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22 条——王艾 篇
『ART 22 条』是Du laboratory推出的长期推送单元。我们将邀请在艺术领域的朋友以日常语录的方式进行发布。碎片化写作,碎片化阅读。我们希望相比于繁复冗长的学术体,语录、短文能提供一个另类的视角和阐述方式。
-欢迎认同我们这一单元理念的朋友提供相关内容投稿-
王艾
WANG AI
男,1971年11月生于浙江黄岩
艺术个展数次,出版诗集数部,小说数部,评论数篇,现于北京工作与生活
▲王艾装置灯光作品:《大悲咒-蝶变1》
1
所有的作品都有其溯源,有的出自宫殿或陋室,有的来自祭坛或市井,艺术作品也不例外。现代主义以降,离宫殿,祭坛与花园越来越远,离市井与陋室这种空间的精神阐释,则越来越多,其主要因素为:我们今天的精神资源,在英雄主义全面的破产前提下,将视野拉至实用主义的地平线上,在那里,我们似乎可以安全地登陆了。实用主义知识体系,本来是由哲学发放给社会实践者的红利,然而对站在社会彼岸的艺术家而言,这个体系过于甜美,它安全地将艺术拉回到可以辨识的地带。
2
绘画中的主题几乎不可能准确地去预设,尽管艺术家下意识地按自己的惯性、大致明白一幅作品的方向,仍不能将主题彻底贯彻下去。大部分人一生为一个主题奔波,为了一个内在的,而且是抽象的、说好听点是为一个被哲学家谈论最多的“不及物”而奔波。所以,一旦陷入到“不及物”的形而上阐释里,你所预设的主题,本质上就是语言陷阱。
3
当代艺术修的是阿修罗道。
4
艺术材料必须拥有精神性,才可能在视觉工作中揭示材料的本质。艺术家发现材料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自身与事物的际遇里,这种际遇明显带有因果关系。强烈地感知到内心的冲动与需要,甚至觉得这是独特的,不可能在其他人身上发生。当然,问题来了,“不可能在其他人身上发生”是文化幻觉,是自恋癖发作的一种征兆,但是,内心的需要则是真实的。在艺术史里,借助着现当代信息革命带来的便利,材料作为媒介,几乎穷尽所有。好的材料作品,除了主题与个人世界发生唇齿相依的关系之外,还得跃升至艺术史之外。
▲2019年摄于维也纳分离派美术馆
5
马尔克·恩斯特画了一座花园,画作完成之后,他发现他忘了画一棵树。于是,他立刻把花园里的那棵树砍了。这是法国人让·鲍德里亚说的。这与元代人倪瓒让仆人洗几十遍的梧桐树不太一样,前者的行为寓意超现实主义者们逾越现实的想象力与能力,后者则是生活中的癖好,而这个癖好通常和绘画中的精神气质有着内在的联系。
6
安格尼丝·马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宣称自己是抽象表现主义者,这与我们以为她是极简主义绘画与很大的差异。道家?极简主义绘画?表现主义者?这听起来让人纳闷。不过,在中国民间,道士们实施的仪轨,确实表现力十足。我相信马丁说的是道家的内观那部分。那部分安宁,静谧,试图遁于无形,她要表现这一切。某种程度上,马丁的成就是各种文化合力的结果,可由此延伸理解布莱泽·马登与亨利·米修的绘画。
7
关于艺术家的形象:古典与现代主义艺术家忙着维护或瓦解自身的形象,唯独当代艺术家是被价值观与碎裂的文化逻各斯击破梦想的一群人,这一庞大的群体在过去三十多年中国式的社会变迁中,对很多事情都无能为力。但他们还是话术聪颖:我们做了我们做的。是的,地里的鼹鼠也出来说过,“我巡视黑夜很久了,我做了我做的”。
▲2019年摄于巴黎蓬比杜
8
平庸的人依赖经验,特殊的人转化经验,使得不可经验的事物成为一种常态。读读波德莱尔,看看培根,还有毕加索们就知道。对新事物的探索不是经验足够多,而是经验的衰落。新事物隐含在未知之中,不可经验的“自在之物”需要新经验的探索。
9
大部分绘画是对图像的拦截,无论这图像来自自然景物,史料碎片,网络图片,还是对大师的再次阐释或模拟,均是一种静态的拦截。抽象主义者厌倦这种熟知的图像,所以每一代抽象艺术家都在努力开拓非图像的绘画。
10
如果你禁锢在符号里,当结构是你的桎梏,语言成为法规,这时候的你,咆哮之后冷静下来想想:是否要假扮演解构主义者的样子,试一试,是否可以在惯性的囚笼解放出来?
▲2017年摄于耶鲁美术馆:木心70年代晚期作品
11
我喜爱的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在写爱德华·霍珀的文章时,有一段迷人的语言:“它们散发出同样的品质——奇异,让人不安的宁静,你感觉自己和一个人在同一间屋子里,这个人坚持与我们同在,但却总是背对着我们”
▲爱德华·霍珀绘画
12
绘画反抗叙事,但是不会反对历史对其嫁接局部或片段。因此古典时期绘画的史诗性特征明显,现代主义之后,绘画干脆放弃其历史叙事,但是视觉叙述的能力传承不衰。在史诗的文化镜像里,作者的个体在缩小,在隐匿,里面的人物却越发高大,传颂也是经久不衰。现代绘画从塞尚开始,主要叙述人与自然,现实,自我,梦境,抽象的关系。史诗性似乎不是现当代绘画的任务,而且“去叙事化”问题早就出现,在康定斯基或者马尔克那里,抽象的实践早就开始,只是现当代艺术史论学者,在图像的历史长河里,发现绘画走向抽象的挣扎过程。
▲卡夫卡
13
二元论者无处不在,在日常饭局中,在会议上,在我们的下意识里,二元论者相当的焦虑,相互倾轧,贪婪,算计,而且很真实,非得弄出一个对与错,把本来在哲学层面的问题硬生生弄成饭桌边的敌我问题。可是,有时候,二元论作为策略进入到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也许会有“涟漪效应”。
14
据说比塞壬的歌声更可怕的是她的沉默。从塞壬的歌声中逃跑是有可能的,但是从她的沉默中逃跑绝无可能。
15
当你在混乱的色彩里惶惶不可终日,离“失败的绘画”不远了。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家了。
▲2019年摄于巴黎德拉克鲁瓦故居
16
一个没有历经黑夜的画家,拿什么色彩粉饰早晨的霞光?
17
回溯过往是现代主义标志之一,追问与反思也伴随着回溯而来。在回溯中人们发现难以平息的冲突性,这种冲突的生成既肯定了现代主义革命性带来的福利,同时也在否定工业文明过度信息化与工具化导致的危机。当代艺术把这种冲突当作多维现象存在,并且尽可能地当作因素纳入到作品之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冲突之后的现代性症状会消失。
18
年轻艺术家都以为自己是伊卡洛斯,或者像纳克索斯那样在水面凝视,但有的成为唐吉坷德,有的成为唐璜,唯有部分人成了格里高尔,他们试图改变少年维特的烦恼,改变拉斯蒂涅们的命运,但是无一例外都成了K,或者是西西弗,但我觉得,大家其实都是戈多,而是下意识里有俄狄浦斯的因子。
19
任何试图用所指与能指的概念,分析当代绘画便有唬人吹嘘的嫌疑,这等于告诉艺术家,绘画这道菜的另一种做法,但是原来的做法本来就很好吃,你何必还要放这么多的鸡精与色素呢?
▲2017年摄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0
“审丑”的主客体关系中,观看的主体通过观看“丑的客体”获得精英式的优越感,而“丑的客体”过去以反抗的文化姿态著称,现在通过“献丑”的策略维持存在。在古代,“丑画”难以流传的根本原因是收藏家与王孙贵族的嫌恶,现在,“丑画”与“坏画”是同义。
21
抽象艺术是信仰子宫里的凡胎,如果没有信仰的哺育提供养分,抽象艺术将毫无意义。
22
批评是剪刀,对批评的批评是修理剪刀用的工具。当批评崛起时,艺术百般抵赖辩解;当对批评展开批评时,批评的墓地是不是多了一些悼词?
2022年6月
7号文创园工作室
ANDEREAS BLANK’STUDIO
Hilde Overbergh’ Studio
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 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
Poppy and recollection—黄佳、夏鹏、王凯凡、Clara Broermann抽象联展
POINTS of RESISTANCE IV: SKILLS FOR PEACE-(柏林画廊周隆重推出)参展艺术家作品
CY • TWOMBLY -赛•托姆布雷
展览现场:变奏 - 新千年以来的青年艺术
中谷芙二子
柏林展览现场:透过门槛观看Looking Through the Threshold
ART 22 条
关于ART 22 条 —— 孙策篇
关于ART 22 条 —— 沉默篇
关于ART 22 条 —— 杨重光篇
关于ART 22 条 —— 廖廖篇
收藏&生活-陈石ChenShi
德意志归来-夏鹏 XiaPeng
德意志归来-杨重光YangZhongGuang
德意志归来-吴霜 Wu Shuang
德意志归来-张博夫 Zhang BoFu
德意志归来 - 徐升Xu Sheng
绘画的巴洛克本质 — 石磊
不为塑造而塑造 — 谢蓓
毕业十年 — 岳一川 Yue Yichuan
毕业十年 — 施 翔 Shi Xiang
毕业十年 — 太 平 Tai Ping
毕业十年 — 陈镜宇 Chen JingYu
新·艺术生产者 >
新·艺术生产者 | 吴桐禹 Wu Tongyu
新艺术生产者|顾博 Gu 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