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顶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联都网站 2018-10-31
点击蓝色字体“联都网站”即可关注顶天立地一朱衣——傅山联墨鉴赏

天津大学  刘锋

梅熟许同朱老吃;

松高拟对阮生论。


这幅行草联墨是傅山的佳作。傅山(1607-1684),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等,山西阳曲(太原)人。


第一次知道傅山的名字是20世纪70年代,因为一本《傅青主女科》,知道他是一个中医大家。第二次知道傅山是因为一本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名著《七剑下天山》。他是不是一个武林中人不得而知,史家称他“性任侠”,而且在他的诗中也有 “盘根砺吾剑,金铁满山鸣”的句子。


此副对联并不是傅山创作的,而是摘自杜甫的诗《绝句四首》之一中的一联,即所谓“摘句联” 。全诗是:“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这一首大家或许不熟,但《绝句四首》之三就是杜诗的名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这是闲居遣兴之作,诗歌大意是:堂西长笋已成新竹,不便通行,只得另外开门。堂北凿沟,还栽了一行花椒树,与村子相背(隔开)。朱老指南邻那位戴乌角巾的朱山人。杜甫以往常去他家喝酒,如今梅子熟了,当然会回请他;阮生指此地阮姓后生。诗下自注:“朱、阮,剑(门关)外相知”,可资佐证。“松”亦非泛指,指的是他精心栽种的那四棵小松。《杜臆》说:"此四诗盖作于入居草堂之后,拟客居以此终老,而自叙赙玷如此。"《唐宋诗醇》认为:“虽非正格,自是绝唱。”


傅山此时的生活境况或与此相同。不过他对此联可能另有所解,梅熟许同朱老吃,未必肯让豪门新贵同吃,更不会让失节文人同吃;松高拟对阮生论或有“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杆”的意思。


傅山在书法上成就最高的是行草书。由于家学渊源,他学书由钟繇小楷入,从颜真卿大楷出;行书学“二王”,草书追摹张旭、怀素;篆、隶学秦汉。因此他的书法基础深厚,面貌多样;尤其是行草书,书风宕逸浑脱、天真烂漫。他的这一类书法更多地呈现出奔肆倔强、峻拔狂怪、郁勃浩荡、苍老奇诡的阳刚之美。此幅联墨就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指出:“···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我们从傅山的书法里看到的是傅山的风骨,傅山的情性,傅山的学问,傅山的活生生的生命。


在中国书法史上,对傅山的书法艺术历来评价很高,同时代的黄道周认为,傅山书法为“晋唐以下第一家”。清代中期的赵执信说:傅山的书法是“国朝第一”。 当代陈振濂评价说:“傅山的狂草重真性,强调气势,与明代大草书家如徐渭、王铎等相接近,但在磅礴大气上更胜之。盘龙舞虺的线条缠绕给我们的印象是强有力的壮美格调;精心计算的空间被一泻千里的洪流所冲决。”


在中国书法史上,傅山对后世的影响更大的是书法理论。他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美学思想:“四宁四毋”,即:“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在书法上反对弄巧,反对取媚,反对轻滑,反对安排。他的思想无论对当时的书坛,还是对后来的书法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直至今天,他的思想仍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书坛。”


在中国书法史上,傅山和颜真卿一样被认为是人品、书品俱佳的典范。他的人品有三件事可以证明。


其一,明·崇祯年间,傅山以一介布衣发动诸生数十人北京请愿,为山西提学袁氏讼冤,直面阉宦权奸,袁氏最终得以昭雪,傅山之名声震朝野。


其二,明亡以后,傅山又和顾炎武等人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曾被捕,在狱中“抗词不屈,绝食数日,几死。”(全祖望《阳曲傅青主先生事略》)出狱后又远行江南以谋反清活动,长达15年左右。


其三,清·康熙年间,朝廷开设博学鸿词科,傅山时已七十二岁,地方官逼其进京应试,他称病不去;官吏于是命人舁(抬)其床而行,至都门外三十里,傅山抵死不入城;清廷免试,特封“中书舍人”放还,他既不谢恩,亦不接受。出京时,送行者途为之塞,其性情志节可见一斑。傅山的品格和艺术互相成就,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读书人之一,也是我最敬佩的十个读书人之一。


欢迎关注联都网站系列微信公众号:

1、联都

2、联都网

3、联都网站

4、联都论坛

5、联都楹联文化研究中心

本系列公众号近期将隆重推出——2017年度楹联作品盘点【******联集】,优秀联集将推荐给中国楹联学会对联文化研究院,参与2017年度对联创作奖的评审,欢迎投稿,欢迎实力角逐对联创作奖!

投稿要求:联作≥20副+个人简介+照片≥1张(原图)

投稿邮箱:99474877@qq.com

微信号:clr18687299660

     同时接受和对联相关的其他题材如联理文章等,欢迎投稿。

往期精彩文章导读:

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对联书法鉴赏

云南状元第一人——袁嘉谷楹联鉴赏

一扫凡联万古空——成都武侯祠联墨鉴赏

万树梅花一布衣——孙髯大观楼联墨鉴赏

浩气凌云笔自刚——钱沣联墨鉴赏

楹联书法艺术的双重变奏 ——探析楹联书法在清代鼎盛的多元化成因

谁是春风第一枝?——文彭联墨鉴赏

听雨谈天共一灯——董其昌联墨鉴赏

墨随情绪自淋漓——王铎联墨鉴赏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关于无情对的界定和研究

《康熙挽郑成功联》考辨

邓石如《沧海日》对联考证

关于《文镜秘府论●二十九种对》的研究

对联书法的起源及其他

对联起源考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