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一部法规看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哈尔滨地方立法中的实践

全国人大 2023-06-29



  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指示要求,将这一理念贯彻到地方立法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在每个乐章都能听到来自群众的好声音,进一步健全吸纳民愿、汇集民智、反映民意的立法工作机制,绘就地方立法的民主底色,夯实良法善治的牢固基石。


《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今年刚满三岁,这部法规从孕育到问世,它的身上始终被深深烙印着“民主”的印记。 



酝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2018年春节刚过,许多冰城市民都在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而苦恼。为此,市委书记作出批示,要求市人大研究通过立法依法控制烟花爆竹燃放。面对市委提出的课题和百姓的迫切期待,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认真研究。通过梳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召开职能部门座谈会,调研其他城市立法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发展有需求、民意有期盼、做法有借鉴,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当年4月市人大即正式启动立法程序,实现了市委决策和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


起草——化繁为简,小切口破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综合考虑禁燃链条中涉及的每一个要素,从关键环节入手,抓实细节,在适用性、有效性上下足功夫,重点解决了群众尤为关注的划分禁燃范围、堵住燃放源头等关键问题。这部法规突出“小而精”的立法理念,全文只有15条,不追求大而全,而是立足于形式服务内容的需要。针对该法规范法律关系单一、内容简单的特点,也没有按照常规的总则、分则、附则布局,而是采用立法性决定的形式,不分章设置,直述条款,使法规简洁清晰、短小精干,方便群众理解掌握。


 

征求意见——广纳民意,形成“最大公约数”。法规草案形成后,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网站、哈尔滨日报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文刊发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在824条留言、来信中,支持的达779条,占总量的82%,不但进一步了解到民意支持度,而且为法规的完善收集到许多真知灼见。有的市民专门寄来长信,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带给立法工作者许多鼓舞和感动。征求意见稿还被带到了100余个立法联系点,充分听取代表、群众、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对于完善立法思路、科学设定法规内容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使这部法规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实施——齐抓共管,增强法规生命力。2018年8月,哈尔滨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同年10月,黑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批准了该决定,标志着该法规正式成为哈尔滨市地方法规大家庭的一员。“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特别是在法规实施的起始阶段,如果管控不力,将对法规落实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引发社会矛盾。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三管齐下”——坚持市委对禁燃禁售烟花爆竹工作的领导,积极争取市委支持保障法规实施;用好执法检查这一有效手段,督促职能部门落实好管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全方位开展禁燃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禁燃、参与禁燃的良好氛围。


《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的立法过程只是哈尔滨市人大立法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作为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保障,按照“立急需管用的法、特色鲜明的法、小而精的法”的立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逐步健全完善地方立法工作机制,保证立法工作正方向、合规律、贴民意、聚民心。

 

法规从哪来,民事民来决。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项目来源上突破过去等政府部门提报立法议案的被动局面,变“等米下锅”为“点菜上桌”,主动向群众“取经”,寻找立法项目。从市民意见中找项目:每年年中,市人大都会在媒体刊发征集下一年度立法项目的通告,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向市民征集意见。同时,也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吸纳群众的立法项目建议。从立法代表专业小组中找项目:选取30名市人大代表组成立法专业小组,根据城市管理需要对立法项目生成积极献言献策,并参与法规起草。从代表建议中找项目:2019年出台的《哈尔滨市学校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就来自于市人大代表关于中小学校用餐安全的一条代表建议,疫情期间,这部法规彰显了更大的实用价值,在配餐车消杀、入校人员安全检疫、政府部门联防联控等方面给予了更切实可行的指导和规范,为校园食品安全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目前已有10余个代表立法议案建议进入常委会立法计划成为立法项目。从信访大数据中找项目:坚持问题导向,查找群众来访热点问题进行立法探索,把群众的“关键小事”作为立法的“头等大事”。比如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物业管理和城市拆违问题,促成了《哈尔滨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哈尔滨市查处违法建设条例》两部法规的立项。

 


法规写什么,民事民来议。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开门立法,把征求意见的过程也发展为加强代表机关建设、推进人大常委会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过程,切实做到“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站+点+组+库+基地”五位一体的方式,拓宽社会各界参与地方立法途径。站,即将法规草案送到人大代表联络站。2019年,市人大常委会把《哈尔滨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草案)》拿到131个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征集到各类意见建议近200条,为常委会审议法规提供了丰富参考。如今,每一部法规出台前都要送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征求意见已成为惯例。点,即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对法规进行酝酿。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将《哈尔滨市东北抗联文化保护传承条例(草案)》《哈尔滨市房地产经济管理条例(草案)》等多部法规的征求意见活动拿到立法联系点,将立法工作的触角主动延伸到百姓的家门口,使普通群众也可以“沉浸式”体验立法全过程。组,即通过代表立法专业小组征集意见建议。发挥法律相关人大代表在地方立法中的独特作用和专业优势,探索“代表参与式立法”工作的新机制,代表全程参与立项、调研、论证、审议各个阶段的工作,并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行业特点反馈意见,夯实立法民意基础。库,即建立立法专家库。充分利用外脑智力资源,先后组建立法专家顾问组、常委会法律助理、地方立法研究会,推动法学专家研究成果与地方立法深度融合,将立法项目委托给在哈高校法学专家进行调研论证,针对法规中涉及的专业领域充分吸纳专家意见,提高立法工作的科学性。基地,即创建市人大常委会在哈高校法学院系研究生实习基地。目前,共有三批22名法学研究生到基地进行了实习。实习期间,同学们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地方立法调研,将群众意见及时进行汇总反馈。

 

法规怎么用,民事民来查。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地方性法规的适用性、有效性,有效运用人大法定职权,对法规实施过程中群众不满意、不舒服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法规“行得通”。请进来,听取法规实施情况专项报告。建立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在法规实施满一年后,由法规实施主体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实施情况。如《哈尔滨市查处假冒巡游出租汽车若干规定》正式实行满一年后,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市政府关于该法规实施情况的汇报,以此督促政府部门严格执法,保证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走出去,开展法规实施情况执法检查。通过执法检查,及时发现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大跟踪督办力度,督促整改落实。2018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对磨盘山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检查,针对发现的长期非法占压输水管线、生态保护补偿款落实不到位等问题,经过连续三年跟踪督办整改,推动这些问题最终得到有效解决。



来源:哈尔滨市人大微信公众号|作者:杨昊曦

编校:施 林

责编:张钰钗


往期回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里程碑——记中央人大工作会议首次召开

首次中央人大工作会议,这些热词备受瞩目

用人民底色绘制全过程人民民主画卷——北京市“万名代表下基层”纪实

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根基

高质量办理汇民意——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中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山西人大:“四切”让民意贯穿立法全过程

自信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强大动力

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聚民智制度供给显首善之区软实力

四川:一位106岁老人的第18次选举投票

建设“无废城市” 让生态绿色成为上海亮丽底色

从基层群众参与国家立法的义乌实践看全过程人民民主

国家法律由人民制定——基层立法联系点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纪实

南通人大:履职“三问”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广东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新乐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