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求职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材料?
找工作的季节,收到不少小朋友来信求分享求职经验的。我在文末放了一个合集,大家看着使用。
和其中一位小朋友聊了好一会儿。其抱怨,说申请个不怎么样的学校,要求还一大堆,给我发来个链接,要求如下:
我看了一下,这不基本操作嘛,有些学校还要求看读博士时候的成绩单呢。
当然,这倒是个有点公共性的话题,我就简单来说几句。
我想从雇主角度来谈谈为什么要这么干?尽管实际上我们基本也是看letter和CV决定下一轮候选人名单的,为什么还要如此繁琐呢?
这涉及到一个“承诺”问题。因为相对于稀缺的岗位,求职的人太多,所以要想办法先排除一批人,而那些“承诺”不够的人就要先排除掉。试想,如果连这样一些东西都不能按时按需交上来,那这位求职者对我们又能有多认真呢?
所以材料就算我不看,但我是用来筛人的。
不过,小朋友又说有几个学校只要求letter,CV和三个references的名字。
我提醒这位小朋友看一下这几个学校是不是大家都认为的“好学校”。果不其然,是几个领域内很好的学校。
那是因为reputation能部分解决commitment的问题。我展开来说一下,如果是领域内顶尖的学校,那它就以声誉对所有潜在申请人发了一个信号,就是如果你是普通人,就不要那么自信了,不用浪费时间。
因为顶尖高校的职位必然是顶尖高手在竞争。在同一批求职者中,普通人这么一想应该明白了,其实自己不用浪费时间。所以顶尖高校的职位并不需要那么多的要求,因为"顶尖"二字就能吓退普通人。
小朋友又给我发了一个链接,是我们领域内最顶尖的学校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的O‘Neill School的招人广告:
Please submit 1) a letter of application, 2) current vita, 3) a statement on research and teaching, 4) a diversity statement, 5) sample publication, and 6) letters from three references to https://indiana.peopleadmin.com/postings/11247.
啪,打脸的感觉真的……
但是,这是最顶尖的学校。最顶尖的问题是会过度吸引申请人,不仅会吸引这一届的申请人,还会吸引已经工作但尚在tenure track的申请人,所以申请人数也会暴涨。学校还是同样要解决“承诺”是否可信的问题。
最后是我个人偏见:我以为按照IUB的声誉,这种要求是毫无必要的。申请信,简历和三名推荐人的联系方式就足够了。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IUB的招聘委员会是怎么想的。恨不能对他们大声说一句:自信点!
找工作合集:
找工作:海投吗?Teaching School去吗?回国吗?
学术这件事:要不要读博?怎么读?如何找工作?怎样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要注意什么?在哪里花时间?
答刀熊说说15问:你在哪里花时间,时间就在哪里回报你。
找工作的核心挑战:如何建立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