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斯比:华文推理,文本内外的探索 | 2019,炬火与微光

华斯比 中华文学选刊杂志 2023-04-09

2019,炬火与微光

年度文学阅读印象与私人分享



华文推理,

文本内外的探索


华斯比





华斯比


作者简介:华斯比,类型文学研究者,独立书评人,文学策划,业余演员。中国首个私人推理小说奖“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创办人,《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主编。近年来专注于民国原创侦探小说的整理与收藏,现主持中国推理草创期文献私人抢救计划“民国推理拾遗”。

2019年是福尔摩斯的缔造者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1859~1930)诞辰一百六十周年。早在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就被译介到中国,程小青、刘半农等名家都曾参与翻译。一百多年来,国内外众多推理作家和读者视“福尔摩斯”为推理启蒙读物,很多作家更是以仿作为练笔,开启自己的推理创作之路。
香港明星莫文蔚的兄长莫理斯创作的《神探福迩,字摩斯》就是一部中国本土化的“福尔摩斯”同人作品,它将人物设定和故事背景完全移植到了与原著同时代的中国——神探福迩,字摩斯,满族镶蓝旗,十二三岁入同文馆,后赴海外留学;助手华笙,字籥瀚,武进士出身,正六品蓝翎侍卫,受伤后退伍。这一对晚清“魔改”版的福尔摩斯和华生,在殖民地时期的香港不期而遇,在“荷李活道贰佰贰拾壹号乙”合住期间,携手勘破了以原著中《血字的研究》《红发会》《驼背人》《波西米亚丑闻》《希腊译员》《证券公司文员案》六个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案件。

莫理斯对读者耳熟能详的福尔摩斯故事进行了很好的本土化,将虚构的人物穿插在晚清真实的历史事件(如中法战争)和背景之中,与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发生互动,有些故事甚至比原著还要丰满和复杂,其中一些还适当地加入了武侠元素。本书可以说是所有福尔摩斯衍生故事里“中国化”最成功的一部。
“同人小说”以原著为起点,对其文本进行改造和二次创作;而对文本内部进行探索的,则是“元小说”。所谓“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是小说家们以小说的形式对小说艺术进行自我反思的一种结果。在推理小说领域,提及“元小说”读者会很自然地想到东野圭吾的《超·杀人事件:推理作家的苦恼》和《名侦探的守则》。
陆秋槎的推理短篇集《文学少女对数学少女》则是一部以“作中作”的形式来探讨“推理小说的形式化”和“逻辑推理的严密性”问题的推理“元小说”。小说将数学中的“逻辑”与推理小说中的“逻辑”进行对比,指出以“逻辑解谜”为旨趣的本格推理小说其实无法做到绝对的严密性,而某种程度上的“自由”可能才是推理小说的本质,也因此才诞生了许多打破套路、充满戏谑的“反推理”小说。

对推理小说文本进行探索,需要作者对该类型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深刻认知,也充满作者的个人趣味,这相对地提高了读者阅读小说的门槛,容易造成作品口碑的两极化;而另外一些作家和作品则尝试去扩展推理小说文本以外的空间(作品的社会性、读者受众等),使其更加通俗化、大众化。
《网内人》是香港作家陈浩基在内地出版的首部长篇单行本,书中的黑客侦探被塑造成游走于灰色地带的蝙蝠侠式的“法外义警”,他利用黑客技术在虚拟世界挖掘线索,并以设局的方式对真凶进行惩戒。陈浩基把推理小说作为载体,以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网络暴力”和“校园霸凌”为主题,在“解谜”乐趣之外,完成了对“今日香港”的书写。

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日常之谜”类作品正在为推理小说摆脱“谋杀”“犯罪”等“负面”标签而努力。笔者选编的推理短篇集《给孩子的推理故事》就以“无犯罪推理”和“日常之谜”为切入口,对标“推理小说鼻祖”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开创的五种推理小说模式,遴选了十篇由华语作家创作的精品。编者希望兼顾“普及推理小说常识”和“孩子的情感教育”两个方面,通过一部可以“亲子共读”的推理入门读物,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让更多家长正视推理小说,也让更多孩子体味到逻辑解谜的乐趣。


本刊特约专稿

图片来自网络







2019,炬火与微光 | 聚焦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第1期邀约十六位身处第一线,视野开阔、眼光独到的作家、编辑、评论家与媒体人,分享各自对2019年文学现场的个人观察和阅读印象,推荐心目中值得关注的佳作。其中既有对光焰四射之现象级作品的不同解读,也有对前沿、潜层与偏僻处闪烁之萤火的耐心辨认。或许无法尽数涵盖一年来最重要的作品,但这样的倾听与论说、观察和辨析,相信也会给各位读者带来启发。

——编辑部









No.1 方岩:2019年长篇小说,我只想聊聊这部 | 2019,炬火与微光

No.2 岳雯:世界与地方的互相凝视 |2019,炬火与微光

No.3 王继军:“创痛”本身深藏向上的渴望 |2019,炬火与微光

No.4 李德南:郑重而有尊严的写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No.5 魏小河:不是那力量前方的风景,而是力量过后的痕迹 | 2019,炬火与微光

No.6 行超:有关“我们”的文学 | 2019,炬火与微光

No.7 林珊珊:媒体非虚构写作的野心 | 2019,炬火与微光

No.8 张杭:2019,文学视野下的戏剧创作 | 2019,炬火与微光

……




中华文学选刊
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
1993年创刊
跨越文体、类型、媒介、代际、地域的综合性文学选刊
从生长中的现场,发现当代汉语写作的高度与活力



欢迎订阅




中华文学选刊2020年

以更丰富的内容服务读者

每月1日出版,定价20元

邮发代号82-497

全国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邮政网上下单请扫二维码



微店优惠订阅长按以下二维码




2020年第1期







点击“阅读原文”,订购1期新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