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出窍是怎样一种体验? | VR心·潮
virtual is the future reality
虚拟,最真实
虚拟现实,进行时,正当时。
作为一种沉浸式、富媒体的信息技术,VR对人的可能影响是多层面的。腾讯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心理学VR LAB实验室联合组建VR心潮联合研究项目组,把关于VR对人的影响的研究精心整理,提取出我们认为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在“VR系列研究”专题中相继呈现给大家。
以下是本系列文章的第二篇
欢迎持续关注
Keyword: 离身体验;身心关系
“你的身体
其实并不是你的身体
他借助于你的意识而存在
却并非一直与你的意识在一起”
—— 改编自纪伯伦《你的儿女其实并不是你的》
你有尝试过换一个角度观察自己吗?——就像排在你身后的人一样,看着你后脑勺上稀疏浓密的头发;或者是就像你对面的那一个人,对着你漂亮的黑眼圈眼袋大眼睛露出迷人的微笑——直接的观察而并非借助于镜子。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因为不借助于任何光学仪器,我们人类的眼睛只能展示出我们面前的世界,除非……你真的可以灵魂出窍。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玄学问题,科学界对灵魂出窍这种传说中的神奇体验也非常感兴趣,因为对它的研究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了解大脑是在如何表征我们的身体。
在科学界,灵魂出窍又称之为离身体验(out-of-body experience, OBE),是指个体在清醒的情况下,从真实身体之外的一个地方看到自己的身体的一种体验——即意识中心位于物理身体之外,体验者从其他人的视角来观察自己(Ehrsson, 2007)。离身体验曾经在大量的大脑功能失调的临床案例中被报道过,比如说中风,部分癫痫发作,毒品滥用等。但是借助于VR,我们能够更加正常且健康地“灵魂出窍”,看到自己的身体在另一个地方。
“ 我觉得我站在自己后边 ”
根据2007年Science上的一篇报道,第一个采用实验方法让正常人产生离身体验的是伦敦大学学院的Ehrsson。在他的实验里,被试坐在上图中的椅子上,戴着与身后摄像头相连的虚拟现实头盔,从而能够通过VR看到自己的背部。
实验者位于被试和摄像头之间,使用两个塑料棍,根据被试所属的组别——同时或不同时地——戳被试的胸和摄像机稍微偏下的位置。研究者猜想,当被试从摄像机的视角得到的视觉内容和被试身体感受到的触觉反馈同步一致时,被试会产生离身体验,也就是以为自己正站在摄像机位置处,看着另一个自己的背影。
实验结果证明了研究者的这一猜想。视觉-触觉同步组的被试相比起不同步组的被试,报告了更加显著的离身体验,而且除了被试自己的主观报告外,研究者还采用了皮肤电的测量手段,测量当虚拟的身体被铁锤所“伤害”时被试的应激情绪反应。当研究者假装将锤子砸向摄像机时,同步组相比于非同步组,被试的皮肤电更高,这说明同步组的被试更可能误以为锤子是向自己砸来的。
在这个研究中,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同步刺激,被试承认看到的是自己的身体,但同时也会对没有砸向自己身体的锤子有生理反应。这个有趣的结果证明了VR情境的确会让被试感受到意识游离在身体之外。
“ 我和我对面的朋友身体互换了 ”
上述研究所诱发的离身体验都是让被试从身后观察到了自己的身体,从而带来了自己的意识游离在真实身体之外的感受。其实在2008年,一个来自瑞典的研究团队甚至还利用VR做到了让被试从自己的对面(与自己握手的那个人的视角)观察自己,觉得自己正在和自己握手,就好像和对面的人互换了身体一样。
在实验中,被试戴着与摄像头相连的VR头盔与主试面对面握手,而摄像头则是在从主试的视角记录的两个人握手的画面。被试能在VR中同时看到自己和主试的身体,但却是以主试的视角。让被试和主试以相同的频率握紧手掌和放松,反复约2分钟,被试会觉得主试的手才是自己的,自己的意识存在于主试的身体之内,正在和自己的身体握手。当刀逼近主试的手的时候,相比起逼近自己时,被试甚至会出现更大的生理反应。
VR中,不一样的身心关系
回顾了上述两个研究,VR的的确确让我们做到了,从自己的身后或者是从自己的对面,来观察自己,并且由此带给了被试强烈的离身体验。这类研究中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要让被试从另一个视角看到自己的身体。因为这个视角并非我们正常的看自己的视角(比如镜子,或者是转动头部看自己的身体),所以被试会产生一种意识与真实的身体脱离的感觉。
第二,在Ehrsson(2007)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同步视觉刺激和感觉刺激,被试并不会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这不仅表明了多种同步刺激对唤起身体拥有感的重要性,同时也启发了研究者们,如果采用同步刺激等方式,被试还会不会对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虚拟身体产生拥有感, 而我们拥有了的虚拟身体又会给我们的态度行为带来怎样的变化。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对此做进一步的讨论。
学界一直对大脑是如何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表征充满兴趣:当我们拿着一杯咖啡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会觉得手是属于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咖啡杯不是呢?这两个研究告诉我们,人对身体的自我意识感知可能是建立在身体所接受到的多种同步的刺激上的。
而离身体验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有理论认为,离身体验或许是大脑用来减少躯体信息的一种方式,是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对死亡的一种反抗,这种反抗则体现出对拯救力量的渴望。有研究表明,出现离身体验频率更高的人,通常会特别会渴望力量,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Irwin, 1981)——“那些在绝境中挣扎,等待奇迹拯救,且陷入离身体验中的人,常常会在极致真实与极致幻觉中迷失”。而在VR的帮助下,正常状态下的个体也产生离身体验。我们甚至可以合理地假设,VR带来的“灵魂出窍”可能还会反过来影响体验者的成就动机。
此外,离身体验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这或许会提高获取空间知识的能力和我们的观点采择(perspective-taking)能力,即从其他人的视角来想象和表征物体的能力。有研究表明,如果让被试想象离开自己身体的视角(out-of-body perspective),被试会有更快的空间信息加工速度。他们能够更快地指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方位距离关系,尤其是在自己不熟悉的场景中(Amorim, 2003)。如果利用VR而非仅仅借助于想象,更好的沉浸感会让离身体验更加真实,从而可能会在提高空间信息加工速度和观点采择能力上有更好的效果。
甚至,在VR世界中体验灵魂出窍,或许改变我们对身体和意识关系的感知与认知:意识不一定存在于自己的身体之内。虽然现如今离身体验的临床报道都是与大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但是这种研究的局限完全可能是由于千万年来人类观察自己身体视角的固化。等VR走进大众的生活,离身体验也不再被作为一种玄学想象被神秘化,我们便能理解,身心分离其实并不是一件稀奇古怪的事情。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通过VR摆脱身体的束缚,拥有一个更加自由的“灵魂”。
参考文献
1. Amorim, M. A. (2003). " What is my avatar seeing?": The coordination of" out-of-body" and" embodied" perspectives for scene recognition across views. Visual Cognition, 10(2), 157-199.
2. Ehrsson, H. H. (2007). The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out-of-body experiences. Science, 317(5841), 1048-1048.
Irwin, H. J. (1981). The Psychological Function of Out-of-Body Experiences: So Who Needs the Out-of-Body Experience?. The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69(4), 244-248.
3. Lenggenhager, B., Tadi, T., Metzinger, T., & Blanke, O. (2007). Video ergo sum: manipulating bodily self-consciousness. Science, 317(5841), 1096-1099.
4. Petkova, V. I., & Ehrsson, H. H. (2008). If I were you: perceptual illusion of body swapping. PloS one, 3(12), e3832.
5. Slater, M., & Sanchez-Vives, M. V. (2016). Enhancing our lives with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 3, 74.
——本期作者——
VR心潮·研究员 李蔚
浙大心理学系在读,一边吃喝睡,一边码代码看文献,想这样继续和心理学相爱相杀到博士~
”[S-Tech往期系列专题回顾]
“VR心潮”系列研究
“SNF社交斋戒”系列研究
前序篇1:为什么你就是对手机拿得起却放不下?
前序篇2:社交网络让我们更孤独?尚!无!定!论!
前序篇3:说碎就碎的玻璃心,百口莫辩的社交网
“微红学”系列研究:
“音乐与互联网”系列研究:
技术篇:《用技术豢养你尊贵的耳朵》
人物篇:《互联网对音乐人做了什么?!》
社交篇:《民谣爱分享,古典很低调? 》
“探微:科技与人”系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