阵,形象地再现了战斗的情景。四字句音节短促,与所表达的解放军攻势的迅猛、凌厉相得益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详略得当。

本文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2.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3.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五、拓展阅读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 前线记者阎吾报道 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第一单元第2课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有改动。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生前收购了Bofors(博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到军队广泛好评。诺贝尔一生拥有多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遗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诺贝尔一生有多项发明,其中炸药为最出名的一项。人造元素锘就是以诺贝尔的名字命名的。

 

二、文体常识

1.消息的分类

(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只有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言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2.消息的特点

(1)反应迅速,简短明快。消息,应该在事件发生后最短的时间里见诸报刊等传播媒体。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首先,是写一个扼要的,但却引人注意的导语;然后,顺着这条导语,在主体部分使用现实的或者背景的材料让事实更加清晰起来;最后,来一个戛然而止或画龙点睛或余音绕梁的结尾。整篇作品要干净利落、清清爽爽。

(2)准确无误,完全事实。真实是消息写作的生命。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是: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缘由、经过、结果等细节必须有案可查;消息中引用的资料、数据、引语、史实等现实的和背景的材料一定要确凿无疑。

(3)寓理于事,叙述为主。消息是事实的综合。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是消息写作的一大特点。一篇理想的新闻报道应该把读者带到现场,使他能看到、感觉到当时所发生的一切。


三、课文精析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1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2

【解析】1.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

2.[主体]从“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到结尾,更具体详尽地说明了导语的内容。

【段析】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3

【解析】3.画线句子叙述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名单及发明、成就。

【段析】叙述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4

【解析】4.叙述诺贝尔奖的颁发机构、授奖时间和地点。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5。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6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7

【解析】5.叙述诺贝尔的发明。

6.交代诺贝尔奖设立的过程及奖金来源。

7.说明诺贝尔基金会的权限及功能。


四、写作技法

语言准确,简洁周密。

这则消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不失消息准确、简洁的特点;同时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新闻事实准确、翔实。一方面强调诺贝尔奖的重大意义,另一方面与导语中诺贝尔的遗嘱内容相照应,简洁周密。


五、拓展阅读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新华社酒泉10月17日电(李国利、杨欣)  天宫游太空,神舟赴星河,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10月17日7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六次载人航天飞行,也是改进型神舟载人飞船和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组成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第二次应用性飞行。

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先进行约两天的独立飞行,然后与天宫二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完成为期三十天的驻留,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

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飞船撤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独立飞行1天后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至独立运行轨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技术试验,并等待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到来。

目前,天宫二号正运行在距地面393千米的近圆对接轨道,设备工作正常,运行状态良好,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长征二号F遥十一火箭与之前发射神舟十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火箭技术状态基本一致,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7次飞行。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暑假预学案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论语》十二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朝花夕拾》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湘行散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5.诫子书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8.狼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寓言四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七上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9.三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与朱元思书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唐诗五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1.《孟子》二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愚公移山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3.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4.诗词五首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 岳阳楼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 醉翁亭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湖心亭看雪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和读后感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我检测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