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影书香|郑逸梅:浣花噙雪录

吴梅影 开明视点 2019-05-08

郑逸梅先生这套“郑逸梅美文类编”一共四本。分别为《前尘旧梦》《芸编指痕》《世说人语》《林下云烟》。



先生谈人,谈艺,谈掌故,读之令人齿颊生香。因为交游广泛,史料详实,因而民国的那一段历史,那些过往的风流人物,在先生笔下,别具韵味。

从读先生的《艺林散叶》开始,成为一名“梅粉”,而今已是三十多年了。

记得古人曾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是的,写文章亦如是,见识、眼光、格局,也就是说作者的内在支撑,其实比文笔更重要。平实的语言,也常比天花乱坠可靠。

郑逸梅为江苏吴县人,民国元年(1912年)考入江苏省立二中,同窗有顾颉刚、吴湖帆、叶圣陶、江小鹣、范烟桥等,全是些如雷贯耳的名家。由此,可知源自江南文化濡染,自是起点较高,格局较大。


比如,他说马叙伦,曰性情,曰才华,曰对联,曰书法,曰对杏花的深爱,“移来小宋尚书宅,染得环山千里红”,颇为克制的叙述中。一名老派文人的敦厚诚笃跃然纸上。

写叶楚伧:“状貌魁伟,有幽燕气,为文却很秀丽,胡仆安向他开玩笑说:以貌求之,不愧楚伧:以文求之,不愧小凤。”(按:叶楚伧父字凤巢,自号小凤)令人莞尔。

他说吴梅:“近代治曲学的,有两大家,一王国维,一吴梅。钱基博撰《现代中国文学史》,对于两人所述甚详,且略有轩轾,谓:‘曲学之兴,国维治之三年,未若吴梅之劬以毕生。国维限于元曲,未若吴梅之集其大成。国维详其历史,未若吴梅之发其条例。国维赏其文采,未若吴梅之析其声律。而论曲学者,并世要推吴梅为大师。’”

此为至论。正吴梅所作联自道:“今遣行人具宣往意,不有佳作何申雅怀。





写谢无量:谢很自负,有一次为人书联,集古人诗句曰:“我书意造本无法,此老胸中常有诗”,简直是夫子自道。


写蔡松坡与小凤仙,写四代剧艺相传的梅兰芳,写李伯元著《官场现形记》时,住在上海南京路附近的劳合路,乃雏妓卖淫的大本营,其在门上贴了梅红笺的对联:“老骥伏枥,流莺比邻”,风趣得很。



而郑逸梅着笔最多的人物,便是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了。


谈到袁寒云(克文),一般人似乎对他还不十分陌生。他是洪宪皇帝袁世凯的儿子。世凯多妻妾之奉,生子凡十六人,都以“克”字为名。最长者克定,克文行二,他的生母金氏,为韩国贵族,世凯使韩,韩王选贵族女四人赠世凯,他的生母,即其中之一。

——《袁寒云的一生》


袁克文粪土权钱,气宇不凡,眼光极高,富有见识:“克文是多才多艺的,又工书法,华赡流利,别具妙姿,既能做擘窠书,又能做簪花格。”克文又能粉墨登场,演建文帝,有身世之悲,沉郁悲凉,回肠荡气。亦极富收藏,举凡钱币、珍玩、书画……囊中都是顶尖的好物。也难怪,含着金汤匙出生,自然眼高,手阔,玩得像样。

但是,身为皇子,他的命运,又怎能离开彼时苦难深重的中国呢。

这个生于富贵、长于豪门的贵介公子,虽说什么都不缺,有才有貌:“六岁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文章,十有五学诗赋,十有八,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但他的短短四十二年一生,留下的,也不过仅只是一点纸上风雅,几些风流韵事,许多足以让后世婉叹的谈资而已,正其诗“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他没有成为经世致用的大才,没能为社会栋梁。读罢全卷,读到的是雨打风吹后的凄凉,读到的是一个饱读诗书的传统“知识分子”的怀才不遇。他的一生,很难用普通人的“遇”与“不遇”来界定,亦非一出顺风顺水的人间轻喜剧——

“开卷赫然皇二子,世间何事不昙花。”唉,一声长叹







郑逸梅先生用一枝健笔,书写民国人物群像,时而老辣,时而轻盈,时而悲郁,时而欢快。读之难忘。

星斗罗于胸中,真是山温水软的中国。

既是史实,又多掌故,让人想见传统儒学濡染之下,并非太平盛世,那文脉未曾断绝的中华风雅。



推荐阅读

梅影书香|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

梅影书香|德富芦花:那山那水那乡

梅影书香|聂绀弩:每将诗句写肝肠

梅影书香|温庭筠: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梅影书香 | 我的诗经:唯有诗和远方不可辜负

梅影书香 | 520,叫我如何不想他?

梅影书香|十万春花如梦里

梅影书香|陈丹燕:上海的风花雪月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小涵

责任校对:闻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