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小青/卜令正课题组:一步法合成面心立方结构的中空RuCu纳米球并实现其在全pH下析氢反应中的高效应用

中国科学:化学 中国科学化学 2022-05-07
氢能具有能量密度大、无污染的特性,被认为是化石燃料理想的替代品,因此21世纪也被称为氢能的世纪。随着氢燃料电池的逐步商业化,人类对氢能的需求也更加强烈。目前电解水是理想的产氢方式,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率的电化学析氢反应(HER)催化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金属钌(Ru)与氢的结合能与铂(Pt)类似,但其价格却是Pt1/6,是一种具有非常有潜力的HER催化剂。因此,许多关于提高Ru基材料HER催化性能的研究被报道出来,例如,合金效应、形貌调控以及晶面控制等。除了这些策略,晶相调控也是一种有效提高催化性能的方式。不同的晶体结构具有不同的键长与配位环境,可以有效地调控与反应中间物种之间的吸附能力,从而优化其催化活性。对于Ru基材料来说,调控其晶相是比较难的,因为Ru3+/Ru的还原电势比较低(0.39 V),并且在热力学上更倾向于支持六方最密堆积(hcp)这种晶体排布方式。就目前的报道来看,外延生长法是合成具有亚稳态相(面心立方结构,fccRu基材料最有效的方式,但是,其合成条件比较复杂且费时,因此,急需寻找一种简单可行的调控Ru基材料晶体结构的合成方法。

基于此,厦门大学黄小青教授和卜令正博士采用简单的一步法合成了具有fcc晶体结构的中空RuCu纳米球(fcc-RuCu HUNSs),并实现了其在全pH下析氢反应中的高效应用。通过对其合成过程的跟踪观察发现:在合成初期,具有fcc结构的Cu纳米颗粒作为种子首先被还原出来;随后还原出来的RuCu原子按照Cu的晶体结构有序地堆叠在Cu纳米颗粒上,形成具有fcc结构的Ru层;同时,溶液中的Ru3+刻蚀Cu纳米颗粒,最终得到了具有中空结构的fcc-RuCu HUNSs,其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难能可贵的是,该方法还可以拓展合成其它具有fcc晶相的Ru基纳米材料,如RuNiRuPdRuPt等。

图1  fcc-RuCu HUNSs的形成过程图。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电镜和高分辨电镜图:(a, e) 20 min;(b, f) 30 min;(c, g) 120 min;(d, h) 240 min。不同反应时间产物的(i) SEM-EDS和 (j) XRD 图谱。(k)fcc-RuCu HUNSs的形成机理图。

通过电化学测试,发现fcc-RuCu HUNSs具有比hcp-RuCu HUNSs更好的析氢催化活性。在1 M KOH电解液中,fcc-RuCu HUNSs仅需要26 mV的过电势就可以使电流密度达到10mA cm2,远远小于hcp-RuCu HUNSs (98 mV)的过电位,并且优于许多文献所报道的Ru基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即使在全pH条件下,fcc-Ru HUNSs也都能展现出优异的析氢活性与稳定性。密度泛函理论证实了fcc-RuCu  HUNSs的氢吸附自由能比hcp-RuCu HUNSs低,使其具有更高的析氢活性。此外,fcc-RuCu HUNSs较低的功函数使其在全pH下都展现出优异的析氢活性。该项工作不仅发展了一种有效合成亚稳态相Ru基纳米材料的方法,而且证实了相调控可以有效调节Ru基纳米材料的催化性能。

该成果以“Face-centered cubic structured RuCu hollow urchin-like nanospheres enable remarkable hydrogen evolution catalysis为题,最新在线发表于Science China Chemistry (https://doi.org/10.1007/s11426-021-1112-2)


扫描二维码免费阅读全文


【扩展阅读】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苯酚电催化加氢反应中氢利用途径的有效识别

清华大学牛志强教授综述:双原子催化剂的可控合成与电催化应用

庄林/王功伟课题组综述:铜基CO2还原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耐久性调控

湖南大学王双印课题组:二氧化硅助力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高效质子传输

中科大曾杰课题组:铜催化剂中引入磷掺杂提升CO2电还原多碳产物的活性

汪国雄和高敦峰课题组实现工业电流密度下的CO2电催化还原制备燃料和化学品

中科院福建物构所王瑞虎团队:金属卟啉共价有机框架光催化CO2的选择性还原

大连化物所黄延强课题组: 单原子钴催化剂电子结构调变实现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活性调控

熊宇杰/龙冉课题组:铜铟硫空心纳米颗粒用于高效率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

华南理工大学李映伟课题组:超细金属纳米颗粒在MOF表层的选择性封装提升金属利用率及其催化活性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扬州大学徐强教授团队专论:“准MOF”和限域金属纳米颗粒间的协同催化

南师大周小四课题组综述:COF在碱金属离子电池领域中的机遇与挑战

南开大学刘永胜课题组:可溶液处理的类COF二维聚合物光电材料合成及应用

陈龙课题组:供体-受体型二维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非均相光催化α-氧胺化反应





作者简介



卜令正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士后,于2017年在苏州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自2017年9月至今先后在苏州大学和厦门大学黄小青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低维铂钯基纳米催化材料的结构设计、批量制备及其在小分子电催化反应和实际燃料电池器件中的高效应用。 

 

黄小青 2005年于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1年于厦门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11~2014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Prof. Yu Huang和Prof. Xiangfeng Duan课题组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4年至今先后于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担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团队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电催化、能源转移、小分子活化等领域的催化研究,属于无机、材料、催化和能源交叉学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