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康震:海内存知己——苏轼和师长的缘分
每日经典聆听最美好声音
除了苏门六君子之外,洒脱放达的苏轼也结交了士林中许多与他相同的性情中人。他们亦师亦友,互相扶助。一起来看看吧~
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形势险恶,人人避之惟恐不及。早已退休闲居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的张方平,却奋不顾身地上书朝廷,营救苏轼。老人给神宗皇帝写信,呼吁赦免苏轼。张方平托南京的地方政府递交此书,可是官员不敢接受,张方平大怒,就叫儿子张恕直接去交给朝廷。张恕生性怯懦,在登闻鼓院(专门受理上诉公私利害、朝政缺失、理雪冤案诉状的机构)门外徘徊了很久,没敢交出去。后来苏轼出狱后,看到张方平给皇上的这封信的副本,不禁大惊失色,连吐舌头。原来,张方平在信中劈头就说苏轼“实天下之奇才”,盛赞苏轼之才德,并指出苏轼“但以文辞为罪,非大过恶”,劝神宗本着爱惜人才之心赦免苏轼。最后表明自己“僭越上言,自干鼎钺”的态度(张方平《论苏内翰》)。苏轼深知,当时说他是奇才,反而会激怒神宗、御史,说不定会使他们恼羞成怒而变本加厉呢!多亏张恕怯懦,没有交出这封信,否则苏轼下场堪虞。话虽这样说,张方平对苏轼的满腔爱护之心毕竟是感人的。苏轼被定罪后,张方平也因与苏轼的交往而受到牵连,罚铜三十斤。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二人的友谊,他们的忘年之交始终不渝。
张方平
苏轼对欧阳修感恩戴德,欧阳修也对苏轼提携有加。他发现苏轼这个人才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曾对梅尧臣说:“取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欧阳修《与梅圣俞书》)他甚至对儿子们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着我也。”(语载朱弁《风月堂诗话》)一位年过五旬的文坛盟主,如此评价比自己年轻二十九岁的后进,这是何等的远见卓识,又是何等的坦荡胸怀!
从感情的角度而言,两人亦师亦友,情谊深厚;从理性的角度来讲,苏轼时刻不忘欧阳修托付的历史使命:传承道统,光大文学。他对门人说:
方今太平之盛,文士辈出,要使一时之文有所宗主。昔欧阳文忠常以是任付某,故不敢不勉。异时文章盟主,责在诸君,亦如文忠之付授也。(语载《师友谈记》)
欧、苏之间的薪火相传,是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千载之下读来,仍能感到一种令人神往的人文精神。它既体现在诗文革新的事业上,也体现在为人处世的原则立场上。这是人格精神的传递,也是北宋的文化史后浪催前浪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因。
您看此文用
往期链接:
康震:重拾古典诗歌的精神内涵康震:人见人爱苏东坡
康震:苏洵——逆袭的读书人和成功的父亲康震:苏辙——冰山下的火焰康震:家有天才初长成——苏轼的学习时代康震:苏轼生命中的三位女性康震:君子火并——苏轼与他的政敌们康震:抗洪治湖——苏轼的实干与浪漫康震:苏轼与杭州——九百年前的浪漫市长康震:苏轼文艺朋友圈—— 苏轼与六君子康震:苏轼与门生——一群段子手,一门忠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