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9.4,《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何以燃爆今夏?
点击关注 遇见觅游 遇见幸运
作者:觅游小数点
编审:觅游侧影学长
5月18日,《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以下简称《这街2》)正式播出,在选秀类的综艺遍地开花的今天,《这街2》并没有像其他“综二代”一样显得后劲不足。刚上线,豆瓣评分就飙到了9.6分,甚至比第一季的8.5分还高了1.1分。“炸”、“燃”成为了第一期节目的关键词,让观众直呼好像有在看总决赛的感觉。虽然现在已经降到9.4分,但仍然名列一周国内口碑综艺榜的第一名。2018年以来,各类养成类综艺、竞技类综艺以火山喷发之势呈现在观众面前,在观众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之际,《这街2》仍然能冲出“综艺大杂烩”的重围,燃爆今夏,这其中的缘由也值得我们新传学子好好盘一盘。
(图片来源网络)
(一)《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之亮点
1、赛制改头换面,增加节目冲突性
熟悉这档节目的小伙伴可以看出,《这街2》在赛制上与第一季有很大的不同,四位队长数量不等的晋级毛巾;取消待定,不服来掰的全新规则,从一开始就增加了节目的紧张感和残酷性。这样一来,选手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数量有限的毛巾。还有海选中间增加的“街头争霸战”环节,每队可以借此机会争夺额外5条毛巾,这不仅是给了参赛选手更多的晋级机会,也是对队长战术安排和即兴舞蹈能力的考验。种种创新,最终指向都是为了增加节目的冲突性和对抗性,火药味十足的battle,意料之外的round 2,怪不得在第一期就让屏幕前的观众大呼过瘾,仿佛有一种决赛即视感。
2、明星IP自带流量,各显神通上演反差萌
这一季的《这!就是街舞》的四位队长以吴建豪代替上季队长黄子韬的全新阵容出场,一开始会有些90后、00后因不了解吴建豪而发出反对的声音。而在第一期节目中,吴建豪由于淘汰大热选手周游而遭受质疑,但他直率的性格和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却意外地给他圈了不少的路人粉,并在后面的“街头争霸赛”中用搞笑兼具专业的舞蹈风格上演了一出反差萌,艺恩智库显示,《这街2》首期节目中,吴建豪的舆情声量位列第二,仅次于易烊千玺。而在节目弹幕中,关于吴建豪的弹幕也占到了4.54%,位居第二。
(《这!就是街舞》第二季首期弹幕热词
图片来源:艺恩智库)
而其他三位队长也是在积累了上季经验后稳定发挥,罗志祥更是以“行走的笑点制造机”不断抛梗接梗。在短视频和移动客户端的推动下,文化娱乐产业得到井喷式发展,而《这街2》在上届良好口碑的基础上加上四位队长的IP加持,收获了网民群体大量的注意力经济。
3、选手特点鲜明,“神仙”打架大饱眼福
继第一季聚集了韩宇,亮亮,杨文昊这样的“舞林高手”后,很多人会好奇《这街2》还会请来哪些“神仙”?答案是,这季的选手更加的高质量及多元化。Breaking(地板舞)、Popping(震感舞)、Waacking(甩手舞)、Locking(锁舞)……各种舞种,一应俱全。《热血街舞团》年度总冠军冯正,世界顶级的Breaker金小根,亚洲最大的国际级街舞赛事“KOD”创始人高博,这些头衔足以让“圈内人”闻风膜拜一下大神的风采。此外 ,还有台下女装大佬,台上火力全开的甩手舞大神AC,“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Bboy孙吾空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季选手平均水平的提升,也是节目饱受好评,让人眼前一亮的重要原因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
4、回归内容本身,精良制作深入人心
与很多综艺节目刻意制造话题,引发舆论冲突不同,《这街2》尤其回归了节目内容本身。《这!就是街舞》的官方微博简介称,该节目旨在“推广街舞文化,寻找有态度、有个性、有自信的选手”。同时,“够胆够Battle”的口号也贯穿节目始终,街舞本身就是一种街头文化,早从第一季开始街舞文化中的callout(不服挑战)、cypher(围圈跳舞)等规则就被完整的移植到节目中,而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奉行不服Battle的原则,以最契合街舞气质和特性的方式来解决舞者之间的问题。《这街2》四位队长分属于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四条街道,用最原始的方式回归街舞的初衷,虽然究其根本依然在棚内进行,却散发着一种市井气息;无处不在的freestyle令人尖叫连连,每一处都映射着街头文化不羁的精神和自由的内核。这也正是以街舞、说唱等为代表的街头文化充满魅力之所在,而《这街2》很好地将其展现出来,去除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情节环环相扣,把较之第一季更加纯粹的街舞表演与竞技呈现在观众面前。
5、“全民皆舞”发力,激发长尾效应
2004年10月,美国《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长尾(Long Tail)理论,他告诉读者: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热门产品,不在传统需求曲线的头部,而在于需求曲线中那条无穷长的尾巴。“长尾效应”的原始理论模型用于揭示图书在线销售规律,现已广泛适用于和互联网相关的诸多领域。自从爱奇艺自制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有嘻哈》受到广泛关注后,各大视频网站及电视台开始纷纷拓展青年亚文化这片疆土《这!就是街舞》、《声临其境》、《声入人心》还有今年的《我是唱作人》、《乐队的夏天》这些曾经观众并不“感冒”的题材纷纷走入大众视野。
简单地说,青年亚文化是青年对社会主导文化的对抗。在西方社会逐渐城市化工业化时,学界就已经注意到了亚文化问题。经过芝加哥学派的研究,亚文化的概念逐渐被确定。学者们认为青年群体与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1950年左右,“亚文化”一词开始被作为学术术语使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逐渐成为全球青年亚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在伯明翰学派的亚文化研究里,风格一词常常被提到—风格“是亚文化群体的‘第二肌肤’和‘图腾’”,也是我们了解亚文化形成的重要解读路径之一。即青年亚文化创造出各种流行的独特的风格和符号系统,通过风格来展现他们的存在。其实在第一季的《这!就是街舞》里,黄子韬就曾以“Swag”表达对选手杨文昊的喜爱,但同《中国有嘻哈》中“我觉得不行”、“你有freestyle吗?”、“skr skr”这一系列被制造出的流行语相比,街舞类综艺由于门槛较高,《这街1》并没有像嘻哈文化一样造成“全民freestyle”的轰动景象。而从今年5月份开始《这街2》就发起了“全民皆舞”的活动,这种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不分年龄身份,使所有热爱舞蹈的人都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一方面,这种互动形式可以激发长尾效应—不只是专业舞者,只要愿意舞动,生活处处是舞台;另一方面,也是在节目播出之前对节目的事先预热,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
6、圈层文化努力突破圈层,呼唤受众情感共鸣
近年来,在《中国好声音》、《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歌唱类节目逐步疲软后,国内原创类综艺则进一步趋向垂直化的细分,比如《即刻电音》—电音、《我是唱作人》—原创、《中国有嘻哈》—嘻哈,这些类型的综艺当然会让我们在文化工业的浸泡下获取某些新鲜感,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细分化的综艺,对受众的要求也偏向“垂直化”,自动将一些门外汉拒之门外。在这一点上,《这街2》的做法是对每一位选手标注其舞种以及曾经获得的荣誉,辅以舞蹈过程中恰当准确的专业术语,让一些即使不懂街舞的人也能一目了然。此外,《这街2》还加上了“科普”这一个版面,对各个舞种加以详细解析,人性化的同时也帮助了街舞文化的普及。
(图片截自优酷视频)
在第四期的《这街2》中有一个令人感动的场景,是国内街舞圈“大佬”冯正和高博时隔十年的再次battle,这场十年难遇的battle,不仅让台下的选手热泪盈眶,更是让MC廖博激动地对着“DJ恶龙”大喊:“李玉龙这可是高博对冯正!”battle结果并不重要 ,正如高博所说“我们在这儿,街舞就是冠军”,这是20年OG的赤诚心声,无论是易烊千玺在节目中对于街舞的解释,还是舞者在台上的挥汗如雨,他们都用实际行动证明叫什么是“Peace&Love”,这种信仰已经超越了街舞本身,相信无论是“外行人”还是“内行人”都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打动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图片来源网络)
(截自《5+5》网易云音乐评论)
(二)文化工业之殇
每次谈到这样的题材,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总是屡试不爽,必须承认的是《中国有嘻哈》、《这!就是街舞》这样的综艺的确在传播青年亚文化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促进了社会多样化人格的发展(当然你还可以收集一大批的罗素表情包),可是文化工业带给我们的冲击也仍需警惕。阿多诺将文化工业定义为:凭借现代科技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它产生于一些较发达的工业国家,是制作和传播大众文化的手段和载体,它以独特的大众宣传媒介,如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操纵了非自发性的、物化的、虚假的文化,成为束缚意识的工具、独裁主义的帮凶,并以较以前更为巧妙的方法即通过娱乐来欺骗大众、奴役人,从而显示了启蒙向意识形态的倒退,进入大众欺骗的阶段。归根结底,就大众文化的本质而言,它都是工具理性及其背后的经济理性扩张的产物,它是一种由文化工业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文化,所以当你沉浸在大众文化无法自拔时,也要切忌迷失了自己,否则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巩固资本主义的“社会水泥”。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是在忍不住说一句“四字弟弟”好帅!
同意的右下角点个“在看”~
参考文献:
[1] 孙吴优,徐燕明.网络综艺节目的青年亚文化解读——以《这!就是街舞》为例[J].传媒论坛,2018,1(13):173-174.
[2] 李琦,徐雨晴.族群·风格·资本——亚文化视域下的《这!就是街舞》[J].传媒观察,2019(04):70-75+2.
[3] 胡疆锋,陆道夫 . 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 [J]. 南京社会科学,2006(04):87-92.
通 知:
新传暑期公开课来了:满满干货带你把握暑期复习黄金期
第一场:《新闻传播学:真题·方法·热点·理论》
主讲人:觅游侧影学长
本周五晚7点,不见不散
第二场:《中新史:分分必争,不仅仅是“背多分”》
主讲人:觅游茄子学姐
6月21日晚7点
第三场:《考研评论:为什么别人练了有用,我练了没用》
主讲人:觅游王昱学姐
6月28日晚7点
第四场:《都9102了,我们应怎样去学传播学?》
主讲人:觅游东东学长
7月5日晚7点
觅游全程班二期启动
近期优质内容必读:
--觅游寄语--
觅游的每个学长学姐都曾是考研人,所以我们更清楚你的无助和你的需要。也许你看到文章与总结会有感于自己的浅薄,也许你会惊喜的在里面发现你需要的文字,这些都没关系,以后的日子,我们还会陪你继续走下去。慢慢地,改变就会一点点地在你身上发生。
以下几篇经验贴,在备考之初好好研读,相信你能从中找到合适自己的经验,为接下来考研摸清备考方向,积蓄属于自己的力量。
不要急,慢慢来才会比较快。
经验贴合集:
一战人大初试第三名:回顾整个考研时光,我的脑海里只有几个字“平平淡淡才是真”。
组团经验贴:深大专硕初试第2名——看到就是赚到的三跨少女初试413分秘籍
遇见觅游 · 遇见幸运
微信公号 : 觅游新传考研
新浪微博:觅游新传考研
喜马拉雅FM:觅游新传考研
伴随式教育 ▏相信坚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