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rist:学界新手如何应对残酷评论
(这是Angrist发在Quora的一个回应。我编译了一下,括号内是我画蛇添足,原文精彩,参见https://www.quora.com/How-did-you-deal-with-brutal-referee-reports-in-your-early-career/answer/Josh-Angrist )
就像我现在处理它们一样:我痛苦,反思,然后改改改。
要放眼长远,记住即便是棒球大联盟的顶尖击球手的平均击球率也只有0.3(原文300应该是.300的意思,平均击球率取值在0到1之间,现在MLB最厉害的球手大概一个赛季平均下来击打10次中4次)。
同行评审是残酷的。左右你的职业生涯匿名评审人常常认为你的研究是狗屎。我不是在抱怨。我有一份有趣的工作,有很好的同事和灵活的工作时间。我可以去旅途,见到有趣的人。考虑到你主要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界的薪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好 (这一点可能因人因地而异)。但学者的职业生涯建立在学术发表记录上,发表极具挑战性且痛苦。
这种“苦”在经济学界很普遍。即使精英院校的博士毕业生也不例外。大约40%的人在六年后没有论文发表。
怎么解释这种高失败率?博士毕业生将呕心沥血的作品提交给期刊,眼睁睁看着它们被期刊拒之门外。难免沮丧,甚至放弃。但那些成功的人必须学会驾驭拒稿和修改的过程。因此,你所要做的就是“学会驾驭拒稿和修改的过程”。去吧。
我驾驭拒稿和修改的方法可以总结如下:
1.略读拒信。你知道论文被拒了,要与这个事实和平相处。稍后静下心来找时间研究评论。不要在睡觉前阅读拒信。要抵制“愤怒反驳编辑意见”的冲动。
2.不要觉得只是针对你。你的论文有问题。是不是很惊喜!批评意见是否有的放矢?感谢评论人找出问题,避免你日后尴尬。在重新投稿之前竭尽全力解决这些问题。
3.退出(bail)和承诺(commit)。作者自然认为一个研究项目是值得的。但是在经过3-4回都收到负面评论后,要准备放弃或转向。也许这个想法可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或者没有学术市场。经济学家应该知道这一点:沉没成本不算成本(机会成本才是)。将这种见解贯彻到个人决策中确实很难。
4.将研究视为一个投资组合。投少量主题和项目。随着时间的推移,以“这仍然令人满意”为约束,然后偏向那些能产生最佳编辑反馈的项目。我们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自由”去学习任何我们想要的东西。学习也是受市场规则约束的。
5.很多职业生涯早期的拒稿是因为写作不力造成的。请别人评估你的写作。劣质的写作会使一项好研究明珠蒙尘。更糟糕的是,无能的写作使你看起来很业余,会引发对你分析的怀疑。聘请一个编辑吧 (是的,即使母语是英语的人也经常会请专业编辑最后过一遍)。揣摩他人的好作品,习得论文写作的技巧。(别心急)写得好不花几年心血是不成的。
更多学术边角料:愿你被世界温柔相待 | 在经历了第5轮修改后,绝望的作者暴起反击
应该如何正确地抄袭大牛的论文(后续)| 应该如何正确地抄袭大牛的论文?| 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剽窃这件事吧
已经三十好几,发现入错行了?怎么办?| 学术是场鲁莽的冒险,不如试下去
我是怎样在四年内拿到博士的 | 谈谈美国找教职过程中的面试问题 | 如何在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找一份教职 | 翻书党人杂记:读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