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3-4课

伊人频道 2021-10-25


 “飞天”凌空 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一、初识作者

樊云芳,女,汉族,1945年5月生,上海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光明日报社湖北记者站原站长、主任记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中共十三大代表。20多篇作品获省部级好新闻奖,代表作有长篇通讯《追求》,新闻特写《“飞天”凌空》等。


二、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2年11月25日《光明日报》。有删改。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982年11月24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九届亚运会中,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十米高台跳水比赛冠军。


三、文体常识

新闻特写

概念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它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

特点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浓淡相宜,真切再现;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各类

事件特写;场面特写;人物特写;景物特写;工作特写;杂记性特写。


四、课文精析

她站在十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1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

【解析】1.写出了吕伟的沉着,为下文夺冠埋下了伏笔。

【段析】描写了跳水前紧张的氛围。

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2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翔舞的“飞天”。

【解析】2.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刻画,犹如慢镜头回放。

紧接着,是向前翻腾一周半,同时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动作疾如流星,又潇洒自如,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从容不迫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从前伸的手指,一直延续到绷直的足尖。3

【解析】3.充分写出了吕伟娴熟的动作和成竹在胸的从容。

还没等观众从眼花缭乱中反应过来,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4

【解析】4.比喻生动、形象。

【段析】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了跳水的全过程。

“妙!妙极了!”站在我们旁边的一名外国记者跳了起来。这时,整个游泳场都沸腾了,如梦初醒的观众用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来向他们喜爱的运动员表达由衷的赞赏。5

【解析】5.用观众的反应来衬托吕伟技艺的高超。

吕伟精彩的表演,将游泳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她的这个动作“5136”,让几位裁判亮出了9.5分的高分。6

这位年方十六的中国姑娘,赢得了金牌。

【解析】6.点明动作的名称,精彩的表现得到了裁判的认可。

【段析】吕伟以骄人的成绩赢得了金牌。

当一个印度观众了解到这个姑娘是中国跳水集训队中最年轻的新秀时,惊讶不已。他说:“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7

【解析】7.通过观众的反应写出了我们国家人才辈出的现状和国力的强盛。

【段析】再次点题,深化了中心。

五、写作技法

1.落笔集中

落笔集中,突出一点,是这篇特写剪裁上的突出特点。在1.7秒的时间跨度里,记者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飞天”画卷。从“轻轻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进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轻盈似箭潇洒自如的身姿就让人尽收眼底。所摄取的只是跳水冠军吕伟最后夺冠的一刹那,并把这一刹那及一连串的跳水动作用电影分镜头的艺术表现手法,逐一摄下、定格、放大,如“轻舒双臂,向上举起”“轻轻一蹬”“向前翻腾一周半”“空中转体三周”“插进碧波之中”等等。这一系列动作把吕伟的“5136”这个高难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特写镜头、慢镜头,描摹出吕伟精彩刹那的具体形象,让读者产生了比看电视还要深刻的印象,这就是典型的特写形态。

2.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

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是一大特色。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犹如“定格”在空中一般,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哧”地插进碧波中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以静反衬动,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3.文字清新

文字清新优美也是这篇特写的一大特色。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对照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仅一组跳水动作,记者就用了多个比喻,其中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如“伴随着旋风般的空中转体三周”“像轻盈的、笔直的箭”是明喻,“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是暗喻。敦煌著名的壁画飞天画的是飘飘欲飞的仙女,记者则以“‘飞天’凌空”为题,比喻跳水姑娘如仙女般优美绝伦。精彩的比喻不但增加了特写的文采,而且使动作更加可视可感。外国记者的赞叹,观众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以及印度观众“了不起,你们中国的人才太多了!”的赞叹,将整个特写推向高潮,也将体育健儿奋力拼搏为祖国争光的主题突显了出来。


六、拓展阅读

那一夜,“白云”和“星星”说了悄悄话

9月6日,“鸟巢”的圆形舞台上,何白云和“星星”对话:“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我在星光下显得格外美丽。星星,你好!”何白云是北京残奥会开幕式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的演员之一。昨天,何白云回到深圳,记者走近这个8岁起便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美丽姑娘。

何白云的听力是8岁时因发烧打针过量丧失的。凭借助听器,何白云仅能听到微弱的声响,直到2004年安装了电子耳蜗才有好转。大学毕业后的何白云在市残联下属的深圳残疾人网工作。上京训练演出3个月了,回到网站,何白云用舞蹈《星星,你好》传达了兴奋之情。

今年3月份,北京的手语舞蹈老师到深圳选拔参加开幕式表演的人选。“白云,你身高够了,去参选一下吧。”市残联一位工作人员鼓励她去参加选拔。除了何白云,深圳参加选拔的还有9名来自元平特殊学校的聋人姑娘。

何白云告诉记者,选拔前,元平特殊学校的老师帮其他9名聋人姑娘排练了健美操表演,而她却没有任何准备。到选拔现场后,何白云见到其他9人正在练习排练好的健美操,就跟着学跳了五分钟,学习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开始选拔了,两个八拍的动作很快跳完了,其他选手还在跳,没有舞蹈基础的何白云跟不上节奏和动作,只能停下来站在一旁看。没想到,负责选拔的老师就挑中了何白云和元平特殊学校的一名学生。

不会下腰,不会劈腿,不会滑跪,一开始何白云在舞蹈上就是一张白纸,跳起舞来身体还很僵硬。在5月初广州的第一次集训里,何白云真正尝到了苦的味道。早上6点半起床开始跑步、压腿,8点钟开始舞蹈动作的训练,20天里每天都训练近十个小时。之后,何白云再次通过了选拔,得以去北京参加演出。

何白云说,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她来说,最辛苦的便是滑跪的练习。因为没掌握要领,每次都是“扑通”就跪下去了。“这种跪法是很疼的,膝盖都破皮流血了。”

终于等来了演出的这一天。“感觉很不一样,特别紧张,也特别兴奋。”何白云说,之前她们曾在鸟巢彩排过三次,但真正演出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就想着把最美的一面展现给世界”。

舞蹈演出服白色灯笼裙有玄机,可以充气膨胀起来,左右两个开关各控制充气和灯泡。演出时,她们身上还要背着个电池。“可能有三四公斤重。”何白云说,当裙子亮起来,并慢慢充气膨胀起来时,觉得身上的裙子就像一朵白云。“我的名字就是白云。”何白云惊喜于这样的巧合。穿着浮云般的裙子,和“星星”说着悄悄话,何白云很享受那种轻盈、浪漫、温暖的感觉。而最令她感动的是,她们向“星星”说的最后一句话:“把我的名字放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一着惊海天 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一、初识作者

蔡年迟、蒲海洋,《人民海军报》记者。两人合作写的刊登于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的通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获得第四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第23届中国新闻奖文字通讯类三等奖。


二、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舰岛搭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综合现场所见所闻所感,记者聚焦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历史时刻,独家完成了现场特写,并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报社第一时间安排上版,在一版以文配图的形式,进行了突出处理。

稿件刊发后,在广大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络媒体在第一时间对稿件进行了转载。读者认为,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于一体的佳品,又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精品,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收藏性。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稿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


三、文体常识

通讯

概念

一种新闻体裁,比喻详细地报道典型人物、事件、消息等,但其时效性不及消息。

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五大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种类

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按形式分:通讯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及人物专访)、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四、课文精析

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1

【解析】1.描写重点集中到飞行塔台,简短明确的指令表现出飞机着舰的紧张氛围,也体现了塔台的指挥有条不紊。

着舰指挥员从容地走上甲板指挥平台。“刀尖上的舞蹈”就要开始了,现场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2

【解析】2.指挥员的从容动作和现场人员的紧张形成对比。

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航向××,航速××节……”口令声中,辽宁舰官兵娴熟地操纵着航空母舰,舰艉留下一道宽阔笔直的航迹。3

【解析】3.写辽宁舰官兵精准操作航母的情况,他们为舰载机飞行员操纵飞机着舰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时××分,远方的天空中传来舰载机的低吼4声。循声望去,记者看到,湛蓝的天幕上,一架歼-15舰载机正向辽宁舰飞来。

【解析】4.先写声音,“低吼”表现出舰载机的威武雄壮。

飞行塔台内,一双双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着监视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和曲线,密切跟踪正在空中调整飞行姿态的舰载机。5

【解析】5. “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盯”“密切跟踪”表现出塔台工作人员工作的辛苦与指挥的专注。

塔台起降指挥监控台,不时传来着舰指挥员和飞行员的对话声——

飞行员:“请示下降高度!”

着舰指挥员:“可以下降高度至×××!”

着舰指挥员:“航向××,航速××……”

飞行员:“明白!”

……

在两人时断时续、不急不缓的对话声中,舰、机配合得非常默契。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6

【解析】6.用比喻的修辞表现舰载机的优美姿态,从侧面表现飞行员驾驶技术的娴熟高超。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7

【解析】7.细致表现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一事件核心,突出其惊心动魄的特点。

【段析】写飞行塔台指挥舰载机飞行及着舰紧张而稳妥的全过程。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8

【解析】8.“V”象征着胜利,拦阻索构成“V”形这一细节含蓄地映衬出人们对于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喜悦之情。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9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解析】9.写掌声、笑容,表现出人们由紧张到放松后的激动喜悦之情。

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10为了这一天,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解析】10.用某大国上将的话,侧面表现我国舰载机着舰成功的不易,从而表现这一成功的意义重大。

【段析】写记者在着舰成功后看到的激动人心的场景以及背景回顾。


五、写作技法 

1.厚重的价值感。

新闻稿件的生命力,说到底是要围绕时代主题捕捉具有宏大意义的典型事件。舰载战斗机着舰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宏大意义的重大事件。文章第三、四段将新闻的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其中描述的危险性也让读者不由自主地担心起来。读者会想:首次着舰能不能成功?首次着舰的过程是怎样的?读者有了这样的品读胃口,反映出了作品的吸引力所在。此稿作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字记录,在历史的坐标中地位自然非同凡响,新闻价值更是不言而喻。

2.清晰的层次感。

新闻通讯的最大特点是形象性。

本文叙事完整,铺排有序。记叙紧紧围绕着检查甲板、塔台广播、着舰指挥员引导、战斗机降落等程序展开,条理清晰,毫无杂乱之感。

3.强烈的美觉感。

本文集动态美、情感美、语言美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审美感染力。文中很多动态的描写,呈现出活跃热闹的现场状态,产生了一种视觉的冲击,如开头对海天环境的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种美学意境。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家国情怀使文章更厚重。运用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了更强的阅读震撼力。


六、拓展阅读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舱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他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暑假预学案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论语》十二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朝花夕拾》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湘行散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5.诫子书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8.狼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寓言四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七上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9.三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与朱元思书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唐诗五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1.《孟子》二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愚公移山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3.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4.诗词五首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 岳阳楼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 醉翁亭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湖心亭看雪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和读后感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我检测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