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对话2:“宝贝”组合-累并持续成长
12月是告别的月份,也是回首的月份,是与过去挥手,也是重整行囊的月份。
2022年,我们换一个方式来做年终总结 —— 与身边的伙伴展开真诚对谈,聊困惑,也聊坚守。
对谈之后,“此身、此时、此地”或许依旧是我们回应时代的最好方式之一。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到将来;凡此地(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等待想象中更好的境地。
第二期对话人
▍梁 俊(L)
毕业于水产养殖专业,服务过大型饲料企业。江湖人称“阿宝”,曾经想成为勇敢的海上战士,现在变成了一个混迹渔业社区的“浪子”。
“辛苦了”
B:梁俊,你来智渔也有好些年了吧?
L:是啊,到明年3月就满3年了,
B:那你这一年主要在忙哪些事?
L:主要是负责协助养殖部门推动与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有关的政策倡导和行业赋能工作落地,🔗上半年主要在“跑塘”核验一线数据,最近会比较关注海南省东风螺产业的现状。
L:你呢?你是不是现在机构里最资深的人了?
B:我来智渔还差4个月就5年了,除了韩姐、虹姐,估计就属我待的时间最久了吧。这几年的确参与了很多不同的项目,在汕头南澳岛上住过半年,🔗与鱿鱼捕捞渔民摸索渔业资源保护。后来就跟你一样,参与的是水产养殖相关业务,包括🔗罗非鱼、🔗石斑鱼的养殖提升项目、🔗水产养殖智能设备推广、🔗养殖数字化应用——巡塘宝的开发等,目前主要关注养殖尾水处理议题。
L:今年一年下来,我们确实也忙了不少事。回望过去一年,你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呢?
B:想跟自己说:“成长是日积月累,不是一蹴而就。关注当下的自己,着手于手上该做好的每一件小事,迷茫的时候更是如此。”
今年整体下来是6月份结束🔗水产养殖基础数据调查项目以后比较累,尤其刚开始着手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和政策法规研究时,会比较迷茫。首先要让各方关注到我们海南大量连片区内的小散户,如何适应新的环保要求下尾水排放管理的问题,但自己的积累也不是非常充足,切入点很难去寻找。后面,就是靠着团队大伙儿一点一点的摸索,在这个错综复杂的议题里寻找到一个个可能性。虽然这些“可能性”随时可能被推翻,但在这个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和转变的就是意识到“可能性”即使被推翻也是有价值的,每一次推翻都让我们向正确答案更进一步。你呢?
L:想对自己说:“辛苦了。”今年上半年在做🔗文昌水产养殖基础数据调查项目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忙,天天都在外面跑,而6月份项目刚结束的时候,又马上准备召开一场邀请各方一起识别海南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关键问题和难点的研讨会工作节奏比较紧张。下半年感觉稍微轻松一点,但就是偶尔紧急任务需要加班加点,例如支持文昌市治水办、镇政府等绘制养殖规划图等。
走过迷茫
B:那这一年来你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是什么?
L: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还是完成了整个文昌全域的水产养殖基础数据调查,还是觉得挺了不起。
L:你这一年有什么最开心的事情吗?
跑过一口口养殖池塘,核实一个个数据,田间地头、椰林树丛都留下了我们的身影。
B:在工作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状态最低迷的时候,墨德瑞特的梅华老师(智渔特聘机构顾问)给予了很多帮助,并进行了及时调整。她以职业教练辅导的方式,通过一个个的提问带我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当下的困惑,从自己出发,一步步挖掘属于自己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发现了很多解决当下困惑的答案其实就隐藏着在自己过往的经历中,而不是事事都要依靠他人直接给自己一个现成的答案,毕竟那是他人的答案,可能适合你,也可能不适合。
B:那你呢?有过特别迷茫的时刻吗?现在有了哪些新的突破?
L:回过头看觉得好像也没什么特别迷茫的事情。在做项目时,有时候团队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当时会觉得算了,有时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会被别人反驳,或者质疑时,也会退缩。但依旧还是很期待自己能把自己的观点、意见表述清楚,哪怕最后没有被采纳,能够把事情说清楚更重要。
相比于上半年,现在有了很多突破,尤其是心态上有了突破,即使偶尔遇到上面类似的情况,也会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有时表达上还是存在一定阻碍,不一定能把想表达的表达清楚。
L:我们今年也开始带人,开始转变成一个“管理者”,不知你是否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B:嗯,确实很困难。由于是第一次真正去“带人”,对于怎么帮助他人成长,最初会很有压力。比如,对于下发任务的交付成果,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就是困扰我的难题。标准太高的话,对方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这样一是性价比不高,二是对方积极性也容易受打击。但如果要求不严格,又担心无法给对方带来挑战,从而获得成就感,这中间对细节的把控需要自己一点点去磨练。
看到新的角度
B:那你今年,还有没有接触或学习了“新”的东西?有没有一些新的启发?
L:接触到的“新”的东西,主要是今年跟政府管理部门和基层工作人员的交流会比较多,会更加理解和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和处境,这是一些新的认识。在我们关注的议题领域,尤其是“政策最后一公里”落实的过程中,能更加理解各个利益相关方所面临的难题。
这些认知能帮助自己看问题更加立体,以前可能只是去关注最终结果,很容易就下一个判断,现在有了更多的角度。那你呢?
左图:今年上半年,梁俊有很多的时间都穿梭在各个村委之间。 右图:贝伟烈即将给主管单位、业内人士介绍养殖尾水的研究成果。
B:今年接触了麦肯锡的公益课程,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也让自己有新的框架去认识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虽然以前也有做过,但以前总是在对问题的理解上花了很多功夫,对问题的边界可能还没有搞清楚,效率也没有提升上来。麦肯锡的方法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有蛮大的帮助。同时,在跟梅华老师的沟通的过程中,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思考角度,尤其是自己原本以为没有答案的时刻,比如,你的上级会怎么看待这些,她最关注的是什么,怎么从问题跳出来以及自己的内驱力是什么,这些让自己受益匪浅。
团队支持
B:你觉得在我们的这些伙伴中,谁对你影响比较大?包括同事啊、打过交道的合作伙伴啊?
L:虹姐,看到她能将家庭和工作平衡好,觉得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另外是她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方法,让自己学习到很多,她在家里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夜里去完成工作,这种工作态度很能够感染到你。还有在工作方法上,一次我们跟政府部门要一些关键信息时,刚开始对方有顾虑不肯给,但虹姐变通了一下方式,就消除了对方的疑虑。
第二位是一位乡镇工作人员,在一些信息沟通上,每次他都会很及时地给我们反馈,以前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基层干部,而且他反馈的内容,很认真,对工作成果很负责,遇到问题的时也会主动沟通把问题说清楚。你呢?我猜你要说松哥?
B:哈哈,的确是松哥,梅华老师我提过多次就不说了。像松哥他一直能给团队很多的提醒和经验,不管是对政策的解读还是其他。有时,我们只是看到眼前的一些问题,松哥会提醒我们更适合做些什么,以及如何看到政策制定背后的深意。同时,松哥能够让大家去看到这里面,这个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让我们看清事实本身。
hi~ 还有你想看的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