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刀熊,其实应该用不着我介绍了吧。刀熊是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Dominguez Hills公共管理的老师,也是知乎大V(对本公号的不少读者来说,刀熊大名是如雷贯耳吧),刀熊老师最近上线了学术不易,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刀熊陪你读文献》课程,先别想着等过完节然后新年再努力起来,根本不可能的。还是立马跟大V一起学起来再说。
影响我的文章实在太多,难免挂一漏万。但如果说非要挑出一篇来,我会选一篇经济学的论文。那就是科斯1937的论文《企业的性质》(Coase, R. 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4(16), 386-405. 顺便提一下,这篇文章在Google Scholar的引用已经过了4万4千次。PA领域的朋友可能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这么说吧,你把James Perry和Ken Meier两人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所有文章的引用数全部加起来,可能和科斯这一篇文章差不多。这篇文章和后来的《社会成本问题》一起为科斯带去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这篇文章的基本思想是要界定市场和企业的边界,科斯问了一个问题:“如果市场有效,为什么还有企业存在?”市场有效的话,我们直接买卖交易一切东西就好了,为什么还有企业呢?科斯给出的答案是“市场上的买卖其实有交易成本”。有些东西买卖起来交易成本太高,所以企业就去组织生产。那么更进一步的,为什么不是全世界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超级大企业呢?科斯说因为企业有管理成本,所以也不能什么都靠企业,那样成本也太高。企业与市场的边界是在边际交易成本与边际管理成本相当的时候被确定下来的。 这篇文章对我触动最大的是,怎么问问题。所有的研究,都起始于一个问题。而问一个好问题,可能比提供答案更重要。 我最早是在周其仁老师的课上听他讲科斯,然后是反复读过这篇老而弥新的文章。2011年,我还去芝加哥访问过他,当时还以《财经》杂志的名义,请他为当年的《财经》年会做了个演讲,讲稿后来以《中国的市场经济只是起步》发表。所以除了智识上的触动外,我选科斯的这篇文章当然还有个人感情的因素介入其中。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这篇发表在不出名杂志上的经典论文,值得所有学科的人都读一读。
5. 关于研究方法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关于自己的成长经验和心得愿意分享给大家?
首先,我觉得方法上一定要注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样可以避免方法上的焦虑。因为方法是没有止境的。 其次,对自己擅长的方法要有自信和信心。不然你就会在今天实地实验方法,明天big data analysis、machine learning中迷失自己。你如果擅长个案分析,那就用起来用好了,就能帮助完善自己的研究。他熟悉SEM,用到极致,也会帮助提升研究。 最后,归根结底方法就是工具,如果你研究的问题不是很重要没有什么意思,不会因为你用了某种特定方法,就变成好的研究。 我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半路出家,所以以前没学好的,后面都要加倍时间去补。尤其是计量和大数据分析中要用到的编程部分,在我读博士的时候耗去了我很多个不眠之夜,现在还在持续折磨我。但因为我要用,所以迎难而上大概就是不得不的选择了。 不过我自己已经过了方法焦虑的阶段。不会因为自己不会某种方法就觉得怎么样。大不了你要用的时候学起来就好了。 金庸笔下有乔峰,能使武器打狗棒,能够空手降龙十八掌。就算乔峰没有倚天剑屠龙刀,打基本的太祖长拳,也能赢过大部分所谓武林好汉。 把自己擅长的方法用好,保持对其他方法的开放心态,这就是我对方法的态度。
我目前为止的记录是同一文章被拒5次(我估计很快我就会打破这个记录),现在还没有发表,文章暂时我也不想改。我觉得放一放或许比较好。 被拒稿当然使人沮丧。不过我一般同时推进好几项研究,所以被拒后我也就沮丧一会儿,喝杯咖啡看个美剧,然后该忙忙去。当然实在很沮丧的时候,我会重温一遍《肖申克的救赎》,然后就好了。希望是个好东西,希望给你自由。 另外,重新改自己被拒的稿子准备再投稿的时候,我觉得一定要根据拒稿理由中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虽然几率很小,但因为PA或者NPO领域是个很小的圈子,你投不同的刊物也可能遇上相同的审稿人。如果你没有改,那就悲剧了。 这也提醒我们自己,不如从提升自己研究质量的角度来看拒稿意见,这样给自己一个不同的priming,会让自己好过一点。 基本上来讲,PA领域的审稿人就算拒稿,语气也都还可以接受。如果你觉得自己被拒稿意见冒犯了,你就想着不跟小人一般见识就好了。They go low, we go high.
我其实不太擅长长期规划,所以也很少想自己几十年后的事情。就想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也想不到而立之年会赴美留学,接着毕业在Grand Valley State University任教。 不过理想化一点,我想深化自己在博士论文中提出的Type I和Type II两种类型的人并且探究其对公共政策和行政到底意味着什么。不期待有类似公共服务动机(PSM)这样的影响,但也为公管研究特别是行为公共管理做点微小的贡献。这种理想有时候还挺激动人心的。 这个对我来说重要是因为部分解决了我自己疑惑。在公共管理领域,大量的公共服务需要公众参与合供,因此对公共组织而言如果要提高绩效就需要更好的激励合供。这就意味着对不同类型的人使用不同的激励措施。其中一个小问题就是我长久关心的:非营利组织如何利用不同的信息来激励不同类型的人来捐赠。希望能把这个问题做到“回首无憾”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