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不吃药不打针,学起来!
夏季是呼吸道疾病、肠胃疾病等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小儿抵抗力较弱,一不小心就会“中招”。每每打针吃药,对于家长和患儿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今天康大夫给大家推荐一种不用打针吃药的治疗方法——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通过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穴位,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一种安全、方便的传统疗法。
小儿推拿主要适用于年龄在半周岁至9周岁以内的小儿,且年龄越小推拿效果越好。
小儿推拿的优势和特点
◐ 见效快、疗效好。尤其对于消化道疾病效果更佳。
◐ 无毒副作用。推拿是一种有利无害的治疗方法,属于“无创伤医学”和“自然疗法”。
◐ 治病去根,不易复发。根据中医基本理论,针对病因,通过手法施术,能达到治病去根的目的。
◐ 小儿易于接受。能够消除如打针、吃药等其他治疗方法,给小儿带来的恐惧心理。
◐ 预防保健,方便易行。小儿推拿操作简单,只依靠医生的双手,就可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健康的小儿如果经常进行保健推拿,还能够增强体质。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
呼吸系统疾病:小儿感冒、发烧、肺炎咳喘、哮喘等;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厌食、腹痛、腹泻、呕吐、便秘等;
泌尿系统疾病: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遗尿、癃闭等;
一些疑难杂症:如小儿肌性斜颈、脑性瘫痪、小儿麻痹后遗症、智力低下等。
注意:皮肤发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及生有疥疮者,局部不宜推拿。有创伤性出血或皮肤破损者不宜进行推拿。
温馨提示
不是所有小儿推拿都可以天天做的,要分具体情况来定。家长不要胡乱的在网上学习,最好找专业的医生帮宝宝进行推拿,以免给宝宝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推荐6个常用的保健穴位
1
摩腹——养胃又开胃
主治:和胃止痛,健脾助运,降逆止呕,止泻通便。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恶心、腹泻、便秘等。
定位:腹部。
方法:用掌或四指旋摩腹部5-10分钟。
2
揉板门——健康宝宝不积食
主治:健脾和胃,消食化滞。板门推向横纹调肠止泻,横纹推向板门降逆止呕。主治积食、腹胀、食欲不振、疳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
定位:双手手掌大鱼际。拇指下方,手掌肌肉隆起的地方。
方法:用指指端揉板门100-300次。
3
拿肚角——宝宝腹痛不求人
主治:止腹痛要穴。主治寒性腹痛、伤食腹痛、腹泻等。
定位:脐下两旁大筋。
方法:用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用力拿捏肚角3-5次。
4
开天门——让宝宝不再打蔫儿
主治:醒脑祛风,镇惊安神。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惊惕不安、惊风、呕吐等。
定位: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也就是额头的正中线。
方法:双手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天门30-50次。
5
推肺经——让宝宝的肺清新舒爽
主治: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定位:双手无名指指面。
方法:用拇指螺纹面旋推肺经100-500次,叫做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肺经100-300次,叫做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合称推肺经。
6
捏脊——给宝宝健康和未来
主治:清热解表,强身健体。推脊重在清热,捏脊功擅健体。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定位:大椎(颈后平肩的骨突部位)至长强(尾骨端与肛门连线中点处)成一直线。
方法:用捏法自下而上操作。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一般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安徽省针灸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推拿门诊
△ 门诊简介:通过穴位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感冒、咳嗽、发热、腹泻、便秘、夜啼、自汗、盗汗、遗尿、不寐、肥胖、厌食、呃逆、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近视、脑瘫等疾病。
△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8:00-11:30,14:30-17:30),周六上午(8:00-11:30)(门诊三楼儿科)
△ 夜间门诊:周二晚间18点至21点(门诊二楼推拿科)
【热门阅读推荐】
孕妇睡姿丨战胜压力肥丨挂号技巧丨跺脚“奇效”丨胆囊炎丨正确吃粗粮
主编∣陈旭 责编∣王肖 组稿∣王津淼
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技术支持∣安徽今日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声明:凡转载“健康安徽HealthyAnhui”稿件,请注明出处。
在看你就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