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错了!”海底捞张勇承认对趋势判断有误,拖累业绩

矛石 调料家 2023-04-14
日前,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在一次交流会上表示:“2020年6⽉份我判断疫情在9⽉份就结束,但是直到今天为⽌,我们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店还受疫情影响开不了。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我进⼀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份了。”


从近期整个餐饮行业及其与之密切相关的调味品行业来看,对趋势判断错了的何止张勇,只是他直面了自己的失误。显然,这也间接承认了海底捞业绩下滑除了疫情之外,与之快速扩张的密切关系。

其实,及时发现错误并给予纠正,这不仅是连锁餐饮行业要解决的问题,对调味品企业依旧如此。

快速扩张与稳步增长的平衡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餐饮企业百强和餐饮五百强门店分析报告》显示,海底捞首超金拱门(麦当劳)排名第二,而同为上市企业的呷哺呷哺和九毛九分列第19位和第26位。

提及快速扩张,海底捞首当其冲。在2017-2019年,海底捞新增门店数量仅为97家、193家、302家,但2020年海底捞全年新增门店数量超过前两年的总和,达到544家;而2020年,呷哺呷哺及凑凑分别新增门店91间和38间;九毛九则缩减了41间九毛九餐厅(主打西北菜),但新增了逾100间太二餐厅(主打酸菜鱼),并开设了两家怂重庆火锅厂(火锅)和太二前传(川菜)。


但快速扩张并未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收入。2020年,海底捞实现收入286亿元,同比增长幅度为7.8%,但是它的净利润却只有3.09亿元,同比下降超过了86.8%;呷哺呷哺实现收入54.55亿元,同比减少9.5%,净利润183.7万元,同比减少99.4%;九毛九的收入为27.15亿元,2019年同期为26.87亿元,同比微升1%,其中有19.6亿元是太二创造的,占比70%,权益股东应占年内溢利为1.24亿元,2019年同期为1.64亿元。

同时,快速扩张也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大幅增加,以海底捞为例,2020年,海底捞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增长9.1%至122.62亿元;员工成本同比增长21.1%至96.77亿元,财务成本同比增长88.2%至4.46亿元。另外,物业、厂房和设备等各类非流动资产也快速增加,从2019年的76.9亿元涨至2020年的120.64亿元。高额的成本也直接拖垮了海底捞的单店盈利,2017年至2020年,海底捞单店净利润分别为437.4万元、353.9万元、305.6万元、23.9万元,降幅明显。


管中窥豹,其他两家餐饮上市企业应该也好不到哪里去。

并且,疫情的好转也没能让各大餐饮企业的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2016年-2020年海底捞的平均翻台率分别为4.5次/天、5.0次/天、5.0次/天、4.8次/天以及3.5次/天,且近日有海底捞公司内部人士向券商透露4月份餐厅翻台率不到3次/日。据国信证券测算,3次/天的翻台率是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也就是说在4月份,海底捞餐厅已经呈现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呷哺呷哺的翻台率也从2018年的2.8次/天降到2020年的2.3次/天。

对于扩张,张勇在上述交流活动中也坦言:“餐饮行业是传统行业,有边界,不像互联网企业业务范围越大,成本越低。我们餐饮企业开两家店赚钱,开三家店可能就赔钱。开店多了能增收就不错了,更可能连增收都没有。大家神话海底捞了,我本人非常反感。你们要理性,投资要谨慎。我常常讲,要想知道什么是名不符实,看看海底捞就知道了。所有餐饮企业面临的困难,我们同样面临;所有餐饮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依然没有解决。盲目扩张的事情肯定会发生,一旦我整合好现在的门店,我还会扩张,因为这是我的使命。稳定了我就冲锋,不稳定了我就稳定,稳定下来就再冲锋,直到海底捞倒下来为止。”

实然,加速扩张是餐饮连锁企业必须要坚持的发展路径。据美团发布的《中国餐饮大数据2021》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进程不断加快,餐饮连锁化率已由2018年的12.8%增长至2020年的15%。从连锁品牌的不同门店数规模分布来看,万店以上规模的餐饮连锁门店数占比从2018年的0.7%增长至2020年的1.4%,仅三年时间占比翻倍。足见中国餐饮正在跑步进入“万店时代”。

只不过,在连锁化加速进程中,餐饮企业快速扩张与业绩稳步增长之间如何掌握好平衡,就需要企业主自己来掌握了。
 
对趋势的误判在调味品行业依旧存在

在调味品领域,对于趋势误判主要体现在C端层面的零售渠道,尤其是在跨年前后两个季度最为明显。

前面的推文中(相关阅读:“阵痛期”之后,火锅产业或将迎来变革时代)我们已经有所提及。此前疫情带动的家庭端消费的非常态增长,导致大部分调味品企业对今年一季度的市场形势的判断有所失误,这也是我们在终端上看到大部分产品的货龄较大的主要原因。

另外就是企业对家庭消费的过于乐观,因此往终端的压货力度加大。其实,随着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巩固,2021年以来我国餐饮业的市场活力逐渐提升,消费潜力持续释放,餐饮市场稳步复苏。1至4月份,全国餐饮收入达到13973亿元,同比增长67.7%,增幅领先于全社会零售销售总额增幅38.1个百分点,其中线上餐饮收入3106亿元,同比增长72.7%,市场规模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同期水平。

而餐饮市场的活跃也削弱了家庭消费对调味品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餐饮渠道占比较重的企业进入2021年后,市场表现形势要好于C端市场偏重的企业。


除了消费市场的变化之外,渠道变化也值得注意。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新兴渠道变化外,根据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中,50%调味品的销售渠道为餐饮业,20%的产品销售给食品加工业,30%调味品通过家庭零售渠道销售出去。而在以往的认知中,调味品销售渠道餐饮、工业、家庭的占比分别为4:3:3或者4:3.5:2.5。

当然,不同的调味品品类渠道占比有所不同。比如复合调味料,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复合调味品消费主要集中在餐饮消费和食品加工,占比分别为45.1%和30.7%,家庭消费占比仅为24.2%。

除此之外,调味品行业是否存在扩张速度过快的情况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在市场开发力度还是在产品品类扩充维度,尤其是上市企业的表现都更为激进。

一方面,企业应该考虑在巩固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如何让新增市场快速成长,为企业整体业绩增长出力。单纯压货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有激发潜在矛盾的可能。而更应该在经销商终端开拓、终端服务、产品动销等多个层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另一方面,坦率的说,目前国内调味品消费市场整体依旧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而在企业层面却层次不齐,大的有像海天这样的百亿级巨头,但更多的还是规模不足5亿元甚至更低的中小型企业,加之调味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算高,无形中也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而市场要呈现良性发展,除了要有龙头带动,在产品层面更应该考虑消费者在什么渠道、什么场景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看什么产品卖得好大家都卖什么。

但我们终究还是要坚信,调味品行业依旧是条好赛道。据艾媒资讯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调味品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950亿元,同比增长15.3%,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只不过,面对新的消费变革和市场竞争环境,不论对于餐饮行业还是调味品行业来说,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到来。

注:图片来自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文中数据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 END ·


往期精彩荐读:


行业探讨/新闻线索/采访/转载  |  微信:sanshao520875

商务合作 | 电话/微信:1354001173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