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周读名家 | 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

吴梅影 开明视点 2023-05-25

兄长高考那年,1979年,恢复高考的第三个年头。

自小在小山村长大,师资条件可想而知,这让几乎从未好好读过英文的他发了慌。夜间,站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心中滋长的绝对不是胜券在握的自信。这时,来了胖胖的笑眯眯的图书管理员大婶。因是县城中学,有一个小小的图书馆。大婶看了看他,说:“孩子,你去图书馆看书吧?晚上就睡在那里,给,这是钥匙。”他来到图书馆,躺在长凳上看书。炎夏,好在也并不需要被子。看课本倦了,发现近旁有本薄薄的书,中英文对照节选本《鲁滨逊漂流记》。他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第二天上考场,试卷发下来,有一道15分的阅读理解题,长长的英文,括号里面是三个醒目的汉字:“鲁滨逊”。

细节不必详表,兄长如愿以偿,考上了心仪的大学。当然,他原本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梅影看《鲁滨逊漂流记》,大约是在初中。看到里面有个仆人,叫做“礼拜五”—— 因为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20多年后,在一个星期五,解救了一名快被他的野人同伴们吃掉了的野人,所以取名“礼拜五”。后来又有同学说正确翻译应该是叫“星期五”。梅影私下里认为,“礼拜五”比“星期五”格调高,因为有着西洋风景的别致。

四十多年岁月匆匆流走,书中人物鲁滨逊那海上漂泊的孤独,缺衣少食的艰难,亲历亲为的坚韧,最终得救的光明灿烂,永在我心。

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1660—1731年),既然被誉为欧洲和英国的“小说之父”“英国报纸之父”,便意味着,他是说故事的好手。

主要生活在18世纪初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笛福,出生于商人之家,他的作品,乃英国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代言。

他崇尚金钱,喜欢冒险,支持殖民制度,认为贸易和航海,是经济发展的两大推手。

当然,除了这本书之外,他还有其他作品问世,但均远远不及《鲁滨逊漂流记》影响大。

出身富商家庭的鲁滨逊,热爱航海,胸怀遨游四海的高志远向,不顾家人反对,一次次踏上茫茫征途出海。离家八年之后,取得相当成就,他又告别安逸,再一次准备越过大西洋和太平洋,前往非洲贸易。“我们的船载重一百二十吨,装备有六门炮,除了船长、他的小佣人和我自己外,另外还有十四个人。”惊心动魄的行程中历经无数险情,船在太平洋上不幸触礁,唯有他一人得以奇迹般地活下来,只身来到一座看似荒无人烟的孤岛。

他从绝望的罅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在孤岛上艰难求生,瞬间数十年。“我在木匠舱房里找到了三袋钉子和螺丝钉,一把大钳子,二十来把小斧,尤其有用的是一个磨刀砂轮。我把这些东西都安放在一起,再拿了一些炮手用的物品,特别是两三只起货用的铁钩,两桶枪弹,七支短枪、一支鸟枪,还有一小堆火药,一大袋小子弹,还有一大卷铅皮。可铅皮太重,我无法把它从船上吊到木排上。”他开拓荒地,辛勤劳作,养羊养鸟。他种植水稻和小麦,年复一年与孤独为伴,克服了种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他曾与野兽斗智,也曾与吃人肉的野人斗勇。最令人难忘的一个细节是,他千辛万苦,砍倒一棵大树,花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成了一只独木舟,但船实在太重,无法拖下海去,只好前功尽弃,重新另造一只小的船。

鲁滨逊在小岛上,和我们一样地在“日常”生活着,但这些琐碎的细节却又是他与困境对抗的全过程:黑暗、饥饿、恐惧、孤独……时间被拉长,细节被放大,因而脍炙人口。比如,书中一段他对自己的处境分析——

祸与害:我流落荒岛,摆脱困境已属无望。
唯我独存,孤苦伶仃,困苦万状。
我与世隔绝,仿佛是一个隐士,一个流放者。
我没有衣服穿。
我无法抵御人类或野兽的袭击。
我没有人可以交谈,也没有人能解救我。
福与利:唯我独生,船上同伴皆葬身海底。
在全体船员中,我独免一死;上帝既然以其神力救我一命,也必然会救我脱离目前的困境。
小岛虽荒凉,但我尚有粮食,不至饿死。
我地处热带,即使有衣服也穿不祝
在我所流落的孤岛上,没有我在非洲看到的那些猛兽。假如我在非洲沿岸覆舟,那又会怎样呢?
……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事,合情合理的想象,动人心魄的细节描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离家35年)后,鲁滨逊得以重返故乡。

四十多年前阅读,常想: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船遇到暴风失事的时候,有没有可能像他那样勇敢地面对重重的困难和艰险呢?答案是,会的。不畏艰险,乃是勇敢之心永远的追求。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独自一人置身于荒岛之上,可不可能像他那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积极自救么?答案依旧肯定,是的。无论如何,还是要试试。没试过,焉知不能?

如果我是鲁滨逊,当看到食人族用自己同类开宴会时,会不会心惊肉跳?能否像他那样勇敢地站出来,与他们搏斗?答案再次如是:会的。勇气和胆量,是大丈夫应有的光明拥有,值得彰扬。

无坚不摧的创造力,顽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这些人之为人的高贵品质,被鲁滨逊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读这本书,我们和他一样坚信,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有能力战胜困境、征服自然,并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笛福善于描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得心应手,自然,简练,不落斧凿痕迹。眼见要脱困,却又收回去,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的《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受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1704年9月,一名叫亚历山大·塞尔柯克的苏格兰水手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大西洋中,在荒岛上生活4年4个月之后,被伍兹·罗杰斯船长所救。

逝前,笛福希望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写:“丹尼尔·笛福”;在他离世之后,人们在他的墓碑刻写上:“丹尼尔·笛福《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

推荐阅读
每周读名家 | 叶永烈:问遍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去了
每周读名家 | 屠格涅夫:木木
每周读名家 | 李泽厚: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每周读名家 |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每周读名家 | 姜夔:旧时月色
每周读名家 |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每周读名家 | 钱钟书: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
每周读名家 | 苏东坡:寒食帖

策划:闻涓

责任编辑:九龄

责任校对:闻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