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会计学术联盟(ID:KJXSLM),CSSCI期刊会计前沿;信息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公众号。
摘要: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研究样本,探讨了二代涉入对家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二代涉入会提高家族企业投资效率,并且这种影响在父辈家族主义观念较浓厚、二代能力禀赋较强的家族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代理成本和企业信息透明度在二代涉入对家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处于二代参与管理阶段和接收管理阶段的家族企业的投资效率会更高。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父辈家族主义观念越强,二代参与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二代能力禀赋越强,二代接收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本文为代际传承背景下二代如何影响家族企业投资效率等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管理启示。关键词:家族企业;二代涉入;家族主义观念;能力禀赋;投资效率摘要:本文使用2006~2019年中国168家银行的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银行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银行的盈余管理,尤其是增加利润的盈余管理。在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并控制内生性后,该结论仍然成立。另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银行盈余管理的效应在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收益率较低和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银行中表现得更加明显。最后,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时期,上市银行、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以及规模较大的银行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本文不仅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银行财务决策的研究,还深化了对银行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理解与认识,对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监管银行盈余管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贷款损失准备;银行盈余管理摘要:我国上市企业金融化发展当前备受关注,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以及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是推动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抑制和促进双重视角研究连锁股东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连锁股东可以有效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机制检验发现,连锁股东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与代理问题抑制企业金融化。扩展性检验表明,企业连锁股东具有金融背景、股权性质为国有企业以及委派董事时更有助于抑制企业金融化水平。此外,连锁股东对短期金融资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连锁股东在挤出金融资产投资的同时引致企业现金持有量与创新性资产的增加。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连锁股东与企业金融化的理论研究,亦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引导资金下沉实业、预防金融风险提供了经验借鉴。关键词:连锁股东;企业金融化;金融资产配置;融资约束;公司治理摘要:本文基于2013~2019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管理层能力对企业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在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能力越强的管理层越倾向于选择挖掘式创新战略而不是探索式创新战略,薪酬激励并没有显著改变管理层对创新战略的选择偏好,但是股权激励能够有效地推动有能力的管理层选择探索式创新战略;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有能力的管理层对挖掘式创新战略的偏好以及对探索式创新战略的规避都更加明显;《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颁布后,企业对探索式创新战略的规避程度显著降低,但仍有不少企业选择挖掘式创新战略进行创新活动。因此,企业要不断加强对管理层的选聘和考核,建立健全管理层激励与容错机制,以此提升企业的创新水平和创新质量。关键词:管理层能力;创新战略;探索式创新;挖掘式创新;高管激励摘要:除土地财政以外,地方税收构成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源,纳税大户往往在地方社会治理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有可能获取更多来自地方政府的补贴。基于2008~2019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企业的纳税能力对政府补贴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绝对数量上,纳税能力越强,企业获得的政府补贴数额越多;在相对数量上,纳税能力弱的企业从政府获得补贴更加困难,容易产生补贴不足,而纳税能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导致来自政府的补贴冗余。在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在财政压力大的地区,企业的纳税能力造成了更多补贴冗余现象。最后,企业获得的冗余补贴并未给企业带来未来经营绩效的改善,反而对低纳税能力企业获得政府补贴产生了挤出效应。本文从企业纳税能力的角度为政府补贴效率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关键词:纳税能力;政府补贴;补贴效率;补贴冗余;补贴不足摘要:本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考察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所在行业获得地方财政政策支持可以有效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偏重硬件项目制的政府补贴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但对高技能人才的倾斜相对不足,导致仅促进了创新数量的增长;偏向市场激励的税收优惠则可以同时克服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约束的负面影响以提升企业创新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本身获得政府创新要素倾斜较多或所处地区制度环境较不稳定时,政策支持分别发挥“锻长板”和“补短板”的创新效应。本文厘清了地方财政政策支持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为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优化提供了参考。关键词:地方财政政策支持;企业创新;政府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要素配置;创新质量摘要:多数文献认为投资者有限理性对经济运行和发展会产生负面作用,本文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情绪的作用,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7~2019年的数据,检验了投资者情绪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涨的投资者情绪总体上具有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缓解融资约束是投资者情绪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渠道,但高涨的投资者情绪也会加剧代理冲突,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从侧面反映出融资约束仍是制约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异质性检验表明,该效应在非国有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以及内部控制质量较高的企业中更加明显。总体上看,乐观的投资者情绪确实有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当重视投资者情绪变化给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影响。关键词:投资者情绪;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代理成本摘要:住房的获取成本及其效用随着家庭生命周期的演进而发生变化。住房债务作为家庭解决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是否会随户主年龄增长而产生变化?对此,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增长,户主对住房债务的态度由偏好转为厌恶,拐点出现在30岁。机制分析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和风险偏好在户主年龄对家庭住房债务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家庭是否承担住房债务及债务规模的拐点因家庭收入、房产数量和有无未成年子女呈现出明显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住房债务资金渠道方面,户主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通过民间机构借款。细分群体来看,低收入家庭及多套房家庭选择亲友借款的概率更高,而有子女的家庭会优先选择亲友借款,其次选择民间机构。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贯彻“房住不炒”的基本思路,保证家庭的合理性住房资金需求,进而缓解住房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参考。贸易三元边际与国民福利
——基于多产品异质性企业视角的模型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分析了贸易三元边际的多边福利效应。该模型允许企业内产品种类发生变化,能够对两种主流的贸易扩展边际概念(企业与产品)进行合并建模。研究发现,对于出口国而言,贸易扩展边际是促进其国民福利的主要原因;对于进口国而言,贸易集约数量边际促进其国民福利,但贸易集约价格边际会阻碍其国民福利。此外,本文探讨了上述福利效应的影响因素,并引入“进入边际”进行模型分析。这些结论对我国未来的贸易政策选择具有参考意义。关键词:贸易三元边际;福利分析;多产品异质性企业模型自由贸易试验区与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基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经验分析
摘要:本文以上海自贸试验区为例,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和海关的微观数据,采用序列匹配和双重差分的识别方法,探究了自贸试验区设立对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及机理。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设立显著促进了所在区域内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验证了自贸试验区对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分析显示,自贸试验区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同业竞争两种方式,推动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此外,自贸试验区对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高技术型企业以及生产差异化产品企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结论对我国自贸试验区设立和出口贸易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关键词:自贸试验区;出口产品质量;融资约束;同业竞争;双重差分模型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劳动配置效率
——基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
摘要:劳动力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配置效率对于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地区劳动力市场视角出发,利用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关税数据,通过构建地区层面的中间品关税指标和企业层面的劳动错配指标,实证检验了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优化作用,在考虑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主要通过厚劳动市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异质性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劳动配置不足的企业、民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沿海地区企业的劳动配置效率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流入均起到了拉动作用,并且对高技能劳动力的吸引力更强,这进一步验证了本文影响机制的有效性。关键词:中间品贸易自由化;资源错配;企业劳动配置效率;厚劳动力市场;技术创新中国区域碳市场价格联动与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信息溢出视角
摘要: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迫在眉睫,在信息溢出视角下深入探究中国区域试点碳市场间价格联动和风险溢出效应能够为构建全国统一碳市场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本文运用溢出指数模型对2014年6月19日至2021年5月31日中国七大试点碳市场间收益率和波动率的溢出效应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碳市场整体收益率溢出水平较低,平均溢出指数为10.30%,收益率溢出方向具有非对称性,北京和湖北碳市场具有较强的碳配额定价影响力;我国碳市场整体波动率溢出水平相对较高,平均溢出指数为17.40%,北京、天津和湖北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溢出者,上海、广东、深圳和重庆碳市场是风险的净接受者;碳市场收益率和波动率溢出指数具有时变性、波动性、不确定性和周期性,其中收益率溢出指数在15%~39%之间变动,每年6月履约期前后都会经历一次先上跳后下跌的周期性波动,波动率溢出指数在24%~69%之间变动,每年从履约期前到履约期后,呈现出“前峰—中谷—后峰”的“M”形周期性波动趋势。关键词:碳市场;信息溢出;溢出指数模型;收益率溢出;波动率溢出WINTER
关注会计学术联盟
为财会人智慧成长赋能
超17万高端财会人关注
前沿.会议.招聘.本硕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