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子联评之十】戏台对联释人生——读陈仰瞻戏台联有得

张兴贵 联都网站 2018-10-31

【汉子联评之十】戏台对联释人生——读陈仰瞻戏台联有得

文/张兴贵

清 陈仰瞻画像

联例: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清 陈仰瞻


    人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戏。唱戏固然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的魅力却是演绎人生。古今以来,不知有多少梨园弟子,在多少个戏台上,上演了古今人物的人生悲喜剧,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似乎不分南北,无论古今,唱戏时戏台上总少不了对联的渲染气氛,所以,戏台联也就形成了对联的重要种类之一。戏场里,懂戏的看戏、评戏;懂联的看联、评联,可谓是难得的一次文化盛宴。戏散了,登台的演员走了,翘首、侧耳、鼓掌,或者喝倒彩的观众也散了。但戏台联,不管有人没人,依然守望在哪里,面对并感受着热闹以后的长久的可怕的寂寞,期待有人再来读一读。


    戏台联,如同戏子一样,有的早就被人忘记了,而有的却永久地被人记住了,其原因实在不需要多说。


    戏台联的内容,不一而足,有的褒扬演员的艺术水平,有的渲染戏场的文化氛围,有的借事咏怀、触景抒情,阐释对人生的感悟,可谓各有千秋,回味无穷。


太平天国的约士陈仰瞻的一副戏台联,就是很少的被流传下来的其中之一,这副在黔西县某戏台悬挂的戏台联是:


看不见姑且听之,何须四处钻营,极力排开前面者;

站得高弗能久也,莫仗一时得意,挺身遮住后来人。


    这副联的语言并不难懂,因此不需要我啰嗦。


    我读了这副联,感觉到的是作者对社会这个大戏场之内的各色演员的谆谆告诫。


    首先,我们看看作者议论的现象。


    在具体的戏场内,台上的是演员,台下的是观众,但是在社会这个大戏场内,无论表演者,还是观看者,其实都是演员,仅是主角和配角的区分而已。难以计数的配角,才是戏场的主力军。陈仰瞻的这副联,无疑是借具体的戏场,谈论无形的社会大戏场。


    唱戏就有唱与白,目的在于让人听,可是戏场内总有一些听力不好或距离较远的人,因为听不清,就极力想走到唱白者面前,全然不顾周围的人正在用心听着,只要有个人缝,就使劲挤、用力钻,致使原本好好的戏场秩序,混乱不堪,甚至难以收拾。


    与此不同的是,戏场内总有一些高个子,因为来的早,站在前面,挡住了身后的许多人观看台上演员的动作表演,对别人的焦虑心理,他熟视无睹,没有一点儿怜悯与谦让之心。愚以为,这里的站得高的人,不单指台下“站得高”的,还兼指台上的那些“主角”。他们依仗自己的地位,藐视与打击“配角”之事也不是没有的。


    陈仰瞻的这副联,语言的表达没有描写与叙说,全是议论,但这议论是建立在对戏场状况的人人皆知的基础之上的,所以,相信每一个读者,读了他的议论语言,眼前就浮现出戏场内的形象场面。这就是高手的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其次,我们探究一下这副联的写作背景。


    我们知道,文学作品是为文者的思想的流露,这一思想与作者对社会的经历、理解、感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作品,最好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状况,这样更有益于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是孟子主张的文学的“知人论世”理论。《孟子·万章上》有这样一句话:“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大意是,读诗、读书,不了解作者不行,所以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要彻底理解陈仰瞻的这副联,有必要了解一下作者的基本情况。


    陈仰瞻,(1812—1874年),蕲春县株林镇人,字璞,自号痴仙,因为诙谐幽默,多才善辩,得一绰号“陈细怪”,在清朝屡试不第。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攻破蕲州,于第二年(1854年),在湖北省大规模举行省试,陈仰瞻考中约士(相当于举人)。据《蕲春县文化志》资料记载,被誉为鄂东“滑稽之雄”、湖北民间文学中著名的机智人物代表者。


    从这些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陈仰瞻虽然博学善辩,但他是已经进入腐败时期的清代的一个科考失意者,他对清代科考试场这个社会分戏场的认识是有切身体会的,里边的那些依靠钻营之术,排开许多人挤到前边与那些有高地位,仗着自己的权势,秉持“武大郎开店”理论的考生与考官,压制真正有才学的人的种种伎俩,他是再清楚不过了,试想一下,整个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有多少类似于陈仰瞻的人物呢?这大概才是这副对联出现的真正的原因吧?


    如果说,梨园弟子的戏,饱含艺术的韵味的话,那么,陈仰瞻这个文人的这副戏台联,就具有浓郁的人生况味与社会意味了! 


关注“高原国学、对联、诗词微信群”,请加微信号15135466727,即可进入。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汉子联评之九】在历史的大背景下题写名人联

【汉子联评之八】简语突显枣之韵——品读何沁学稷山板枣联

【汉子联评之七】情寄心语必动容——读苏轼挽王朝云联有得

【汉子评联之六】为达联意巧用辞——读赵藩成都武侯祠联之心得

但欲贺时勿忘切——浅谈杨晓雁贺岳老民立八十寿诞联【汉子评联之五】

茶联耐品余韵远——胡小敏大碗茶简析【汉子评联之四】

无痕用典是功夫——试析卜用可《春日读佛联并自嘲》【汉子评联之三】

章有法则文有韵——读白国成分袂亭联有感【汉子评联之二】

读懂人,方能写好联——读闫长安题离骚阁联【汉子评联之一】

联说儒家、儒学、儒教

一家三代的对联情结

百联承韵老临州

联界陋习之四——以其昏昏,而曰玄玄

联界陋习剖析之五——满足于不求甚解

【三八妇女节特辑】古代贤母的故事

“拉面”元宵节联

对联:该远离趋同思维【作者:张兴贵】

《笔意集》(张兴贵楹联作品集 2017年度)

小品几副《兰亭集序》集字联

张兴贵题二十四节气联

联题山西吕梁临县23乡镇 别具一格

对联妆扮下的碛口古镇等你来

关于对联走向大众的思考与实践【附成功案例】

古代清官、名士的廉洁对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