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文化|古代蜂蜜及衍生物祭品
前情回顾:
源远流长的长白蜜蜂文化(十四)
——古代蜂蜜及衍生物祭品
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 葛凤晨 陈东海 历延芳
古代,长白山人的祭祀活动项目较多,民间百姓祭祖、祭神、祭天、祭山、祭江、祈雨、跳神等所用的祭品中,蜂蜜是其主要品种。最初人们以采捕的天然混合蜜、蜡为祭品,后来人们将蜂蜜分成不同品种,并以蜂蜜为配料加工成多种食品,从此使蜂蜜祭品品种丰富起来。金代,蜂蜜、蜜糕、蜜渍山果、涂蜜茶食等都是民间较为流行的祭品品种。清代统一东北之后,蜂蜜祭品有了新的发展,朝廷官方的祭祀活动频繁,使用蜂蜜做为祭品的规模较大,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记载。盛京三陵(永陵、福陵、昭陵)每年进行4~7次大祭(清明、中元、冬至、岁暮等)每月进行2次小祭(初一、十五),每次祭祀都少不了蜂蜜或蜜制品。三陵祭祀活动每年需要蜂蜜3100斤,永陵每年4次大祭用蜜320斤。除此之外,还有祭长白山神、松花江神、庙坛诸神等活动,每年都用很多蜂蜜祭品。为了满足蜂蜜祭品及宫廷食品、礼品的需要,朝廷内务府在吉林设打牲乌拉采蜜三旗,盛京内务府和三部(礼部、户部、工部)设官庄蜜户,在长白山区拥有上千个蜜丁从事采蜜养蜂生产。就是在满清朝廷进关之后,皇宫祭祀活动和食用的蜂蜜仍由长白山采蜜机构供给。此后,朝廷在东北的三陵祭祀由盛京礼部掌管,盛京礼部不仅负责每年向三陵供应蜂蜜等祭品,而且还负责清朝廷其它陵寝蜂蜜祭品的供应。嘉庆十六年供给东陵和西陵祭祀用的蜂蜜9359.8斤,蜜饯乌梨545.8斤;清朝末年盛京礼部向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等16处陵寝年供应蜂蜜13414. 斤、白蜂蜜1168斤、白净蜂蜜1180斤,共15762.3斤,供应蜜饯乌梨988斤。由此可见清代朝廷陵寝蜂蜜祭品的用量之大。
做祭品的蜂蜜,要经过熬制、沉淀或过滤,分类使用,多应用红蜜、白蜜、清蜜等品种。宫廷祭祀用的蜂蜜要先装在铜壶内,然后将蜜分别放在盘内或祭品容器内,与其它祭品配合摆放在供案或供桌上。清代红蜜做为祭品不仅恭奉在庙坛佛像前,而且还要用其浴佛,据《满洲祭神祭天典4礼》记载,四月初八日皇宫举行佛诞,祭祀活动,佛前供以椴叶饽饽、红蜜等祭品,然后将大内(皇宫)所备红蜜及诸王送来上供之蜜各取少许,放于黄瓷浴池内,以净水搅匀请佛于浴池内“沐浴”,此称“浴佛”。
古代,满族先世信奉萨满教,有病必跳神,祭神的供桌上有一种称“飞石黑阿峰”的祭品,此乃用粘米粉和豆粉加工制成的色黄如玉,外层涂以蜂蜜的糕状食物,不论贫富,跳神必备此祭品,跳完神要立即将“飞石黑阿峰”祭品分给邻里和亲友,以全部食净为吉祥。清代,在官府和民间流传一种蜜供祭品,满人称“萨其马”。蜜供是以油煎蜜渍之小长方面条粘成的食品,高1~5尺不等,内部空心,具有方圆两种形状。除夕或节日祭祀场合多制备蜜供祭品。清朝后期蒙古那王府过年供坛祭品中有5碗5尺高的蜜供,这种蜜供制品后来发展为风味小吃,流传至今。蜜制祭品还有蜂蜜印子或白蜜印子,在皇宫祭祀场合的供桌上一般摆2盘,每盘60个;大蜜炸,中蜜炸以及蜂糕饽饽、蜜果子、涂蜜打糕等都是供桌上不可缺少的祭品。雍正二年宫廷过年,制作供桌祭品,每桌用蜂蜜5斤。此外,蜜渍山果也是满族各种祭祀场合的祭品。据史料载,盛京礼部所属官庄果园10余处,每年交纳的果品中有蜜饯花红六石二斗。盛京三陵每年需用蜜饯山楂和蜜饯花红各147斤。雍正年间,在寿皇殿恭奉圣祖仁皇帝(康熙)的众多祭品中有蜜果9碗、乾果9碗,每月更换一次,长期供奉。
古代,蜂蜜祭品在东北民间和官方广为流行,从简单的原始蜜发展为较多的以色、质分类的品种和加工食品、糕点、蜜果等品种,应用范围和用量由小到大,在清朝达到高峰期,逐渐演化为蜂文化的内容之一。蜂蜜祭品客观的反映了东北各民族的先世喜食蜂蜜的传统习惯源远流长,也显现了长白山蜂产品以采捕、食用向加工利用途径发展的悠久历史。
原载《蜜蜂杂志》,未完待续
精彩链接:
长按二维码,欢迎关注吉林蜂研微信公众平台
平台功能
发布蜂业信息
传播蜜蜂文化
介绍优良蜂种
推介科研产品
宣传蜂类授粉
进行研发推广
践行科技扶贫
建设生态产业
蜂研蜂采
文/泽华
吉地松江续长白,
林葱椴黄应香槐。
蜂飞促农提质效,
研发扶贫保生态。
创制良种遍华夏,
新锐熊蜂授粉来。
发掘乌拉蜂文化,
展翼启航百花开。
责任编辑:小蜜 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