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澜湄青年交流校地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举办

AG期刊 AG应用地球化学 2022-06-18



AG期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导言 

笔者非常荣幸参加了3月26日在复旦大学举办的“澜湄青年交流校地合作论坛”。虽然当天主要的议题集中在对外合作和青年交流方面,但主办方也邀请了科学界的代表为澜湄跨境交流和合作建言献策。


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刘俊国讲席教授的主旨报告,讲述了他们依托中科院科技战略先导专项开展的“东南亚-南亚大河区气候与水资源变化”的研究是如何用科学证据,有力地回击部分西方媒体对澜湄流域水文生态的歪曲报道。笔者当天也非常荣幸获得宝贵的发言机会,向出席论坛的领导和专家们汇报了自己的一些体会。简要总结为四点:


1.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2. 严谨求实的科学,如果运用得当,也可以是外交战场的“武器”。

3. 放下大国的身段,关注、培育发展中国家新兴科研团队和成果,用多种语境和角度,同讲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4. 自己投入精力经营的AG期刊,不仅限于做成满足作者考核论文KPI的“工厂”,而是要立志打造成中国人引领的国际学术“舞台”。


最后以 Mekong 为关键词搜索,献上AG期刊上相关论文的惊鸿一瞥。首页就跳出了斯坦福大学、瑞士水科所eawag、哥伦比亚大学等单位的知名学者的论文。放眼未来,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湄公河流域国家自己发表的优秀科研成果。这其中,就能有咱们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服务或培养过的各国青年人的身影。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刘俊国教授团队相关项目的网站。http://lancang-mekong.net/)



昨天(3月26日),“澜湄青年在线”启动运行。六国高校师生可在手机和电脑终端上通过这个定制开发的平台,展开沟通交流、进行在线学习、课程培训,也可以举办赛事。六国高校合力共建共享这一平台,充分发挥其在线教学、在线办学、在线会务的综合功能。未来,澜湄青年在线有望成长为“澜湄在线大学”。


3月25日至26日,澜湄青年交流校地合作论坛在复旦大学举办,探讨如何通过校地资源对接与合作,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焦扬:澜湄教育和青年交流合作的第二个五年发展,当“线上促线下,双边促多边,以项目促机制,以基地促长效”

焦扬表示,在澜湄合作机制启动五周年之际,召开本次论坛,一起谋划澜湄青年交流合作的未来,具有独特意义。2016年3月,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六国领导人在三亚共同出席澜湄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澜湄合作进程全面启动。五年来,澜湄合作形成了领导人引领、全方位覆盖、各部门参与的格局,合作机制的战略性、综合性、包容性、文化性、参与性日益凸显。在六国政府支持下,复旦大学携手各方,创办澜湄青创赛等活动品牌、构建六国高校合作网络、建设澜湄青年交流基地,合作成效日益显著、国际影响日益广泛,高等教育、人文交流成为澜湄合作机制的重要板块和内容。


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对国内外两个大局,这次论坛将汇聚各方智慧,共同研讨对接服务新发展格局,找准高校和地方在澜湄合作机制中的功能定位,找准进一步服务国家战略的发力点、支撑点;将汇聚各方力量,连通澜沧江全流域,推动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研讨以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国内合作促进国际合作的硬招实招。


焦扬强调,澜湄教育与青年交流合作在第二个五年,应以“线上促线下,及时总结疫情期间的好做法、新成果,让互联网成为人文交流的“倍增器”;以双边促多边,充分利用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的多边平台机制,开展丰富的师生交流、合作办学、科研合作、智库伙伴等校际项目,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供经典案例;以项目促机制,把澜湄合作作为长期事业深耕细作,群策群力,共同谋划好、实施好高质量的合作项目;以基地促长效,着眼于澜沧江流域的联动发展建设功能性基地,让澜湄青年交流成为校地合作的催化剂,高校、地方双轮驱动,实现澜湄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线下活动搬到网上,“澜湄青年在线”应运而出

据了解,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于2019年7月在复旦正式宣布成立,复旦大学承担了中心秘书处工作。近两年来,中心着力以共建共享大学联盟的形式推进多边机制建设,推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扩大澜湄合作“朋友圈”、加强青年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近一年来,六国高校把许多线下交流活动搬到网上,积极开拓在线教育合作新领域,输出中国高校疫情期间保证教学的成功经验,抓紧建设在线交流合作平台。“澜湄青年在线”应运而出。


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自成立以来,以服务澜湄流域各国高校和广大青年,促进澜湄流域六国青年的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为组织目标,重点拓展区域人文交流、高等教育合作、青年创新创业、跨国社会实践、高校智库网络等项目合作,运作的项目主要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治理与发展青年创新设计大赛"、“澜湄在线大学”以及“澜湄青年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2020年8月25日,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发布的《万象宣言》,赞赏了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高效运行,取得了丰硕的工作成果,认为中心“为深入推进务实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与会嘉宾高度评价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

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代表季凌鹏、青海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江涛、上海市教委代表吴英俊3月26日在本次论坛上分别致辞。


季凌鹏代表秘书处高度评价了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在服务多边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各国青年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内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赞赏了中心在疫情期间筹建线上交流平台、推动人文交流的创新举措。季凌鹏表示,未来中心发展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继续聚焦畅通联动、搭好合作平台,坚持务实导向、持续拓展合作内容,着眼大局长远、不断提升合作质量。


宋江涛在致辞中表达了青海对于澜湄合作的重视,同时肯定了六年间各方为澜湄流域的繁荣发展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指出,此次校地合作论坛是澜湄青年合作交流事业走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希望以不断加强的互联互通深化校地互动、以不断扩大的校地合作内容实现自身发展、以不断增进的多方协同共建全局繁荣。


吴英俊在致辞中表示,澜湄框架下的高等教育合作蓬勃发展、方兴未艾,更需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求共赢,紧扣深度与广度谋发展。他表示,此次论坛为加强参与澜湄合作的相关高校和地方搭建了平台,也为深化“一带一路”内涵、实现高等教育领域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有益借鉴。


随后,与会领导共同为澜湄青年实践基地、澜湄青年交流合作中心博导工作站揭牌,启动“澜湄青年在线”线上平台。


在主旨演讲和讨论环节,外交部亚洲司前副司长、前驻文莱大使杨健,欧洲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刘俊国;玉树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海梅,青海大学副校长任延明,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雪琳,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华仙,大理大学副校长陈本辉,上海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邓晓贤,河海大学副校长徐卫亚,广西财经学院原副校长、海上丝绸之路与广西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潘慧,西双版纳州团委书记玉燕叫,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赵卫华,复旦大学一带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张励,复旦大学环境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梓萌依次发言。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主持本次论坛。


来       源


校团委、融媒体中心


文       字


姜静宜、段宇涵


编       辑


穆梓




推荐阅读

  1. 一段分水岭的故事:庆祝AG期刊创刊35周年

  2. 祝贺世界钙华自然遗产研究与保护联盟在西南科技大学成立

  3. 传奇学者Jill Banfield教授在2021年女性参与科学日的寄语

  4. 复旦将在匈牙利设欧洲校区:探一探AG/IAGC与匈牙利的渊源

  5. AG35年发表的Tributes:从地球化学之父到中国当代的学科英雄

  6. 郑永飞院士:做“科学家办刊”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7. 新时代的元年:AG公众号2020年回顾

  8. 地球科学中有哪些薄弱学科?如何扶持?何以自强?

  9. AG公众号的纲领:毛泽东做自媒体的日子


AG经典专栏

  1. AG经典 | 史上最高!引用超7400次,英国地调局砷污染综述


“微言大义”专栏

  1. 一起读汤鸿霄自传,兼谈Jim Morgan关于pH的段子

  2. 《水化学》和《芬尼根的守灵夜》竟因复旦发生奇妙联系?

    


A G 期 刊

投稿邮箱|ag_eic@fudan.edu.cn

稿件(word文档)以邮件形式发送给邮箱

终稿会向投稿人确认信息无误后再发布


投稿内容包括且不限于

论文推送,学术活动,社群动态,招聘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