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车宗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毛泽东思想研究新进展——2021年度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论

中社学人 2022-09-09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与毛泽东思想研究新进展——2021年度国内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述论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党建领域相关学术成果丰硕,毛泽东思想研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和热点。2021年度国内学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涌现出许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新的方法不断出。其中,建党百年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的生平与思想研究等论题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向新百年,毛泽东思想研究既需要注重与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相互结合,也需要与“两个结合”相互统一,还需要与党的百年历史经验相互贯通,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党上下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党史党建领域相关学术成果丰硕。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依旧是国内学界关注的焦点;作为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本人仍然是国内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首先,在学术专著方面,以“毛泽东”为题名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2021年度国内全年共出版各类书籍62部,其中毛泽东研究学术专著(编著)共有2828部。其次,在学术期刊论文方面,以“毛泽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2021年度国内各类期刊发表毛泽东思想研究1649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349篇(若以“毛泽东”为篇名检索,学术论文1024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和核心期刊论文249篇)。同时,以“毛泽东”为题名检索中国知网博士/硕士论文数据库,2021年度国内相关主题的硕博学位论文共计82篇。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关图书馆、数据库收录研究成果时有一定滞后性,实际的成果数量必定超过以上列举的数据。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带来的党史党建研究“热”在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均有所体现。



一、建党百年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


2021年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议题指引。


一是中共百年与毛泽东的历史贡献研究。“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节点,许多学者采用“大写意”的方式聚焦毛泽东的历史贡献。例如,李捷从创建了一个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党、开辟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了党的绝对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等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独特历史贡献。陈晋聚焦精神维度,系统梳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精神坐标的相关重要论述,认为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精神的塑造者、践行者,对党的精神谱系的培育、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奠基性作用。除了“大写意”还有“工笔画”。例如,胡承槐提出,党成功的根本在于“和中国人民结成一体”,而其中的奥秘是“它切实践行了毛泽东的群众动员组织理论”,他指出毛泽东群众动员组织理论的贡献在于,终结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英雄史观,彻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力量及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的主要方向,促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真正“落地”。


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视域下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2021年度,学界许多学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研究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切入点。首先,部分学者围绕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例如,包大为认为,毛泽东的人民观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动力和目标”,展现历史唯物主义从宏观的实践指导到具体的实践策略的现代中国理路。其次,也有学者聚焦毛泽东与列宁主义的关系问题。例如,陈明凡、张学森以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为切入口,分析该著作以及列宁批判“左派”幼稚病对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开展反对教条主义斗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欧阳奇认为,毛泽东对列宁主义的理解不仅贯穿在有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整体阐释中,更体现在他就列宁主义的具体分析之中,毛泽东关于列宁主义的系统论述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实践过程同样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例如,金民卿探讨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内涵的多维阐释问题,认为毛泽东在长期的实践和理论创新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进行了多维阐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理论基础。同时,还有学者以毛泽东的著作为基础,梳理了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的认识。


三是毛泽东思想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系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2021年度,许多学者也围绕毛泽东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例如,李佑新、许浩关注到习近平对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等思想的传承与创新问题,认为习近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传承创新推向了崭新的高度,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曾天雄、夏小凤则分析了习近平对毛泽东中国传统文化观的继承和发展。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篇之作”和“最新成果”的相互比较,能够更好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四是毛泽东的党史观研究。2021年2月起,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部署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关党史观、历史观的问题成为学界研究探讨的热点。2021年度有许多学者以毛泽东为研究对象,探讨和分析毛泽东的党史观。例如,沙健孙、蒋建农都关注到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建问题的相关论述。沙健孙认为这些论述“准确深刻,立意高远,极富哲理和教育意义”。蒋建农认为,毛泽东关于党的创建的相关回忆和论述“既是研究中共创建史最基本最重要的史料,也是对中共创建的时代背景、阶级基础、具体过程和历史意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阐释”。也有一些学者关注到了毛泽东关于中共党史的相关论述,并以此分析毛泽东的党史观问题。例如,王颖从“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从党史中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党史”等维度对毛泽东关于学习党史的相关论述作了系统梳理。欧阳奇从毛泽东关于中共党史发展阶段、基本经验、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相关人物等方面的论述出发,系统概述了毛泽东关于中共党史的重要论述。



二、毛泽东的经历与事迹研究


毛泽东的生平与事迹是研究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重要实践基础,2021年度学界围绕这一论题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


一是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成为研究热点。作为同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具有典型性。2021年度,关于毛泽东何时完成思想转变,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金民卿认为,1920年秋冬毛泽东“实现政治信仰的根本转变后”,就从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还总结了建党时期毛泽东在身份转变过程中显示出来的思想特点。王习明认为,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他就读师范时政治思想的转变密切相关,尤其是这期间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历史观、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社会变革方式的态度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李永进也对青年毛泽东政治话语的马克思主义转向问题展开了研究,他认为1920年夏天“伴随着思想信仰的转变,毛泽东的政治话语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张皓通过梳理1918—1921年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认为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上海和李大钊、陈独秀的交谈,对他的思想转变影响较大,五四运动也对他的思想变化产生了影响,这一段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变化的“飞跃时期”,“他逐步认识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十月革命的道路,积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虽然目前关于毛泽东具体何时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问题众说纷纭,但是关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有助于帮助我们更立体、全面地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基础和理论来源。


二是围绕毛泽东人生经历的新角度、新素材引起关注。首先是青年毛泽东的人生经历研究。例如,有学者从图书馆管理与运营的角度出发,以青年毛泽东创建的文化书社的运营模式为案例,分析建党初期湖南地区红色文献的传播及启示。同时,也有学者关注到青年毛泽东的妇女解放思想。还有学者以毛泽东的“阅读史”为切入口,探讨阅读与毛泽东的思想变化和人生经历的关系。这些成果为下一阶段毛泽东生平事迹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与新的素材。



三、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国家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在治党治国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围绕这些问题,2021年度学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探讨。


一是毛泽东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研究。还有学者关注到毛泽东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思想。例如,朱益飞分析了毛泽东关于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思想的演进历程、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以及路径探索等。部分学者也关注到毛泽东关于党内政治纪律建设思想。部分学者还关注到了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思维方法问题。例如,柴念、王跃以《<共产党人>发刊词》为线索,分析了其中体现出的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思维方法。关于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肖贵清提出毛泽东党建思想与时俱进地把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实践相结合,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开篇之作”。


二是毛泽东的制度建设思想研究。作为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奠基者,毛泽东的制度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21年度,一些学者围绕毛泽东与某一具体制度的关系展开研究。例如,曾天雄、夏小凤探讨了毛泽东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大历史贡献,黄显中、李盼强分析了毛泽东探索政党协商制度的实践逻辑、理念、原则与历史意义。部分学者也关注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观点和认识。例如,单孝虹梳理了毛泽东关于“建成社会主义”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阎树群、黎日明则从唯物史观的视角分析了毛泽东关于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方法论,即“主要包括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历史辩证法和群众路线方法”。


此外,还有不少学者围绕毛泽东领导治国理政的实践展开探讨。其中不少学者关注到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思考。谢俊如梳理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考察了这一思想的发展历程和演变逻辑。郑品芳则在梳理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演进的基础上,总结出“以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为遵循、以中国封建土地制度和苏联集体农庄实践为借鉴、以建立全部的巩固的中国社会主义为目标”三方面特点。关于毛泽东的国民经济建设思想,郑继承、周文关注到毛泽东贫困治理思想,对这一思想的历史渊源、逻辑理路和内涵作了深入阐释。毛泽东关于财政问题的思考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关注。这些研究为当前党领导的治国理政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四、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


本年度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样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有学者关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例如,李建森、朱锐博关注到延安时期毛泽东劳动伦理思想,认为这一时期毛泽东劳动伦理思想在中国美德伦理史上具有革命性理论变革意义,进而分析了这一思想的基本架构。部分学者关注到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创新性问题。例如,王南湜探讨了毛泽东为什么要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一问题。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者关注到艾思奇在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例如,王海锋认为艾思奇“构建”了包括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智慧的辩证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历史观等在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并为其大众化铺平了道路。高贤栋关注到延安整风时期艾思奇对毛泽东反对主观主义的哲学思想的补充。


二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内容和体系研究。关于毛泽东的认识论问题,刘秉毅围绕毛泽东关于“哲学就是认识论”的命题展开了探讨,认为毛泽东提出这一命题所想要表达的观点是“哲学就是研究如何正确地认识世界的理论”。围绕毛泽东的唯物史观、辩证法思想,以及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观点,许多学者展开相关研究。同时,还有一些学者关注到毛泽东对待宗教的态度问题。例如,毛胜以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关于宗教工作的一段重要批示切入,并结合毛泽东在其他不同场合关于宗教研究的论述,以及当事人的回忆,梳理了毛泽东“批判神学”的内涵和要求问题。


三是毛泽东的政治哲学研究。一直以来,毛泽东的政治哲学都是学界探讨的热点,2021年度,李文从毛泽东关于“大同”论述和实践的历史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逻辑入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金民卿重点梳理和分析了毛泽东现代化思想中的四个重要关系,即现代化与革命、全面性与重点性、理想性与现实性、自主性与借鉴性。包大为则关注到了毛泽东的解放观问题。总的来看,毛泽东的政治哲学所涉及的论题多、领域广、现实性强,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的“富矿”。



五、毛泽东军事和外交战略研究


2021年度,毛泽东的国防军事和外交思想研究热度依旧,许多学者从多角度出发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是毛泽东指挥领导革命斗争的战略战术研究。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度,这一问题同样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其一,革命军队的建设角度。王建国以毛泽东领导的“三湾整编”为中心,考察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制度的构建。朱新屋认为推进古田会议研究必须建立“广义古田会议”的概念,从红四军前委接到中央“二月来信”开始的更长的时间段理解古田会议的历史意义。其二,军事斗争的策略角度。部分学者以某一个历史时期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为研究对象。例如,刘大禹、胡耀平分析了毛泽东全面抗战思想的生成、内涵、特征。姚江鸿以抗战末期国共两党对日军“一号作战”的研判为切入口,分析了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面对战略决策和较量时的战略眼光和性格特征差异。


二是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及其时代价值研究。2021年处在“新的十字路口”的中美关系备受学界关注,毛泽东关于中美关系的态度和策略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例如,唐洲雁通过梳理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发展演变,总结了毛泽东对美国认识的理论与特征。薛庆超也从七个方面对毛泽东关于中美关系的理论与实践作了全景式的梳理与回顾。关于毛泽东的外交思想,李爱华关注到了毛泽东无产阶级政党关系思想,并梳理了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



六、毛泽东的著作研究


作为了解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基本内容的最直观文本素材,毛泽东的著作始终受到学界关注。围绕毛泽东的著作与版本问题,2021年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论题。


一是毛泽东著作的版本问题研究。2021年度,部分学者继续在版本问题上深耕。例如,张文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命题提出前后毛泽东相关著作的理论聚焦及其特征进行了对比,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但没有因为表述方式的多样而被削弱,反而充分彰显出阶段性突破和整体性延续的基本特征”。1929年《古田会议决议》(即《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是毛泽东为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是反映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的重要文本。冯宪书对《古田会议决议》的版本流传问题进行了考证,并对几个版本之间的流传接续关系进行了梳理。毛泽东诗词的版本问题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比如,胡为雄结合史料分析认为《咏蛙》诗为毛泽东所作这一观点是“误传”。同时,胡为雄经过对几种观点的考证之后认为毛泽东《归国谣》词最有可能是1925年创作于韶山。马驰对毛泽东《七律二首·瘟神》的创作成因进行了考证。“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对于新时代深化毛泽东著作及版本研究,肖贵清、蒋旭东认为要解决好“与党的早期领导人及同时期领导人著作研究相结合”“与党的历史文献研究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相结合”“与毛泽东思想发展历史研究相结合”等几个问题。


二是毛泽东著作重要篇章的内容与意义研究。毛泽东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21年度,学界从不同文本出发,对毛泽东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首先,《实践论》和《矛盾论》“两论”研究继续深入。刘书林探讨了新时代学习理解《矛盾论》的几个要点。常利兵引入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将《实践论》放回毛泽东当时的历史语境中,用“文本与历史”互构的角度重新解读《实践论》。其次,1917年青年毛泽东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体育之研究》一文2021年度研究热度较高,许多学者立足这篇反映青年毛泽东体育思想的重要文献展开研究探讨。有学者从该文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渊源入手,也有学者从该文中的“体育”概念出发梳理了清末民初中国“体育”概念的形成和演变,等等。再次,毛泽东著作中的调查类文本也颇受学者们的关注。例如,刘先春、李金玲探讨了《寻乌调查》在新时代提高思想认识、践行群众路线、改进工作作风、丰富调查方法等方面的价值。何宛昱依据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多个版本的毛泽东《农村调查》史料,详细梳理了《农村调查》的写作背景及思想成就、出版高潮的时代背景及党内影响等问题。同时,关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著作,朱继东围绕《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探讨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必须始终把握好的三大问题,王树荫、高杨探讨了《反对本本主义》中的群众路线思想,高正礼探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的理论价值与历史意义,张明分析了《新民主主义论》对中国现代性话语的重构的“系统性分析与思考”。围绕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著作,周向军、史杰探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的阐发,王颖分析了1960年《十年总结》一文的形成背景、思想内涵、影响意义,等等。总体来看,毛泽东著作研究的相关成果内容丰富、覆盖面广,在成果数量上也比较多,显示出这一领域近年来逐渐成为毛泽东思想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三是毛泽东著作的翻译、出版、传播研究。首先,在毛泽东著作的海外翻译、出版、传播方面,何明星探讨了《毛泽东选集》伦敦英文版的出版背景、全球传播等问题,同时他还详细梳理了毛泽东著作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张放、严丹则对毛泽东著述多语种版本在海外的传播和利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和研究。孙道凤、干保柱梳理了全面抗战时期、战略相持阶段之初、日本败退时期《论持久战》在战时日本的译介及反响。其次,在毛泽东著作的国内出版传播方面,夏清、吴宇潇对抗战时期《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的产生、修改与刊布过程进行了考证。对于毛泽东著作翻译、出版、传播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传播路径,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化、时代化的内在逻辑。




七、海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简介


2021年度,国内学者对于海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评介主要有几个类别。


一是海外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现状的评介。关于这一问题,孙帅探讨了埃德加·斯诺在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中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其著作对于海外认识毛泽东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晓阳梳理了拉丁美洲的毛泽东研究的几个阶段和主要领域,展现了拉丁美洲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海外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动态的评介有助于国内学界更准确及时把握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及时注意新成果、新素材、新观点的产生。


二是海外学界关于毛泽东个人形象及思想内涵研究成果的评介。首先,围绕海外毛泽东的传记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王芳梳理和列举了“通过‘碎片化’的逸闻、戏说构建所谓的毛泽东生平历史”“通过心理分析和主观臆测塑造毛泽东的个性人格”“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否定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滥用‘史料’进行论证,对毛泽东作出不符合史实的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评价”等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在海外学界对于毛泽东思想内涵的解读方面,罗馨、尚庆飞从“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统性”“毛泽东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具有重大思想史意义”“如何看待毛泽东与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角度解析了尼克·奈特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度,由袁广泉翻译的日本知名学者石川祯浩的学术专著《“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前半部分依据大量史料探讨“毛泽东是如何从迷雾中走进世人视野的”,后半部分“聚焦曾对毛泽东形象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斯诺对陕北的采访,及《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世界各地的反响,并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汉、俄、日等各种版本加以探讨”,是本年度海外研究毛泽东形象问题的重要译著。


2021年度,国内学者对于海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的评介主要有几个类别。


一是海外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现状的评介。关于这一问题,孙帅探讨了埃德加·斯诺在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中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其著作对于海外认识毛泽东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王晓阳梳理了拉丁美洲的毛泽东研究的几个阶段和主要领域,展现了拉丁美洲毛泽东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对于海外学界毛泽东思想研究动态的评介有助于国内学界更准确及时把握海外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进展、新趋势,及时注意新成果、新素材、新观点的产生。


二是海外学界关于毛泽东个人形象及思想内涵研究成果的评介。首先,围绕海外毛泽东的传记中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问题,王芳梳理和列举了“通过‘碎片化’的逸闻、戏说构建所谓的毛泽东生平历史”“通过心理分析和主观臆测塑造毛泽东的个性人格”“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否定毛泽东思想的价值和指导意义”“滥用‘史料’进行论证,对毛泽东作出不符合史实的具有欺骗性和迷惑性的评价”等几种主要表现形式。其次,在海外学界对于毛泽东思想内涵的解读方面,罗馨、尚庆飞从“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统性”“毛泽东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具有重大思想史意义”“如何看待毛泽东与所谓‘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角度解析了尼克·奈特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度,由袁广泉翻译的日本知名学者石川祯浩的学术专著《“红星”:世界是如何知道毛泽东的》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前半部分依据大量史料探讨“毛泽东是如何从迷雾中走进世人视野的”,后半部分“聚焦曾对毛泽东形象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斯诺对陕北的采访,及《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世界各地的反响,并对《红星照耀中国》的英、汉、俄、日等各种版本加以探讨”,是本年度海外研究毛泽东形象问题的重要译著。



八、关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与思想研究


回顾毛泽东思想的研究现状,同样需要关注到学界关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生平与思想研究情况。


第一,刘少奇的生平与思想研究。一是著作研究。《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依然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有学者探讨了该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认为“刘少奇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贡献就在于他的党性修养论”。同时,有学者关注到刘少奇在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党规党法的报告》一文。二是革命实践研究。部分学者还关注到了抗战时期刘少奇的军事实践,例如有学者聚焦1940年八路军部分主力南下的军事行动,分析了这一军事行动的决策及其前后变化对彼时刘少奇战略规划的影响;有学者分析了抗战时期在中央“发展华中”战略决策的背景下刘少奇和项英产生战略分歧的来龙去脉。


第二,周恩来的生平与思想研究。关于周恩来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党史党建学界关注的焦点。一是聚焦周恩来的人生经历和处事原则。例如,熊华源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领导克服粮食困难的过程与方法,张谨通过对周恩来相关经历和论述的梳理,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对党的三大作风的倡导与践行。二是史实考证类。黄志高对《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收录的《中共苏区中央局转发中央对行动部署及任务的指示给周恩来的电报》一文的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之后认为,苏区中央局转发该电的时间可能是9月10日而并非8月10日。同时,还有一些研究者对目前馆藏周恩来档案进行介绍。三是周恩来的外交思想研究。周恩来长期从事党和国家的对外交往工作,其外交思想和外交工作经历也备受学界关注。例如,有学者对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最后定型“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第三,朱德的生平与思想研究。2021年度,学界主要依然关注朱德的军事思想。其中,蒋伯英关注到松毛岭战役的历史,分别回顾了作为第一阶段作战的温坊战斗和作为第二阶段作战的松毛岭战斗。也有学者站在百年党史视角分析朱德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和“‘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明确提出者”的崇高地位。


第四,陈云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首先是陈云的经济建设思想研究。朱佳木认为“稳中求进”和“活而不乱”是陈云经济思想的核心。彭庆鸿、吴晓荣从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稳中求进几个方面分析了陈云关于经济建设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同时,陈云的战略思想、哲学思维、党建思想等也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例如,朱佳木从五个方面分析了陈云在东北解放战争中的贡献,从国家治理视域出发,探讨了陈云“‘严’、‘爱’辩证统一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等等。



九、新百年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增长点”


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100周年的历史节点,国内学界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新的方法层出不穷。站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向新百年,毛泽东思想研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围绕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必将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和焦点。其中主要有几个新的“增长点”值得关注。


其一,党的精神与毛泽东思想研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决议》深刻总结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这一表述与前两个历史决议相衔接,对于当前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涵意义重大。毛泽东思想研究的创新发展需要始终以党史上三个历史决议的结论为遵循和依据,尤其要深刻把握第三个历史决议的精髓要义,抓住新时代毛泽东思想研究的主题与方向。


其二,“两个结合”与毛泽东思想研究。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两个结合”命题的提出,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提供了科学的视角,更为新时代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即毛泽东思想研究不仅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维度,还需要把握“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维度,注重毛泽东思想中所体现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素,探寻“两个结合”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其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经验与毛泽东思想研究。“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从十个方面系统总结了100年来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其中,许多经验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积累下来的。踏上新征程,毛泽东思想研究应该注重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出发,深刻把握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党史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同时从中汲取治党治国的历史经验。


其四,毛泽东思想研究与树立正确党史观、坚定历史自信。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关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评价问题,近年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例如,2021年,田克勤分析了党的三个历史决议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和概括,欧阳奇梳理了党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评价的历史进程、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等等。站在新的起点上,毛泽东思想研究特别是对于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历史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帮助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党史观,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定历史自信。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车宗凯,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文章来源:《毛泽东研究》2022年第1期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