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付峰团队:Se空位调控Ni3Se4 d带中心促进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中硝酸根还原和苄胺氧化成对电解
延安大学付峰教授团队设计了具有Se空位的Ni3Se4作为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中硝酸根还原(NO3RR)和苄胺氧化(BOR)成对电解的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在AEM电解槽阴阳两极都得到高价值含氮化合物。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与非成对电解相比,成对电解的成本低1.21倍,利润提升1.42倍,显示了成对电解的经济性优势。
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具有成本低、电解效率高的优点,能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在碱性介质中可以使用Ni、Co、Fe等非贵金属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硝酸根还原和苄胺氧化集成到AEM电解槽中进行成对电解,可以提升整体电解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为高附加值有机化学品的商业化和大规模工业应用奠定基础。
论文设计了具有Se空位的Ni3Se4作为AEM电解槽中硝酸根还原(NO3RR)和苄胺氧化(BOR)成对电解的高效双功能电催化剂,在AEM电解槽阴阳两极都得到高价值含氮化合物。在阴极NO3RR过程中,通过空位工程调控Ni3Se4 d带中心,从而调控反应物、生成物和中间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能,促进硝酸盐还原为氨。在阳极采用BOR代替传统的析氧反应(OER)反应,Se空位促进OH−的吸附和NiOOH的形成,从而实现苄胺高效转化苯甲腈。技术经济性分析表明,与非成对电解相比,成对电解的成本低1.21倍,利润提升1.42倍,显示了成对电解的可行性和经济吸引力。将成对电解的策略引入AEM电解槽中,为各种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可持续合成和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硕士生岳锋和王传涛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杨春明、王丹军、付峰为共同通讯作者。详见:Feng Yue, Chuantao Wang, Wen Duan, Huijuan Pang, Tingting Wei, Kaixin Xue, Danjun Wang, Feng Fu, Chunming Yang. Selenium vacancies regulate d-band centers in Ni3Se4 toward paired electrolysis in anion-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zers for upgrading N-containing compounds. Sci. China Chem. 66, 2109–2120 (2023), DOI: 10.1007/s11426-023-1636-7.
杨春明,延安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吉林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湖南大学博士后,延安市绿色氢能与生物质催化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致力于新型能源转换存储体系的开发、生物质资源催化转化以及煤基固体废弃物(煤矸石、煤泥、粉煤灰)和兰炭废水资源化利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厅市联动项目、陕西省科协会企校企协作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dv. Energy Mater.、Appl. Catal. B: Environ.、Sci. China Chem.、Nano Res.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件,获得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1项。
王丹军,延安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创新发展人才,延安市低阶煤分质利用与绿色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催化材料的表界面调控和能源催化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厅工业攻关项目等项目,先后在Appl. Catal. B: Environ.、Chem. Eng. J.、J. Mater. Chem. A、J. Catal.、J. Mater. Sci. Technol.、Chinese J.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件。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等奖励6项。
付峰,延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特色学科带头人,陕西省“特支计划”区域创新发展人才,陕西省“三秦人才”,陕西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教育部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带领研究团队从事低阶煤分质清洁利用工艺技术开发、环境催化技术、光(电)化学储能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创新重点计划等科研项目10余项;先后在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ppl. Catal. B: Environ.、J. Mater. Chem. A、Chem. Eng. J.、J. Catal.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能源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与技术经济》著作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先后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等奖励。
【扩展阅读】
中山大学李光琴教授课题组综述:二维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碱性电解水制氢进展
南信大唐雨佳副教授与华南师大兰亚乾教授课题组综述:设计合成金属-有机框架电解水催化剂
湖南大学王双印团队综述:缺陷工程在含氮分子先进电催化转化中的应用
重庆大学魏子栋课题组[综述]:电解水析氢反应中水分子的作用与贡献
华南理工大学沈葵课题组:基于MOF-on-MOF异质结构热解的Co/N共掺杂碳纳米框架的无刻蚀制备及其生物质高效催化转化性能研究
具有高价氧化态的超薄二维Ni–MOF高性能电催化剂用于苯甲醇氧化反应
浙江大学肖丰收/王亮课题组综述:新策略构筑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SMSI)
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团队:多层TiO2纳米管上生长金属酞菁框架实现高效协同电催化还原CO2和硝酸盐生产尿素
厦大孙世刚、姜艳霞&重大张斌伟团队:评价Pt基电催化剂d带中心偏移和乙醇氧化反应路径的通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