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九偈_(下篇1)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36)
慈父的叮咛
如果你将一本
《佛子行三十七颂》
送给一个家庭,
这能让家人之间彼此生起
愛心、悲心以及耐心,
能帮助他们活在
祥和快乐的心境当中,
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拥有一个
成功安适的外在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
《佛子行三十七颂》
这么的重要的原因。
--摘自噶千仁波切对西雅图中心的开示
36
作 者:无着贤菩萨传法上师:噶千仁波切
第 九 偈 頌
三界乐如草头露,
一瞬剎那毁灭法,
恒时不变解脱果,
追求其为佛子行。
第 九 偈 颂 開 示 ( 下篇1)
【快乐藏着苦】
三界的快乐是有染污的快乐。如佛所说:「一切有染皆苦因。」
有五种比喻可以来说明感官贪着对境的状况:
眼贪着色,就如飞蛾为烛火所吸引。
舌贪着味道,就如鱼因食饵而上钩。
身贪着触觉,就如大象陷入泥沼之中。
鼻贪着香气,就如蜜蜂被肉食花所吸引。它们都是为了享乐而害死了自己。
还有耳贪着声音,就好像鹿受到声音的吸引;猎人一吹笛,鹿便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猎人便趁机将它射杀。
在巴珠仁波切的《圆满上师言教》中对每一个譬喻都举了一个故事。除了《圆满上师言教》之外,整个法道也包含在格鲁传承的《道次第广论》以及萨迦传承的《道果》之中。在噶举派则是《解脱庄严宝鬘》。这些经典铺陈了解脱道的完整次第。
巴珠仁波切作的这些比喻所要指出的是,一开始些许的快乐最后会转变为痛苦,这就是坏苦。
如果贪着于身体的快乐,你将继续在轮回中流转。轮回中具有肉体的投生,都与触的享乐有关。所有触的乐受都是陷阱,举例而言:
大象觉得泡在清凉的泥沼中非常愉悦,但因为身体太重很容易陷入泥沼中,如果出不来就会溺死。同样的,我们认为轮回是快乐的,一开始我们不断地享受;接着我们开始体验到轮回的悲哀;到最后发现自己如同沉溺到泥沼中的大象一般,无法从轮回中解脱。
这也就像甜食很好吃,但吃了之后会想再吃,上瘾之后,你就不得不一再吃它,于是成了糖尿病,产生各种痛苦。
现在我们以吃甜食为例来评估沉溺于感官享受的过失与功德,如果功过平等,或者过失大于功德,你就应当舍弃这样的行为。
吃甜食的过失比较多,对吧?我们对所有的享受应该都如此地反覆思惟评估。所有的享受一开始都是快乐的,但最后都成了痛苦的因。如果你想想最后的痛苦,自然就会小心谨慎。
你必须小心注意,否则你的所有举止就会变得散乱。除非你小心谨慎,否则你可能贪馋地吞下甜食或过量饮酒。喝一点酒没关系,因为酒可以当药。晚上如果喝一英吋高的酒可能有益健康。但如果喝太多喝到酒醉,最后你会把自己喝死,那一切都完了。
这份【佛子行三十七诵—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是将仁波切在台湾及德国所做之开示,加以统合汇集。台湾开示由张福成老师翻译。德国开示的中文译稿由天舞辑译校订。欢迎转载,但请勿做任何商业形式使用。噶千语录微信公众号谨誌。
下期预告:第 九 偈 頌 (下篇2)|| 【无苦之乐,有吗?】
དེབ་འདིས་བྱང་སེམས་གཉིས་སྟོན་པས་ཉིན་རེར་ཐེངས་རེ་མ་ཆག་པ་གཟྱིགས་རོགས་གནང་།མགར་དཀོན་མཆོག་རྒྱལ་མཚན་ནས།
“我衷心希望大家每天不断念一次”
--噶千仁波切
噶千仁波切唱诵_佛子行37颂
承怙主 噶千仁波切諄諄教誨,世界各國弟子與中心印製了不同語言之《佛子行三十七頌》小冊,以便每日唸誦。
噶千仁波切開示汇集: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一偈_(下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6)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二偈_(下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9)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五偈_(下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16)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六偈_(下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18)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七偈_(下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23)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八偈_(下篇3)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32)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九偈_(上篇)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33)
佛子行三十七頌_第九偈_(中篇2)_噶千仁波切开示汇集(35)
噶千仁波切唱诵_佛子行37颂
历史文章:
关注“噶千语录”后,可于首页下方菜单中选取点阅
欢迎转载与转寄,但不得转作其他用途。
转载请著名出处。
请勿擅自修改翻译内容。如发现错误,欢迎来信告知以便我们勘正。谢谢!
查看历史内容:
1. 请回到本公众号首页,点开下方菜单“历史文章”。
2. 请回到本公众号首页,点开右上角“人头”标记,点击“查看历史资料”浏览。
欢迎“关注”噶千语录微信公众号:
祈愿众生怙主噶千尊,法体安康永住世;
愿我永远不离上师度母大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