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口的海防史(中)

汉疆唐土 方舆论坛 2023-03-16
续前文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口的海防史(上)


1644年,满清入关,明清易代。

1646年,清廷设协镇定海总兵,管辖定海水师营,驻定海(治今镇海)。

1649年,协镇定海总兵改称宁绍台温总兵,仍驻定海(治今镇海)。

1683年,明郑政权降清,中国东南沿海战乱结束。

1684年,宁绍台温总兵府移驻舟山。同年,宁波对外开放,清廷在宁波设立浙海关,专收海外船舶货税。

1687年,康熙皇帝改舟山岛为定海县,将原来的定海县改名为镇海县,此后镇海的地名固定下来,与今镇海地名再无分别。同年,定海水师营改称镇海水师营,设参将统领。

1695年,清廷分设浙海关署于宁波及定海两地,令监督往来巡视。

1757年,浙海关停止征税,浙江不再对外开放。

浙江省域,繁华富庶之地多在浙北、浙东。浙江海防,舟山岛是浙江的海防屏障,镇海口是浙江的海防门户。因此就浙江海防而言,守住镇海就可守住宁波,守住宁波就可守住浙东,守住浙东就可守住浙江。与明朝将浙直总兵府、宁绍台参将府、备倭都司府都设在镇海不同,清朝因为闭关锁国,镇海口的海防级别降低。根据光绪版《镇海县志》的记载,清廷的镇海水师营,驻扎镇海县城,由参将统辖守备、千总、把总、外委等官员一十四名,兵一千一百五十五名。除内守县城外,其余分防沿海陆汛及轮巡新设海汛。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同年710日,从广东北上的英舰开始封锁镇海甬江口。浙江提督祝廷彪扼守招宝山,募渔船数百艘,分布隘口。711日,英舰直窥镇海;16日,小股英军登陆,被守军击退;英舰开炮,乡勇被击死200余人。

1840年,823日,钦命钦差大臣伊里布抵达宁波。其后,伊里布私下与英军签订浙江停战协定,又遣散乡勇,裁撤海防军,由此激起浙江民愤,也引起道光皇帝不满。

1841210日,裕谦代替伊里布为钦差大臣。227日,裕谦驰抵镇海,布置防务,调各路军不下2万。

鸦片战争中,清廷两任钦差大臣(伊里布、裕谦)皆驻节在镇海城,而不是省城杭州,再度突显镇海在浙江海防的重要性。

1841320日,英舰“佩斯汤基·伯曼基”号船长威林士得在甬江口的峙头斢岙洋被乡民诱捕,解送镇海大营,裕谦下令斩杀。

53日,林则徐离粤赴浙,以四品卿衔效力镇海军营。从610日抵达镇海—714日离开镇海,林则徐常常早出晚归,风餐露宿,仅招宝山一地就四度登临。他观招宝山、金鸡山、甬江口的海防形势,察看新旧炮位的地利位置、火炮射击范围、督造新炮、检查添筑防御工事,为镇海口各处的海防出谋划策。

镇海之战前,清廷在镇海的海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在甬江口北岸的军事要地招宝山,清军在山顶的威远城置炮驻军,还在山下的钩金塘新建炮台;由浙江提督余步云率兵1000余驻守。在甬江口南岸的金鸡山,山顶建军营;山的北麓建大型军堡,内置火炮;由狼山镇总兵谢朝恩率兵1000余指挥。在甬江口,清军沉石堵江,使江口水道变窄,以阻止英舰闯入;同时在镇海县城东南的拦江埠,南北各建炮台一座;北拦江炮台,配国产前膛铁炮7门;南拦江炮台,置国产前膛铁炮6门;由衢州镇总兵李廷扬率兵1000余驻守。宁绍台道鹿泽长率兵1000余守镇海县城。当时镇海一带守兵仅4000余名,共配置国产前镗火炮157门,其中铜炮67门。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制造的前镗火炮

184110月,镇海招宝山威远城被英军摧毁

鸦片战争中,英军使用的前镗火炮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中英镇海之役时的英军进攻路线图

1841年10月1日,英军再陷定海,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三总兵战死,5800余清军溃败。定海失陷,镇海危急。

10月9日,2000余英军乘军舰由定海驶向镇海。

10月10日黎明,英军第二纵队第49团步炮兵440人,携炮4门在笠山前抢渡登陆;第一纵队步炮兵1040人,携炮6门从钳口门登陆。两路英军向西边的金鸡山营垒夹击。谢朝恩率部阻击,不幸中炮落海牺牲。副将钟祥、游击托云保率全营士兵与英军力战,终以腹背受敌、伤亡过半,金鸡山遂陷。11时,英舰发炮猛轰招宝山上的威远城,英军第一纵队700余人在钩金塘登陆。另一路沿仙人洞向山巅仰攻威远城,提督余步云畏敌、弃炮台逃跑,守兵溃散。在甬江口,衢州镇标游击林亮光因战败投海殉难。

金鸡、招宝两山失守,英军随即从招宝山顶架炮轰击镇海县城,守城清军溃退。绝望之下,裕谦投泮池自尽,被亲兵救起;后又乘人不备仰药而卒。下午2时,镇海城破,县丞李向阳自缢殉职;此役殉难者尚有守备王万隆、把总汪宗宾、解天培,外委林庚、吴廷江等。

裕谦投水自尽的镇海泮池

镇海沦陷后,浙东海防门户大开。英军立即溯甬江西上,进犯宁波。1013日,英军司令巴加率战船8艘,载兵700余人,进抵宁波城下。余步云再度弃城而逃,英军在宁波掠得可供食用2年的谷物和12万元的纹银。

随后,英军又以宁波为基地,出兵劫掠周边的余姚、慈溪、奉化,英军将劫掠的货物装满战船,运回宁波。之后,英军主力撤出宁波北上,但是留有一支部队占据镇海口的招宝山。

长期的闭关锁国,清军高层军事思想落伍,武器装备落后、军队战斗力低下,远远落后于当时的英国军队,由此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不是意外。

1842829日,《南京条约》签订。1011日,盘踞在招宝山一年之久的英军撤往舟山。宁波、镇海、定海在时隔85年后再度对外开放。

1854年,清廷于招宝山的东岳宫侧修建昭忠祠,纪念裕谦等殉难者。(昭忠祠现已不存)。

太平天国在1851年造反,于1853年攻占并定都南京,地处浙东海防要地的镇海也遭受了冲击。186112月,太平军黄呈忠、范汝增部攻占宁波、镇海。太平军水师也曾从镇海渡海攻打定海(舟山岛)。

1862年5月7日,清廷宁绍道台张景渠、提督陈世章自定海率80船清军进攻镇海。太平军何文庆部抗击后西走,一向与何文庆有分歧的太平军镇海城副将范维邦,将军何省华率部降清,镇海重新为清军占据。

1864年,太平天国被清政府剿灭,中国的海疆危机依旧严重。

1868年,英国人包腊任职宁波海关税务司,他拍摄下的镇海口北拦江炮台的情景,真实再现了当时的中国有海无防的窘境。

1868年—1870年之间的镇海口北拦江炮台

清末镇海县城的东城门

清末的镇海石塘、巾子山

光绪三年至十年(1877-1884年),为增强浙东海防,清廷在甬江口重建威远炮台(配置西式火炮8门)和南拦江炮台(配置西式火炮6门);新筑金鸡山东沙湾头靖远炮台(配置西式火炮5门、小浃江口镇远炮台(配置西式火炮5门)、金鸡山东北的天然炮台、金鸡山西北的自然炮台和招宝山定远炮台(配置西式火炮2门)、安远两炮台(配置西式火炮3门)。这些西式炮台的建立,有效增强了镇海口的海防。在随后的中法战争镇海之役的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883年,中法战争首先在越南爆发。清军即在镇海口布防,以浙江提督欧阳利见率六个营(三千五百人) 驻守镇海南岸;记名提督杨歧珍率六个营(二千五百人)防守镇海北岸;记名总兵钱玉兴领八个营( 二干五百人);驻防宁波和梅墟,为镇海后路之策应;同知杜冠英总理海防营务;宁绍台道薛福成为宁防营务处;守备吴杰统管招宝山、泥湾、港口各炮台。南洋水师总兵吴安康率领的元凯、超武、南深、南瑞、开济等五艘军舰泊于甬江口内,同陆上炮台互为声援。当时,清廷共调集陆军27个营,炮兵四百余员,战舰5艘,共合一万余人的兵力驻防镇海口;各军均归提督欧阳利见节制号令。

同年,欧阳利见鉴于招宝山的威远城位置过高且与威远炮台距离过远,一遇战事恐难互相支援,遂在招宝山的山腰新建了月城。月城长七十余丈, 高一丈二尺, 宽九尺。外修卡门一, 炮洞四。起到了保护威远炮台和卫城的作用。

威远月城的城门及题额“海宇乂安”(图片来自网上)

镇海口,宽约二百余丈。宁波地方当局买桩木三千余支,用机器排钉海口。又购船三十六艘,装石块,沉于桩缝之内,堵口沉船;只留口门二十丈,以便商船出入;杜冠英于海口沉船排桩之外的水域沉放水雷六排,每排八雷,纵横相距十丈,共沉四十八雷;同时还在小港口滨海各要隘埋伏地雷六十枚。

对于镇海口的军事防御,清军还一改鸦片战争时的单线防御,采取纵深配置,层层设防;甬江口南岸的育王岭、布阵岭、孔墅岭、青峙岭、沙蟹岭,北岸之懈浦、湾塘、沙头堰等处,均系登岸要区;招宝山至梅墟,关系尤重。欧阳利见、杨歧珍、钱玉兴各率所部官兵筑营、修墙。欧阳利见又命所部于布阵岭、孔墅岭、青峙岭、沙蟹岭、蜡子岭等处长墙之外, 各埋地雷三四十枚。尤其是,在当时的宁波府城和镇海前线之间,还架设了电报线路四十华里,可以及时获得前线战况,便于通讯指挥。应当说,浙江清军在镇海口的海防力量是相当充实的。

甬江口南岸金鸡山巅的欧阳利见的督战台

中法甬江口之役形势图一(虫二网友提供)

中法甬江口之役形势图二(虫二网友提供)

1885228日夜,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出现在镇海口海面。

综合《镇海县志》、《清史稿》等史料记载:“188531日下午三时,法舰“纽回利号”、旗舰“巴夏尔号”、“凯旋号”(中方又译为德利用芳号)、“梭尼号”4舰猛轰招宝山,企图摧毁威远炮台。(威远炮台)炮长周茂训奉命还击,首发命中“纽回利号”舰首,“纽回利号”用舷炮排击,又被威远炮台守军击折头桅。法舰舰炮也击中威远炮台门楣,弹片飞入炮房,周茂训被炸折右胫。海防同知杜冠英命炮台守备吴杰亲自开炮,击中“纽回利号”舰尾。记名提督杨岐珍驰至炮台,激励炮兵奋勇还击;南洋水师战舰“南瑞”、“南琛”等发炮接应,连中“纽回利号”两弹;南北炮台及水师各兵轮俱向法舰轰击;法军旗舰“巴夏尔号”等拼死还击。激战二小时,法舰败退……次日晨,受重伤之法舰“纽回利号”拖离镇海口,余3艘泊洋面塘山。

3月3日晨,法军又增2舰。9时许,法军“答纳克号”等战舰直驶虎蹲山下轰击招宝山炮台。杨岐珍、杜冠英督吴杰亲自开炮,首发击中法舰烟筒,再发,击折头桅……南洋水师南琛、南瑞二舰复从旁击中法舰3炮,法舰受重创倒轮转道。法军旗舰“巴夏尔号”也中弹多发,于次日向外海驶离,仅以一舰泊游山。

3月5日夜, 法军用黑白舶板两只,载兵多人,准备从馒头山脚登岸,突袭我港口炮台。被埋伏于该处的健左旗副将费金祖的人马将二法船击沉,船上法兵亦全部被歼。

3月13日,法舰遥轰小港、金鸡山的炮台,提督欧阳利见命镇远、靖远、天然、自然诸炮台发炮还击法舰,法舰退走。

3月19日,孤拔乘军轮离镇海口。同日,薛福成到镇海劳军,见一法舰抛泊,倚游山为屏障,谓乘夜袭击可获胜。

3月20日晚,清军副将王立堂潜运后膛火炮八尊,伏南岸青峙岭下,三更后炮击法舰,击中五炮,伤法军多人。这是镇海守军首次主动袭击法舰,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4月4日,中法政府在巴黎签订协议。

4月13日,镇海口外法舰转告:法提督准于明日8时,乘舢舨悬白旗来镇海拜会中国提督。

4月14日,法远东舰队副司令利士比从加臣尔亚船致函浙江水师提督欧阳利见,告奉巴黎命令,中法于4月15日停战。

5月28日,利士比乘拉加利桑尼亚级铁甲舰(凯旋号)离开镇海。29日夜晚最后一艘法舰撤离,镇海口启关通航。”镇海口保卫战结束。

中法镇海之战,法军的主力战舰一直维持在在45艘,军队人数约1000余人;清军人数约10000余人,普遍配备西式枪炮,且备战充分、防御得当,中法两军已经没有了武器装备的代差,由此清军取得镇海口保卫战的胜利不意外,法军也不具备攻占镇海及宁波的实力。但是,清军南洋水师及之前的福建水师在在战争中自私、拙劣的表现,不仅为法国人轻视,也被日本人看在眼里,这些都为日后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惨败埋下了伏笔。再有,法国远东舰队司令孤拔是因染疫病亡,根本不是为镇海清军打伤,更不是被福建清军所伤。

中法战争镇海之役后,清政府鉴于镇海要塞的旧炮台位置偏内,火炮射程不远,在1887年又对镇海要塞炮台做出增强与改进。其中,新建宏远炮台于小浃江出海口的笠山,配置克虏伯火炮3门(24生2门、21生1门);扩建安远炮台于甬江北的招宝山南麓,配置21生克虏伯火炮1门;新建平远炮台于甬江口南岸的金鸡山山腰,配置21生克虏伯火炮1门;新建绥远炮台于甬江口的小金鸡山礁石上,配置21生克虏伯火炮1门。为新建炮台、购买西式火炮,清政府耗银15.5万余两,购买21生克虏伯火炮5门,24生克虏伯火炮2门。由此就产生一个问题,以上各炮台共配置21生克虏伯火炮4门,还有一门21生的火炮哪去了?本人认为是配置在改造后的威远炮台。

镇海城内的吴杰故居

1890年,萨承钰奉清廷之命考察中国沿海各省的西式炮台,他在《南北洋各炮台情形书》中记载:“(1890年)七月初二日入镇海口,据宁波府城五十里。其南岸炮台,曰拦江,曰绥远,曰平远,曰靖远,曰镇远,曰宏远,计成为六;北岸炮台,则安远,定远,威远鼎峙而三也。”萨承钰提到镇海口的九座炮台,并未提及北拦江炮台,说明最晚在1890年,北拦江炮台已经废弃。

1890年以后的镇海口海防,九座西式炮台纵深配置,火力威猛,已经形成完善的火力交叉防御。就炮台规模及西式火炮数量而言,虽不及当时的旅顺、威海、虎门,但是已不输厦门。此后几十年,浙东沿海有几十年的和平岁月,这些炮台功不可没。

(待续)



扩展阅读:

江浙门户——乍浦海防史 | 扼守乍浦城的天妃宫炮台 | 扼守乍浦城的南湾炮台 | 《渔光曲》诞生地——浙江石浦港 | 浙江省象山县金鸡山炮台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口的海防史(上) | 浙江省镇海要塞威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安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定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笠山宏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镇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新镇远炮台 | 浙江省镇海要塞靖远炮台 | 宁波市镇海要塞平远炮台 | 镇海要塞南拦江、北拦江、绥远炮台 | 镇海口要塞威远城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