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5课同步练习和一单元测试题

伊人频道 2021-10-25


《我看》同步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丰润(rùn)        红晕(yùn)         疑望
B.忧戚(qì)      枉然(wǎnɡ)       漫游
C.谐奏(zòu)     飘逸(yì)      流盼
D.坦荡(tǎn)     摇拽(yè)      吹熄
 

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时节,珠三角各地都会                   组织龙舟竞赛,广州市也会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邀请赛当日,竞赛河段封航,起点处的龙舟成队依次排列,等候比赛。一声锣响,早已          的龙舟如离弦之箭,向终点飞驰。河岸上锣鼓喧天,人们            ,好不热闹!

  A.因地制宜  迫在眉睫  拍手称快            B.因地制宜  迫不及待  欢声雷动

C.因人而异  迫在眉睫  欢声雷动            D.因人而异  迫不及待  拍手称快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 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 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 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于,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我看》一诗选自《穆旦诗文集》,作者是著名诗人穆旦。

B.诗中作者将春风、青草、飞鸟、流云等意象连缀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平和、宁静而又辽阔的画面。

C.“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诗句中的“你”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D.诗歌的最后一节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忧伤。

 

5.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7.填空。

穆旦,原名        ,曾用笔名梁真,现代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探险队》《旗》《         》等。

 

8.积累:自然美景是上天的恩赐,也是诗人笔下的宠儿。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请从你积累的知识库中分别写出描写四季美景的诗句。

 

例: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夏:                          ,                                     。

 

秋:                          ,                                     。

 

冬:              ,                  。

 

二、拓展阅读:

诗意山水(有删改)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北疆山水的,西域山水的,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hu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hu,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hu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好水,           。畅游好山好水,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回答:

1、请根据各地山水的特点,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充到第②段的横线上。(3分) 

苍凉与神秘    温婉与柔媚    秀雅与奇异

2、第②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共涉及到三位唐代诗人及相关作品,请你根据文中内容提示,将下表填充完整。(3分)

 

张继

《枫桥夜泊》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请仿照第③段中写“山”的句式,续写有关“水”的句子。(3分)

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

 

4、第③段诗句中写道“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其中范希文即范仲淹,请你结合《岳阳楼记》,说说所谓“两字关情”应该是指哪两个字?(2分)

                                                           

5、请根据你自己的文化积累,为第③段加波浪线的部分补写一个实例。(2分)

                                     

6、请根据文意将下面两句话分别还原到第④段中的空白处。(2分) 

A就是一本好书             B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答   案

一、积累运用

1.答案:C

解析:A.“疑”应写作“凝”;B.“戚”应读作“qī”;D.“拽”应写作“曳”。)

2.答案:B

解析:“因地制宜”专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因人而异”指因为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或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迫在眉睫”形容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迫不及待”指急迫得不能再等待。“拍手称快”指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欢声雷动指欢呼声像打雷那么响,形容场面热烈。

3.答案:B

解析:A项:缺少主语,把“随着”或“使”去掉一个。B项正确。C项:重复,把“国家”去掉。D项:滥用否定词,把“不可”去掉。

4.答案:D

5.答案:B

解析:要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句子的内在关系分析作答。本题填入的句子是为了自然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的样子不同,不存在转折关系,排除A。C项,引用诗句,写出不同角度看梯田,梯田样子不同,但不能引出不同季节看梯田样子不同,排除C。D项用于总结更合适,用于引出下文效果不好,排除D。B项,引起下文自然,最合适,故选B。

 

6.答案:查良铮    翻译家 《穆旦诗文集》

7.答案示例: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拓展阅读:

答案:1、温婉与柔媚 秀雅与奇异  苍凉与神秘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歌声到客船李白《使至塞上》

3、示例:清丽柔顺   灵动活泼   自由奔放

4、忧  乐

6、B   A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妖娆(ráo) 汹涌(yǒng) 风骚(sāo) 成吉思汗(hàn)

B.哑(sī)  娉婷(pīn)  鲜妍(yán)  一代天骄(jiāo)

C.喃(ne)  冠冕(miǎn) 飘逸(yì)  顿失滔滔(tāo)

D.发(bó)  凝望(níng)  忧戚(qī)  惟余莽莽(mǎ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暮色  戈壁滩  严惩不贷  转瞬既逝

  B.诀窍  口头禅  入不敷出  汗流浃背

  C.皈依  笑吟吟  苍海桑田  敷衍塞责

  D.蓦然  文绉绉  不可各状  眼花瞭乱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B.张学良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是一位地地道道的风流人物。

C.在学校举行的元旦文艺晚会上,我们班自编自演了一个话剧,两位女生将剧中人物演得惟妙惟肖。

D.我们当代的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4.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经过共同努力,我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B. 在日常工作中,党员干部应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传统。

C. 我国制陶工艺历史悠久,陶器由以实用为主的器皿演变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的青睐。

D. 《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政府各类官员的典型形象,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    ;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    。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    。

A.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6.下列相关知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毛泽东——《沁园春·雪》——赞颂无产阶级革命者

B.余光中——《乡愁》——回旋往复的音乐美

C.艾青——《我爱这土地》——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D.席慕蓉——《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抒发心中的希望与喜悦

 

7.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3分)

【情境】学校周边有些露天摊位售卖油炸和烧烤食品,放学后,总有一些学生去购买,班主任老师担心学生多吃此类食品会影响身体健康,她对学生们说:

A. “油炸和烧烤食品,质次价高,花钱买这类东西吃,不合算,你们就不要买了。”

B. “油炸和烧烤食品,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多吃可能对身体健康有影响,你们正处在长身体阶段,最好不要吃这类东西。”

C. “街边露天摊位卫生条件差,售卖的食品质量很难保证,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

D. “父母挣钱不容易,大家要学会节俭,少买那些街边小摊的东西。”

 

8诗句默写。(8分)

(1)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

(3)_____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后来啊,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6)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一个完整的包含“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

                        ,                        。

9.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武松,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除恶蜈蚣岭,表现其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如鲁智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其疾恶如仇、侠肝义胆。(4分)

 

二、阅读探究(37分)

(一)根据《沁园春 雪》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这首词气势恢宏,意境壮美。上阕写的是____________,下阕写的是____________,再现了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2分)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进行赏析。(3分)

(3)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风流人物”指?,全句表达的感情是?(3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舌尖上的乡愁

①无论怎样的匆忙,不管聚散与悲欢,纯粹的美食伴随着每天三次舌尖上的提醒,总会让我们停下脚步,围坐一起,味不分咸淡,菜不分南北,在酣畅火热或孑然一身中,孜孜不倦的追寻每一口美食。这一场场别具风味的盛宴不停流转在每个不同的角落,即使用化学式分析分解食物的构成,想看出其中的端倪,却无法参透真正的美味。我们只能用舌尖体会,感受着生命中的最新鲜味道。

②美食对于中国人,似乎总是凝结了精神和肉体上的二重享受——古朴的食材承载着血亲之间的取舍关联。它承载的不仅是味蕾上的感官刺激,更是灵魂深处的涤荡和牵引。虽然地域的辽阔造就了各地饮食的差异。但即便差异再大,饮食中也有一种味道是相似的。乡音跟味觉,就代表故乡的味道,总是熟悉而顽固。

③我是抵挡不住这种味道的诱惑的,抑或是“好吃不懒做,能吃不体宽”的缘故,这种熟悉而顽固的味道,让我对家中美食的喜好更是欲罢不能。

④工作在外,不能常伴父母身边,最本真的感受即是思亲、念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这些感受与体验,在作家那里写成了文字,在诗人那里吟成了诗,在妈妈那里变成了唠叨,煮成了饭,炒成了菜。父母朝五晚九,餐风饮露,为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吃饱穿暖,能好吃好喝一顿,能安逸舒适睡上一觉。

⑤跳跃于我舌尖上的记忆,莫过于妈妈一手焖炖的清汤排骨。去菜场买来最好的肋排,配以笋片、墨鱼、花生,清泉洗之,烈油烹之,文火炖之,巧搭成一锅营养均衡、鲜嫩爽口的佳肴。尝一口,齿颊留香,是青丝换了华发都不会忘却的记忆。吞没口中的涎,脑海里开始一帧帧闪现,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晰,让我清楚地看见妈妈系上围裙,忙碌的身影,还有那一碗鲫鱼汤。几尾野生的鲫鱼,撒上几滴鲜奶,几片豆腐,文火慢炖,就可以熬成一锅靓汤。抛些提神的香菜,翠泽的葱花,肉质细嫩,汁液浓郁。

⑥而所有的美食,都是时间沉淀下来的火候和手感。越是弥足珍贵的美味,外表看上去往往越是平淡无奇。妈妈懂得美味需要耐心的等待,也感谢大自然给予的恩赐。只有妈妈最明白自家胃口,她所挑拣的新鲜香菇肉质肥厚,伞盖匀称,剪去蒂,洗净放置竹篮里,借助阳光和风,肥美的香菇慢慢散失水分,鲜美的味道一点点凝聚。这便是最好的增味品,跟其他海鲜和菜肴搭配,提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食材的本味。

⑦眼见妈妈辛苦劳作奉献精彩的烹饪过程,我会迫不及待地第一个品尝着来自妈妈创造的美味。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我那时虽然不懂什么叫人生厚味,却知晓了家中美味。等一切的辛劳换来一顿喷香的饭菜,家人围坐一起的时候,沉甸甸的爱融聚在一锅美味之中。朴素,而有力量的幸福,是回荡在舌尖的福报。

⑧滚烫而粗糙的甜蜜,储存在心底的思念和期盼,简简单单的美食,纯纯粹粹的世间真情。美味之所以值得回味,只是因了那一饭一粥皆由满满的温情和爱意慢慢熬煮煨炖,用一生的时光盛好等待。

⑨最珍贵的等待,也许就是餐桌上另一副碗筷的归属吧。

 

问题:

1.填空:本文的文学体裁是      A ;以第     B 人称的口吻来叙述;段5画线句分别运用了     C 的表达方式。(3分)

 

2.    段③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4分)

 

3.段④中的“这些感受与体验”在本段具体指代什么?(2分)

 

4.谈谈段⑦“不懂得人生厚味的人,只会喜欢舌尖上的厚味”这句话中,两个“厚味”的不同含义。(2分)

 

5.文章以“舌尖上的多愁”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三)议论文阅读(13分)

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阮  直

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

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

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的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

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而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却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

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

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⑧重溫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

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

(选自《2017中国杂文年选》,有删改)

回答:

1. 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3分)

 

2.第(2)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3分)

 

3. 下面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

4. 第(9)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家乡、养育自己的父母、教育自己的老师、学习成长的集体(学校、班级、小组)。请你从中选取一个方面,以“我爱我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内容切忌笼统、空泛;

③语言要有感染力;

④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⑤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3分)

 

1.答案:D 点拨:A项“汗”应读hán,B项“娉”应读pīng,C项“呢”应读ní。

2.答案:B     A.转瞬即逝  C.沧海桑田 D.眼花缭乱

3.答案:D     解析:D.“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用来形容青少年不符合语境。

4.答案:B     解析:B项搭配不当,应该把“传统”改为“作用”。

 

5.答案:C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弄清叙述的对象。从第一空前的“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一句可断定答案为“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排除AB两项。从第三个空前的“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的两句可断定答案为“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注意这里面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就排除掉了D项。所以答案为C项。

6.答案:D   解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

 

7.答案:B    解析:A“你们就不要买了”态度生硬,过于绝对。C“我都说了不许买,不许吃,你们记不住吗?”说话语气有问题。D没有指出油炸和烧烤食品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8.答案:(1)稍逊风骚 (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江山如此多娇(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6)示例一: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示例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每句1分,有错字该句即不得分,共8分)

9.示例:拳打镇关西  大闹桃花村  火烧瓦罐寺  大闹野猪林   醉闹五台山等,情节正确,没有错别字即可。(4分)

 

二、阅读探究(37分)

 

(一)(8分)答案:(1)北国雪景,历史英雄

(2)运用比喻的手法,将群山比作舞动的银蛇,将高原比作奔跑的蜡象;同时,“舞”“驰”两字又化静为动,使所描绘的景物生机勃勃,生动活跃。

(3)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和人民大众的赞美之情。

 

(二)(16分)答案:

1.(3分)A.散文     B.一   C.描写

2.(4分)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2分);在内容上承接了上文的生命中最新鲜的味道和故乡味道,同时开启下文对家乡美食的回忆(2分)。

3.(2分)那是思亲、停飞家,就会常想起家里的一碗饭一桌菜,泛起的乡愁,在舌尖酝酿。(思亲;念家、乡愁也可)

4.(2分)第一个“厚味”是指:血亲之间的关系,母亲的辛苦劳作,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等人生感悟;第二个“厚味”是指:喷香的饭菜(妈妈创造的美味)。

5.(3分)(1)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2)交待文章的内容(线索)。全文以“舌尖上的味道”为切入点来组织材料,巧妙的揭示了美味和乡愁之间的关系。(3)点明了文章主旨。全文通过舌尖上的美食的描写,抒发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三)(13分) 

答案:

1. 示例:是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的执着追求,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   

2. 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   

3. 放在文中【B】处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

三、写作(50分)略。

 

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Recommended reading


点击下列标题  阅读暑假预学案

七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4.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论语》十二章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朝花夕拾》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名著《湘行散记》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5.诫子书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8.狼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寓言四则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七上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9.三峡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短文两篇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与朱元思书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唐诗五首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红星照耀中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1.《孟子》二章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2.愚公移山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3.周亚夫军细柳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24.诗词五首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九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0 岳阳楼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1 醉翁亭记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2.湖心亭看雪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水调歌头)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暑假预学案:13.诗词三首(行路难)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一)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名著导读|《艾青诗选》:如何读诗

《艾青诗选》习题精选和读后感

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自我检测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部编九年级上册小说素材|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部编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二)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中考语文知识汇总(7.6.整理)

中考名著知识汇总(7.7.整理)

班主任工作汇总(7.7.整理)

传统文化知识汇总(7.7.整理)

古典诗词古典文学(7.8.整理)

部编语文七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八年级知识汇总(7.6.整理)

部编语文九年级知识汇总(7.8.整理)

部编初中语文新教材目录(7-9年级完整版)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2018部编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材(电子课本)





扫描下方二维码

关注伊人频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