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接到面试邀请,选virtual还是in-person?

李华芳 读品贩子 2022-10-01

有个 #学术边角料 提一下:如果你在北美找高校教职,拿到了邀请,学校给了你两个选择:1是in-person;2是virtual visit。应该怎么选呢?


如果你还没有读过《谈谈美国找教职过程中的面试问题》,可以先看看。


我之前在微博上简单说了一下,至少在PA这个领域,我目前所知的6个案例(包括我自己的在内 一点个人动向:事不过三匹茨堡),拿到教职的都是virtual visit。


所以选1和2可能对是否拿到教职没什么影响。不存在一定要in-person。


当然in-person有很多好处,一是面对面交流毕竟与网面不太一样,能展现更生动的自己。虽然不适用我这种资质平平的,但如果禀赋很好,有不能阻挡的beauty effect,in-person或许是个好选择。


另外in-person还可以看看学校和当地具体的情况,正如有网友所言,不亲自看看怎么知道是不是坑呢?当然说实话,只凭on site短短两三天,恐怕也只有火眼金睛才能看出是不是坑。有的坑表面坚实,但逐年加速往下崩塌,得好几年才能意识到,而且往往意识到的时候也已经晚了。


还有in-person可能可以更好促进交流。比如邱凉飞兄(商科的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吧)就提出“感觉英文越好越应该选择 virtual visit,反之选 in-person。”英语略有瑕疵,那么in-person时更丰富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就能帮你交流。


但in-person的问题是“累”。virtual visit当然也累,但in-person完全是不同的强度,不仅身体累,而且心累。In-person固然增强了交流,但也“加重”了考核,而且主要是非学术的考核。例如可能涉及接送,吃饭,闲聊,这样别人就会看你怎么待人接物,是否大方合群,能不能未来好好做同事。


我自己觉得让我三句话不离本行还行,small talk就“嗯哦哈”,虽然这些人年岁长脸皮厚,略有进步,但其实还是不行。


这个也和邱凉飞兄说的英语不好有点关系,但这不是说你英语讲得磕磕巴巴,而是说你对学术外的美国了解不够。橄榄球,棒球,篮球多少懂一些,会让你更好切入此类话题;书籍,音乐,电影也是很好的谈资,实在聊不下去了,可以让对方说说最近有什么推荐;不要在求职过程中八卦学界的事,一定要忍住,掐大腿也要忍住。 



另外,不妨设身处地考虑一下,如果你是校方,你是真心希望candidate来访吗?还真不一定。

因为对校方来说,你来访就意味着要安排的事就多出很多,成本也高一大截。所以你有没有想过,没准校方也不希望你in-person呢?

本着“若无必要,勿增其烦”的原则,我建议选2,不仅你自己准备更充分一些,而且给学校省事。

当然还有一个细节梁平汉兄提醒得对,virtual面试的时候就不要开美颜了,不然容易“见光死”。

但即便当招聘方最终见到真人时失落的情况,木已成舟,也无伤大雅。所以网面可打光,收拾干净些,就不要美颜了。

当然我并不说每一个人都要virtual,就是个我自己的感受。每个人禀赋和后天约束不同,没有谁可以复制另一个人的所谓成功。有些同学真人表现更好,那就in-person;有些同学社恐,那virtual简直福音。

但怎么讲呢?我说的其实是选1和2与是不是拿到职位没关系,没关系,没关系。



其实吧,找工作这件事要从头就开始:
我是怎样在四年内拿到博士的
如何在美国公共管理学界找一份教职
美国高校求职为什么要准备这么多材料?
找工作:海投吗?Teaching School去吗?回国吗?
找工作的核心挑战:如何建立信任
谈谈美国找教职过程中的面试问题
学术这件事:要不要读博?怎么读?如何找工作?怎样发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要注意什么?在哪里花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