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man教授等人借助扫描隧道谱(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y,STS,其直接探测电子态密度)研究负载在TiO2(110)上的不同粒径的Au纳米粒子的时候发现,当金纳米团簇粒径小于3 nm时,原本连续的电子态出现了0.2- 0.6 eV的带隙(band gap),因而将Au催化的尺寸效应归结于量子尺寸效应(电子态从连续变化到分立)。本文中同样也提到了量子尺寸效应,但是分析电子态的时候却只展示了差分电荷密度图,那么差分电荷密度与量子尺寸效应的关系究竟是怎么样的?既然小尺寸纳米团簇的电子态呈现类似分子的能级分立(定域)状态为何本文中所示的小纳米团簇吸附O原子后的差分电荷密度会呈现较为离域的状态?这些本文中都没有明确的阐述,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提一下,毕竟是将近十年前的理论计算研究工作,在模型上是过分理想化的,如果利用现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模型上进一步丰富,综合结构效应和电子效应也许会对尺寸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Kleis, J.; Greeley, J.; Romero, N. A.; Morozov, V. A.; Falsig, H.; Larsen, A. H.; Lu, J.; Mortensen, J. J.; Dułak, M.; Thygesen, K. S.; Nørskov, J. K.; Jacobsen, K. W., Finite Size Effects in Chemical Bonding: From Small Clusters to Solids. Catal. Lett. 2011,141 (8), 1067-1071.文本编辑:道哥哥 其他用户平台可直接微信搜索关注“科学温故社”欢迎分享转载,共同进步!热忱欢迎志同道合之士提供稿件,分享见解 !有意愿投稿的小伙伴请后台输入“投稿”/“交稿”获取相关流程!谢谢支持!往期推文:1 甲烷活化制甲醇:致敬大佬之神仙打架 2 单原子催化之前世今生3 Chem Rev./Chem. Soc. Rev./Joule/EES/Angew十余篇:CO2加氢相关顶刊综述集锦!4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动态催化过程5 催化大牛Krijn P. de Jong 工作知多少6 生物质能源转化奠基之作—James A. Dumesic组正刊三连7 破千引用的电催化计算开山之作封面美图:ETH Javier Pérez-Ramírez 课题组精选封面一网打尽【封面】CO2催化转化精选封面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