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读名家 | 阿尔贝·加缪:鼠疫

吴梅影 开明视点 2023-05-25

44岁那年,即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从而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年轻得主的法国作家加缪(1913—1960年),或许没有想到的是,五十多年过去,世界和他在世时相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又有些什么,始终未曾改变。

诺贝尔文学奖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已是不争的事实。加缪之后,不容易找到一个获奖数十年,依然深入影响着世界的作家。翻开近百年来诺贝尔获奖者的名单,好多作者已渐渐不为人知。可见,文学艺术,无关奖池大小,无关光环荣耀与否,时间似衡,人心如秤,会给出公正的答案。

童年时卧病在床,让加缪对生命,比常人多了一份敏感。如何探寻世人的孤独感、面对自身的罪恶和死亡威胁时的种种选择等,成为他写作的主题。

灾难面前,人人平等。

发表于1947年的《鼠疫》,是加缪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半个多世纪了,畅销不衰。

上世纪40年代,和我们当下一样,阿尔及利亚的海滨城市奥兰,小城人的生活没有一丝波澜,人们每天都在重复着平淡的生活,忙于做生意,忙于聊天休闲。支撑世人生活的不是热情,而是习惯。无数生命在城市中生活,又无声地逝去,直到一场鼠疫的到来:“老鼠现在是死于鼠疫或死于一种同鼠疫十分相象的疫病。这些老鼠散播了成千上万只跳蚤。如果不及时防止,这些跳蚤传播疫病的速度将会以几何级数增加。”

疫病像一粒巨大的石子,在这座城市的水面激起了狂波巨澜。

随着死亡人数的与日俱增,政府不得不下令封闭了整个城市,以防瘟疫的扩散。奥兰城的市民所经历的,就是一切封城城市最初所经历的:混乱、恐惧、无助,缺医少药,甚至走投无路。

小说主人公里厄是一名医生,在这场和鼠疫的抗争中,自始至终奔波忙碌,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以上。他恪守医生的职业操守,维护民众的生命和健康,不为名利,坚持自我牺牲,甚至无法照顾生病的妻子。忘我、无私的精神感动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与鼠疫斗争之中。他说:“我对英雄主义和圣人之道都不感兴趣。我所感兴趣的是做一个真正的人。”

虔诚地信奉天主的帕纳卢神父,为周围人的精神导师,总是充满激情布道。鼠疫到来,他加入志愿者行列:“他讲道好,做得更好”。最终不幸死于鼠疫。

塔鲁,一名志愿者和人道主义者,他最讨厌的事就是随便的杀戮。自从看到父亲给一个年轻人判了死刑后,他的心中就充满了罪恶感。他认为,人是无权去判任何人刑的。于是,他离家出走,四处流浪,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鼠疫开始后,他加入了抗击鼠疫的队伍,他把自己奉献给这场抗争,可是鼠疫将要结束的时候,他却不幸死去。临终前他说:“我不愿死,我要斗争。”

格朗,一位政府基层公务员,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写作。这个怀着虔诚文学梦的人,也加入了抗击鼠疫的队伍,最终在鼠疫中死里逃生。他的生活近似苦行僧,妻子雅娜也跟人走了。

朗贝尔,外来的记者,不幸被困在鼠疫流行的城里,与心爱的人分离。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心上人的思念,使他时时刻刻想着出城。然而他最后却改变了主意,毅然留下来加入了救护队伍。

科塔尔,一个极端的洋洋得意之人,曾上吊自杀。鼠疫来了,他投机倒把,大发国难财;鼠疫结束后,由于担心自己被抓入狱,结果疯了。

患哮喘病的老头,或许是整个鼠疫过程中最为淡定的一个人。他的阅历让他明白,鼠疫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人生在世就有生老病死,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加缪笔下,鼠疫其实象征的就是我们人类面对的诸多生存困境,比如自然灾害、战争、疾病、意外事件等都可以称作“鼠疫”。可以说“鼠疫”无处不在,作为一名普通人,怎么面对它,体现自己的素质、教养和崇高与否;而作为一名作家,怎么样表现它,显现作家的胸襟和悲悯。

说到底,鼠疫究竟是什么呢?“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的勇气争取美好的生活。”

鼠疫过去,加缪没有加入欢呼的人群,他提醒读者记住“威胁着欢乐的东西始终存在……也许有朝一日,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他们的葬身之地”。

人与瘟疫搏斗的史诗般的篇章、生离死别的动人哀歌、友谊与爱情的美丽诗篇、地中海海滨色彩奇幻的画面,使这部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中篇小说《堕落》的发表,则是加缪以鲜明态度,对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知识分子的一种质疑。最终,时间证明了加缪的正确。

在物质世界的荒谬中,对精神世界的坚守与肯定。

“面对时代,艺术家既不能弃之不顾也不能迷失其中。如果他弃之不顾,他就要说空话。但是,反过来说,在他把时代当作客体的情况下,他就作为主体肯定了自身的存在,并且不能完全服从它。换句话说,艺术家正是在选择分享普通人的命运的时候肯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加缪以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开辟了一条自由人道主义道路。

创作上,他从不标新立异,白描手法,客观地表现人物的一言一行。文风简洁、明快、朴实,保有传统的优雅笔调和纯正风格。

他死得很早,年仅47岁,在1960年。因车祸神秘离世。

由于是一个在贫穷的普通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加缪在世时始终与名利场,与文学沙龙、文学名人、荣誉、勋章保持距离,因而常被痛恨他的人贬低。孤独时,他总对他的一个知己说:“但愿人们了解真正的我。”

在这世上,我们或许都是《局外人》,孤立无援;又仿佛《西西弗的神话》,身不由己;无法逃脱《鼠疫》。而最终,需要在加缪的深入解读、在荒谬和无助中重拾希望:“一种真正的道义的介入推动他大胆地、以全部身心谋求解决生活上的各种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照片上,他叼着烟卷,冷冷地,向这个世界投以轻蔑一瞥。

“他在本世纪顶住了历史潮流,独自继承着源远流长的醒世文学,他怀着顽强、严格、纯洁、肃穆、热情的人道主义,向当今时代的种种粗俗丑陋发起了胜负难卜的宣战。”(萨特)

     “卡夫卡唤起的是怜悯和恐惧,乔伊斯唤起的是钦佩,普鲁斯特和安德烈·纪德唤起的是敬意,但除了加缪以外,我想不起还有其他现代作家能唤起爱。”(苏珊·桑塔格)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

所有伟大的事迹和伟大的思想都有荒谬的开头。

真理在人那里获得生命力,并且展现出来。

奴隶开始要求正义,但最终则要求王国。

什么是著名人呢,就是已经不需要名字的人。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上下滑动浏览更多内容)

关于《鼠疫》的中文版本,个人认为译林出版社出版的郭宏安的译本比较好

END


推荐阅读每周读名家 | 冯友兰:三史释今古  六书纪贞元
每周读名家 | 契诃夫:第六病室
每周读名家 | 万水千山走遍
每周读名家 | 明朝端午浴芳兰
每周读名家 | 诗经沉香:正是浴兰时节动
每周读名家 |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每周读名家 | 叶永烈:问遍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去了
每周读名家 | 屠格涅夫:木木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烟波浩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