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一直以来,城市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不论从历史、地理的发展还是政治、经济的空间特征,研究城市发展的脉络和历程似乎更能记录人类社会进步的足迹。而近年来,由于对地球生态环境破坏和全球变暖气候危机的担忧逐步升级,以及城市密度、活力、经济发展的瓶颈,使人们将目光转移,关注人类创建的高密度聚居的城市以外的区域。我们可以将农村、郊区或者中小城市这些聚居密度偏低的区域统称为低密度地区。正是这些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今想逃离拥挤、快节奏、污染的高密度地区的都市人向往的理想生活地。
新冠疫情发生后,欧洲大城市人口有相当大比例从大都市“撤离”。到乡下去,是为了躲避城市因密集性而易于灾难扩散的有条件选择。面对突然爆发的健康危机,高密度地区的风险瞬间增高,城市的基础受到质疑。城市的密集化与非城市地区的分散化,在诸如人口密度、就业岗位、经济资源、交通服务、公共设施等具体指征的分布上体现出不同程度的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表面上体现为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但其实并不能全面地表达不同地域的社会需求和地区活力。自2000年以来,法国提出的各种规划理论和政策的核心都是控制城市蔓延,提高城市化区域的密度,以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土壤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当前,面临健康与卫生问题的挑战,再叠加上气候和环境危机的紧迫性,在高密度与低密度、城市与乡村、密集化与分散化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与公共健康问题是否不可调和?为了应对健康危机带来的挑战,是否需要改变模式,放弃密集化的都市发展模式,从密集城市转而回到分散或城市蔓延?或者从根本上讲,成为一种对“城市”的否定?为了阻隔疫情传播,是否更应该强调在地化发展,这与已经逐渐形成共识的全球化发展趋势相抵触吗?
中国在近年来也在大力发展乡村建设,努力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差距。但各地方的发展思路都趋向于开发旅游带动经济的方式。极个别的城市人落地乡村或回村发展,打造成网红的人物或生活方式,被津津乐道,但并没有产生人口反向迁移或回流的现象。这促使我们思考,哪种方式更可持续?突出旅游的带动方式从长远来看将带来何种影响?如何解读城市人有逃离城市并向往乡村生活的愿景?而这种愿景是否能转化为现实,也就是真正平衡城乡差距的方法和要素又在哪里?法国对城与乡的争论与实践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发。
系列文章
第三篇 法国城乡人口流动近期回顾与趋势判断
城与乡之间向来具有二元性,它们之间古有城墙分隔,今有行政界线区分,其人口密度、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发展策略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二元化差异。然而,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也从未停止,人口流动、食品供给、交通网络……这些动态联系持续不断地发生。尤其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城市蔓延,本质上更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空间联系并越来越模糊了二者之间的界限。已经持续了两年多的新冠疫情在突如其来的早期阶段使人们产生了对密集城市环境的质疑。在城市中心,除了居住空间密度较高,更突出的是多种功能(就业、设施、商业、公共交通、服务等)的极化导致的聚集。城市里人与人接触的可能性更高,在有限的公共空间里尤其如此,使城市成为疫情易于扩散的地方。城市里人员高度集中的“常态”与保持社交距离的要求相悖,这成为人们质疑城市安全性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疫情初期突发的向低密度地区的人口流动也导致低密度地区局势紧张,这暴露出此类地区的脆弱性——不仅体现在公共设施尤其是健康与卫生设施的缺失,也体现为治理手段和动员能力的不足。因此,一场健康危机似乎将城与乡的差异与对峙瞬时放大,但更是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置于思考的核心。本文将通过比较法国城乡近期的人口变化以及各自的吸引力优势,分析两者之间顺向或逆向的关系动态和趋势变化。
1 城乡人口动态
早期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人口大量从农村流入城市的过程,而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自身发展困境的显现以及对气候环境危机的认识和生态保护意识的建立,城市化发展到达一个瓶颈,20世纪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不同程度地受到质疑,这也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的探索模式和方法的质疑。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的吸引力受到关注,近期直接反映为一种新的人口流动趋势(图1)。
资料来源: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4267787#graphique-figure2
从19世纪到20世纪,伴随着工业革命,法国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动态呈现为农村人口持续外流。这种追逐城市利益的大规模人口流动直到1990年代才停止[1]。而到2000年前后,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的普遍趋势才出现局部、微弱的逆转。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2017年1月1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法国有6652.4万名居民(除了马约特岛[Mayotte]),十年间(2007—2017年)平均每年增长0.5%,农村地区年增长0.66%,而城市地区每年增长0.38%。这体现了新的人口动态,即农村地区的人口增长更强劲。Insee在报告中表示,从现在开始,在低密度市镇,人口增长要高于高密度市镇(不包括极低密度地区,那里的人口增长微弱甚至负增长)。从法国全境来看,人口呈增长的低密度地区分布在法国80%的省份,这显现出一种广泛且普遍的趋势。但从地域分布上,这种新趋势在所有低密度地区的表现并非均等。法国南部和西部以及山区普遍具有吸引力,而从阿登(Ardennes)地区直到中央高原,也就是位于法国中部这一凹陷的对角线(东北至西南方向)区域,其吸引力看起来相对较小(图2)。
图2 法国全境2007—2017年间人口密度年均变化图资料来源: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4267787#graphique-figure2
诚然,这种人口“逆向”增长反映出低密度地区自身活力的优势,然而从地区尺度上看,人口增长强度存在明显差异,这更取决于具体市镇与城市的关系。Insee的更详尽的数据分析显示,“大城市的郊区”是低密度市镇中人口增长最快的区域(图3),换言之,受(大)城市影响越强的低密度地区人口增长越快。一方面,这可以解读为城市的扩张仍在延续,体现了大都市的影响和吸引力区域的地理扩张。另一方面,凸显出高密度地区与低密度地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越紧密,越能激发出地区活力。因此,新的人口增长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与郊区(或农村)在空间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增长。这似乎表示低密度地区正在成为大都市的远郊引力圈。从这个角度看,低密度空间的人口增长不应该被描述为城市人口外流,而更像是城市(人口及其他)要素在其周边的地域空间进行了重组。
图3 城市核心与城市边缘的人口增长率对比(2007—2017年)资料来源: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5040016?sommaire=5040030
对个体而言,从“城”到“乡”的迁移出于多种原因。相较于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其周围的郊区或农村的人口密度要低得多,在法国,绝大多数这类边缘市镇的人口密度不到1000人/k㎡,而农业和自然空间的比例在50%以上。这些市镇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一方面具有与城市相似的生活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人口和建筑密度低,环境与乡野自然相融。人们选择低密度地区,除了寻求更好的居住环境,更有住房成本的考虑,毕竟普遍来看,距城市核心越远,土地(住房)价格越低。然而,对另一部分人群而言情况不尽相同,对于人口数据所呈现的动态现象也因此不能作笼统的单一层面解读。法国参议院代表团在2018年的前景展望工作报告中指出[3],低密度地区呈现的人口增长实际上是因为一部分人交替居住在几个地方。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和低密度的郊区或乡野都有住宅,而这种“定居”乡下只能理解为这部分人对生活空间的重新组织。在法国大约3700万套现有住房中,360万套,也就是接近1/10是次要住房(即居住时间少于一半的住房)。索邦大学的格扎维埃·德雅尔丹(Xavier Desjardins)教授在2020年9月的一次参议院圆桌会议上指出了这种“双居民”现象,认为这转化了与空间的关系问题,“当前的问题不是要了解我们住在城市还是乡村,而是一年中在每个地方度过多少天并且使用哪些服务”[4],这显然是针对“双居民”的思考。这种现象也引发了对社会空间不平等和社会分化的思考:可以交替居住在几个地方的人群和那些只能居住在不发达郊区或偏远农村地区的人群之间,是否存在不平等呢?
2 城乡吸引力差异
在高密度与低密度地区之间发生的人口动态表现为数字变化或趋势波动,但变量之下似乎有一个不变的“常量”,那就是对乡村生活的渴望。在乡村(低密度)地区,空气流通,更接近自然,人们不是住在层层相叠的公寓楼里,而是以独立住宅为主,可以比邻而居又互不干扰。在多项研究中,法国人都强烈地表达出这一愿望。2018年的一项关于农村家庭的研究指出,81%的法国人认为农村生活是理想的生活方式[5]。不论是离开城市还是“返回农村”,都是对“平静”的向往,希望居住在更宽敞的房子里,或是“理想”的独栋住宅,生活在一个低密度的地方,可以近距离接触自然。可以说,低密度地区的吸引力从根本上讲是对改善居住环境的一种向往。但现实中,有诸多因素构成了到农村定居的障碍,其中最主要的大概是医疗的缺失、服务的缺乏、交通的短板以及商业、就业岗位不足。正因如此,大多数人并不想脱离城市的影响范围,这也回答了为什么(大)城市郊区是人口增长最强劲的地区。如果说低密度地区得益于某种居住上的吸引力,那么高密度城市区域则仍然拥有在其中心集聚经济、文化、教育、科研以及娱乐的优势。特别是对大都市地区,不能忽视其极化影响,尤其在资金和就业方面。在法国战略【France Stratégie,由总理领导的一个国家机构】2017年11月的一份分析报告中指出[6],1999—2014年间,在包括法国12个大都市在内的就业区中观察到的就业增长为年均1.4%,而全境为0.8%。当然,这些大都市对周边地区就业的带动效应并不相同,例如里昂、波尔多比较明显,而里尔、图卢兹就微乎其微(图4)。
资料来源:https://www.strategie.gouv.fr/publications/dynamique-de-lemploi-metropoles-territoires-avoisinants
因此,社会经济与环境委员会(Conseil économique social
et environnemental)在2019年10月针对大都市意见的报告中要求更细致地评估大都市在就业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7],因为它们自身的发展程度和对周边的吸引力不尽相同(图5),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或相互作用也不完全相同。但至少可以看出,一定数量的低密度地区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附近大都市的就业状况,因为其自身的经济活动在保障就业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而这种依赖程度关键体现在这些地区的交通可达性。虽然低密度地区不能直接受益于大都市中心的经济活动和服务范围,但它们可以通过交通轴线或多或少地与大都市产生联系;当然,这种联系或依附关系不仅限于就业。
图5 受城市影响程度不同的农村的年均人口增长率差异(2007—2017年)资料来源:https://decryptageo.fr/wp-content/uploads/2021/05/Dossier-de-presse-La-France-et-ses-territoires-2021.pdf
除了就业,可以设想低密度地区通过维持足够范围的本地化就近服务来减少对城市的需求,从而降低出行需求。而事实是,低密度地区一直缺乏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商业和交通。由于公共财政的缩减,公共服务一直遭受相关部门不断重组的不利影响,一些公共机构服务窗口被关闭,包括邮政和医疗服务[8]。商业活力不足,同时公共交通供应的缺乏降低了地区的可达性。此外,在通信设施的配套上,低密度地区也要慢于高密度地区。虽然通信网络空白地区在逐渐减少,但低密度地区尚未达到100%覆盖【到2020年法国4G覆盖率为85%】[9]。总体而言,一半的法国人觉得其住宅附近的本地公共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在农村地区这一比例为三分之二[10]。设施和服务的不足造成吸引力缺失,特别在极低密度地区,由于缺乏就近的服务、商业、医疗,几乎没有吸引力,其人口持续停滞或下降。相反,城市中心集中了低密度地区找不到的就业机会与综合资源:高等教育、研究、商业、金融、法律咨询或文化活动,以及大型医疗和健康等。
3 结语
我们很难将城与乡进行直接的优势对比,就如集约化与分散化治理策略和空间发展之间的争论一样,除了地域条件的差异以外,还有针对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出发,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形成的观念。人口动态趋势是体现城乡关系的一个砝码,但当前所呈现的微弱趋势还不足以衡量这一现象的规模和可持续性。事实上,近年来低密度地区一直是法国人的“理想”居住地,而疫情之下在短时间内成了真实的迁徙目的地。这种追求弱城市化而更亲近自然环境的品味当然不是新鲜事,但疫情期间禁足的经历促使一些人作出决定,同时,使这种迁移具备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得以普及。改变城乡流动趋势的并不是疫情,如果流动趋势是一条线,它的起点早在疫情之前,郊区或农村地区的活力增长已经悄然显露,而此次疫情只是给线上增加了一个凸点。城与乡之间与其说是二元对立,不如说是互补,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联结而流动的,而且流动性将会不断加强。城与乡之间的优势是差异化的,比较、抗衡或博弈等说法,都是(潜意识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而它们之间并非反义词。我们总试图用一个词来表达非城市地区——农村、近郊、远郊或低密度地区……然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如此含混,因此,本系列文章中也只好暂时用了“城”与“乡”这样笼统的表达。至于所谓的“城”“乡”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概念边界、地理边界以及其他非此即彼的界线,本文没有作深入讨论。疫情加强了都市人的逃离感,看似激化了城乡之间的对峙关系,但更促进了再思考——“去城乡化”的思考。不论城与乡,都是人类聚居区,而且就法国而言,大都属于城市化的区域(除了个别偏远的自然村落),从这个角度来看,城与乡的边界正逐渐弱化。因此,城与乡之间的界线问题以及对它们的定义或再定义都将受到挑战,更值得关注的是它们之间的土地、空间及各种要素的整体流动性,包括人口与就业、经济活力、交通网络、社会空间以及生态结构。这也是城市规划面临的城乡问题复杂性的实际挑战。UPI [1] NICOUX R, BAILLY G. Rapport d'information n° 271 (2012-2013) de la Délégation sénatoriale à la prospective[R/OL]. (2013-01-22)[2022-03-17]. http://www.senat.fr/notice-rapport/2012/r12-271-notice.html.[2] VALLÈS V. Une croissance démographique marquée dans les espaces peu denses[R/OL]. Insee Focus, n°177. (2019-12-30)[2022-03-17]. https://www.insee.fr/fr/statistiques/4267787.[3] VANIER M. Rapport de la délégation à la prospective du Sénat: Mettre les nouvelles mobilités au service de tous les territoires[R/OL]. (2018-02-01)[2022-03-17]. https://www.senat.fr/rap/r18-117/r18-117.html.[4] JACQUIN O. Mobilités dans les espaces peu denses en 2040: un défi à relever dès aujourd'hui. Rapport d'information n° 313 (2020-2021) de la délégation sénatoriale à la prospective[R/OL]. (2021-01-28)[2022-03-17]. http://www.senat.fr/notice-rapport/2020/r20-313-notice.html.[5] Familles Rurales. Territoires ruraux : perceptions et réalités de vie[R/OL]. (2018-10)[2022-03-17]. https://www.famillesrurales.org/etude-FamillesRurales-IFOP-Territoires-ruraux.[6] France Stratégie. Dynamique de l’emploi dans les métropoles et les territoires avoisinants[R/OL]. (2017-12-01)[2022-03-17]. https://www.strategie.gouv.fr/publications/dynamique-de-lemploi-metropoles-territoires-avoisinants.[7] LASNIER Y, RIQUIER-SAUVAGE D. Les métropoles: apports et limites pour les territoires[R/OL]. (2019-10-23)[2022-03-17]. https://www.lecese.fr/travaux-publies/les-metropoles-apports-et-limites-pour-les-territoires.[8] Cour des Comptes. L'accès aux services publics dans les territoires ruraux - Enquête demandée par le comité d'évaluation et de contrôle des politiques publiques de l'Assemblée nationale[R/OL]. (2019-03-20)[2022-03-17]. https://www.vie-publique.fr/rapport/38494-lacces-aux-services-publics-dans-les-territoires-ruraux.[9] Arcep. La couverture des zones peu denses[R/OL]. Grand dossier - La couverture mobile en métropole, 2022-01-10[2022-03-17]. https://www.arcep.fr/la-regulation/grands-dossiers-reseaux-mobiles/la-couverture-mobile-en-metropole/la-couverture-des-zones-peu-denses.html.[10] Transdev. Enquête Ipsos pour Régions de France et Transdev: le déploiement de solutions de mobilité, enjeu prioritaire des collectivités[EB/OL]. (2019-10-01)[2022-03-17]. https://www.transdev.com/fr/communique-de-presse/enquete-ipsos-regions-france-solutions-mobilite-enjeu-prioritaire-collectivites/.作者:樊朗,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高等建筑学院AMUP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城市规划》法国站联络员
预告:第四篇 城与乡的范式改变——重新定义法国农村
延伸阅读
从空间管制到增长管理应对村镇人口收缩——基于对英格兰城乡发展和规划体系的研究
规划在英国——《英国城乡规划(第15版)》译后记
城乡融合的营造实验——德国国际建筑展图林根州“未来城市化乡村”项目
编辑、排版 | 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