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汇的那点收益够修复红树林吗——印尼Dringu渔村红树林项目参访
写在前面
被誉为“万岛之国”的印尼拥有1万7千多座岛屿和漫长的海岸线,孕育了全球最大的红树林区——红树林面积多达336万公顷,超全球总面积的1/5!在过去几十年间,印尼的红树林被大量清理,让位于以虾塘养殖为主的经济发展项目。消失的红树林不仅导致印尼海洋碳汇能力的降低和碳排放的增加,也让近岸渔场资源衰退,直接威胁到当地小型渔业(small-scale fishery)的健康发展。而失去红树林保护,沿岸渔村社区也在不断加剧的气候威胁中变得更加脆弱。
为此,印尼政府提出“到2024年,用4年时间完成60万公顷红树林修复”的宏伟目标。然而,现实的进展却十分缓慢——到2021年,完成量不足总任务的6%。究其原因,许多原先适宜红树林生长的区域已经被养殖场占据,而“退塘还林”涉及利益复杂,推进困难(这一点与中国、越南情况相似)。其次红树林复种需要大量资金,解决资金问题也是当务之急。
更重要的是,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涉及周边渔业和农业社区利益。如何有效保障当地生计,让社区参与到红树林的恢复和持续管理中来,将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是印尼红树林保护绕不开的挑战。
简单说,就是要能够找到地、找到钱,还要能够让村民看到收益。按照中国的说法,就是要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有效转化,做到“普惠当地民生”。
在这方面,印尼的NGO组织雅伽苏基金会(Yagasu Foundation)做了有益的探索。
2023年8月,智渔执行主任云虹、气候变化项目主任乔峰、以及海口火山田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心创始人周缘一同来到印尼东爪哇省,拜访了Yagasu基金会,以期深入了解他们的案例和工作模式。
Dringu渔村观察
在德林谷村项目对接人Heri的家里,我们席地而坐,边吃边聊。据Riza介绍,Yagasu与这个社区签署了20年的红树林种植合约。按照合约,Yagasu负责培训,村民小组则需按要求育苗、种植、观察长势和及时补种(红树苗的成活率不高,初期需要不断补种),Yagasu相应支付劳动报酬。在监督红树林长势方面,村民小组需要用手机定期拍摄生长情况并上传照片给Yagasu。Yagasu也会定期到现场跟进监督,每个月至少一次电话会议。如果Yagasu后期发现村民小组执行不力,则有权终止双方合作。
村子靠海的一侧是浓密葱郁的红树林
不远处的小苗是新栽种的本地红树品种
对于这些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问题,Riza表示,Yagasu的业务并不解决这类发展问题,他们也无能为力。当被问及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社区是否会提出一些诸如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Riza回应说确实有,他们也会量力而行地部分回应。但具体如何做,很遗憾,我们这次没来得及展开交流。
村旁边靠近海边的地方有几个颇具规模的虾塘。Heri说是外地人购买了村民的土地后发展的养殖。我们看到养殖的废水和居民区沟槽里的生活污水混合在一起,顺流汇入红树林和大海。养殖场四周被密密匝匝的竹排围挡起来,如此严密的“安保措施"似乎刻意要和当地社区保持距离?因为土地已经出售,这些土地上的虾塘收益很可能与当地村民的关系不大。但他们利用了当地的滨海资源,产生的污染排放则是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和消耗。讲到这里,Riza和他的同事也略显无奈。
栅栏后面是外地人修建的虾塘
Yagasu与社区的合作方式
我们很好奇,当年是如何启动这个红树林社区项目的。Riza表示,Yagasu在印尼各地都有办公室和项目组。Yagasu先从卫星地图上寻找合适种植红树林的地块,再派员实地考察以及评估和与当地社区合作的潜力。此后Yagasu会找到村里像Heri那样的”关键联系人“,讨论签署红树林种植协议的事情。这个过程会花较长的时间。至于村民内部如何动员参与,如何分配收入等问题,则交给村小组自主决策,Yagasu参与不多。
Riza反复强调,社区形成一致意见后,双方才会签合同,否则就“换个地方”。社区如果执行任务不力,Yagasu也会终止合同。在我们看来,Yagasu在选取合作社区时,巧妙运用了“淘汰机制” —— 通过实践验证,不好的就换,留下的通常就是合作比较紧密、工作成效理想的“有缘分”的社区伙伴。当然,这可能和“印尼的红树林资源丰富、可供选择的合作对象多”有很大的关系。
Yagasu的工作模式注重以结果为导向,关注对项目结果——即红树林种植情况的管理,而对社区内部的决策过程参与较少,细节问题更多是由社区自己协商解决。就像Bambang博士所言,他们把社区参与的模式程序化,做成了SOP(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包括:
►首先是识别社区点。既要有适宜种红树的地块,又要有有意愿参与的村民。
►其后,关键对接人会组织社区村民讨论并组成合作小组(Group)。在意见统一后,Yagasu与小组签署MOU和合同,明确双方职责。
►之后就是合同的执行。包括当地村民育苗种植、定期提交信息,而后Yagasu根据种植情况来支付费用。Riza也直白地称这个种树的过程为“hiring”(雇佣)。
红树林项目的“经济账”
Bambang博士给了我们一组数据:一英亩(acre)红树林平均每年可以产生40-50吨的CO2碳汇量,给到买家企业的价格是每吨碳汇售价是8欧元。剔除中间成本,其中约3-5欧元可以给到社区。由于项目符合CCB标准(即Climate, Community & Biodiveristy Standards),据说,这个碳汇销售价格已是普通价的翻倍。
Yagasu碳金融与红树林修复项目模式
这个收入平摊下来,对每户村民小组成员而言显然不是个大数。但因为这里村民普遍收入不高,为补贴家用,多少能挣点钱都是好的。更重要的是,村民每天生活在那里,出海和归来都经过那片地,育苗、种植和看护,显然对村民而言都不需要太多的额外劳动。
低成本使得Yagasu在不需要政府投入的情况下,利用自愿碳市场交易,再配一些公益资金(Bambang博士说目前碳汇收入还不能全部覆盖机构相关成本,仍需要一些公益资金的加持),就实现了红树林修复成本的覆盖,也一定程度提高了村民收入,并且现在可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从红树林面积增加的角度看,Yagasu的模式无疑是比较成功的。
当然,如果用可持续发展的高标准来看,这个项目显然远未从根本上改变村子的命运。德林谷村的诸多问题还亟待更深层次的变革和制度性安排加以解决,而这些都远超Yagasu这样一家环保NGO组织,抑或是蓝碳交易的能力所及。但无论如何,德林谷村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当地社区参与到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中来并且从中获益,不仅仅是符合“气候正义”的价值观,更是降低成本,让一个社会创新模式切实可行的关键因素。
hi~ 还有你想看的
本文由智渔原创,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得授权
作 者丨乔峰
排 版丨玉米脆脆鲨想第一时间看到智渔的最新动态
快按照以下步骤给我们加星标吧
⭐
感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腾讯公益基金会、
ME公益创新资助计划等对智渔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