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第五中学、高青县第一中学2017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山东省淄博市实验中学、第五中学、高青县第一中学2017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绵延170多万年,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工业食品、五光十色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在《礼记·月令》就有明确的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西汉时,皇宫中便开始用温室种植“葱韭菜茹”,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的确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说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制作饮食的烹饪必然也要循此规律。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更令人惊奇的是还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礼记·郊特牲》)。并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这样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这种说法被后代的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走“辟谷”的境界。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这个“中”指恰到好处,合乎度。“和”不是“同”,是要建立在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研究中国人的饮食生活不仅是是研究中国文化的必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1. 下列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下产生的。如: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等。
B.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绵延了170多万年,分为了四个发展阶段,风味流派繁多,有“烹饪王国”的美誉。
C.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区域文化,它在饮食文化的多方面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D.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饮食文化甚至可以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中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食物可以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作用。
B. 我国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要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
C. 孔子说的“不食不时”,是说不吃反季节食品和定时吃饭的意思。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D. 中国人在饮食上还特别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加工食物时要考虑季节、气候的因素。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制作饮食的烹饪遵循了“阴阳五行”规律,不仅产生了“五味”说,而且把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B. 道教饮食理论的一个出发点是只要饮和食与天地阴阳互相协调,就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C. “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是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最佳境界是不吃。
D.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反过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
【答案】1. C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中,C项“影响了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的表述错误。由文本第7段可知,“中国饮食文化是……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而不是“影响了……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由第4段可知,D项将原文“古代的中国人”说成“中国人”,扩大了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认真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题中,B项错误在于“只要……就……”的关联词语,原文第5段中是“只有……才……”。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阅读、
车马炮
丁肃清
德欣说:“你这匹死马,我暂不吃你。”他说着攻小卒,又攻,再攻……残局上的小卒已是兵临城下。德欣洋洋得意地看着红棋憋在仕脚里的那匹马,确是瓮中之鳖,自己的老将一崴就吃了,可他不吃,他要叫对方输得心服口服。
杨喜良就剩下车马炮了,而且那马还是匹死马,这使得他捉襟见肘,但仍耐心寻找着机会。
德欣是车务段段长,杨喜良是老调度,两人私交甚密。,他们什么话都能说,一边下棋一边说着车务段的事情。
旁边还有一位观棋者,叫李来顺,李来顺观棋不语。
几十天的春运,搞得焦头烂额,难得老朋友一聚。杨喜良说:“你看咱仨,像是这棋,你段长是车,我是这炮,都还厉害,来顺像这匹马。”
德欣和杨喜良都笑了。李来顺不笑,只静静观棋,在车务段,三十年前是个兵,三十年后还是个兵,尽管他书法绘画,弹拉说唱无所不能,也卖力气,却没有提升,真的就像憋在仕脚的那匹马。可李来顺没有怨言。
德欣段长说:“稍停,我去撒尿。”
德欣撒尿去了。
杨喜良说:“德欣的棋厉害。”
李来顺说:“我不尿他。”
杨喜良说:“你吃亏就吃在了这个脾气。”
论关系李来顺和德欣段长不错,之所以不错,才没有客套,有人没人,不喊段长,就叫他德欣,他想,这才是哥们儿。
可当了领导,谁没有个自尊心啊。杨喜良说:“德欣工作还是有水平的,”
李来顺又说:“我不尿他。”
德欣撒尿回来了,继续下棋。
李来顺说:“我也去撒尿。”
趁李来顺撒尿的工夫,杨喜良对德欣说:“咱们段里,数来顺最冤,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有他,你可该提拔提拔他。”
德欣说:“我快退了,我不想管。”
说得杨喜良不高兴,“啪”地一声敲得很响,“将!”杨喜良在车的后面安上了炮。德欣的将想躲,却躲不了,往哪儿躲都在那只死马的脚下。
德欣“哎呀”了一声,没想到这盘棋输到了这匹死马上。
李来顺回来了,大喊:“输得好!我早就看出你要输这一招儿。”
棋散,仨人叙话。李来顺说:“咱仨,你们都混得好,是车,是炮,我是这死马,可死马也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时候。”
德欣略有感慨:“来顺啊,我对不起哥儿们,可也怪,咱仨人怎么就这么好呢?”
李来顺说:“咳!这怪啥呀?都吃过苦,你不记得你当司机,我和杨喜良当司炉,从阳泉跑石家庄,四个钟头要填十二吨的碳,那累呀,我和杨喜良都不想活了,是不是呀喜良?”
杨喜良说:“是,苦是咱们的根本。”
德欣似有感悟:“这样吧喜良,趁我还没有退,是该把来顺提拔一下,也算了却心事一桩。”
李来顺“哈哈”地大笑起来:“错了,错了!谁稀罕你那个提拔,倒找我钱我也不干。”
德欣瞪大了眼睛:“此话怎讲?”
李来顺说:“这么讲吧,俺李来顺是神仙日予,每天五点起床画画,然后跑步,再然后看日出,看完日出早饭喝一两小酒儿。”
“咳呀!”杨喜良似悟道:“你李来顺让我想起一句话,袖中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神仙、神仙!”
德欣无话,又来了下棋的雅兴,“再来一盘!”他愣拽着李来顺下棋,结果连输三盘?李来顺不下了,说德欣段长臭棋篓子。德欣还不甘心。
李来顺说:“要下,就此一盘了,我让你车马炮。”
德欣段长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棋子儿的敲击声又响了起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讲了车务段三个人下象棋的故事,下棋过程情节起伏,引人入胜,棋局的输赢始终作为主要悬念吸引着读者阅读。
B. 车务段段长德欣虚荣、狭隘,棋艺最差而不自知,杨喜良比李来顺处世更谨慎,懂得在让棋的过程中迎合领导的感受。
C. 小说作者擅长运用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下棋者、观棋者的对话虽然简单,却符合不同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D. 段长与调度在是否提拔李来顺的问题上起初态度不同,但他们后来发现后者生活悠闲、平静,有着洒脱淡泊的人生追求。
5. 小说刻画了李来顺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 小说为什么以“车马炮”为标题?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4. A
6. ①有概括情节的作用。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两次下棋都和如何处理“车马炮”有关,它们贯穿故事始终。②有塑造人物的作用。“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他们韵性格和生命状态与棋局中的三个棋子十分相似。③有揭示主题的作用。“车马炮”在棋局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它们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或:突出了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追求),突出了主题。
【解析】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情节安排,BD考核人物形象,C项考核艺术手法,其中,A项,“棋局的输赢作为主要悬念贯穿全文”表述不当,本文的主要悬念在于对德欣和李来顺微妙关系的表述上。
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不稀罕被提拔,每天画画,跑步,看日出,自得其乐”等情节概括“淡泊名利”、根据“三十年里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不被提拔也卖力气”等情节概括“任劳任怨”、根据“与德欣说话有一说一,直接坦率,不逢迎领导”概括“耿直不阿”、根据“生活中书法、绘面、弹拉说唱无所不能”概括“多才多艺”、根据“在德欣和杨喜良下棋说笑时,他虽棋艺高超却不说不笑,只静静观棋”概括“性格沉静”等性格特征。
点睛: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正面描写主要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和其它人物的烘托等,散文中主要是引用故事、传说等、通过特殊的艺术手法比如对比、烘托、排比等手法塑造,当然有时也用这些手法,注意答出手法还要答出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6.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此题从情节的角度,小说主要围绕下棋时对“车马炮”几个棋子的安置展开情节,“车马炮”贯穿故事始终,是文章的线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车马炮”分别暗喻小说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凸显人物的性格特征;从主题看“车马炮”象征社会中的人在不同的身份处境下,有不同的生命追求,解释文章的主旨。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启动、滑行,机头昂起,直插云霄。2017年5月5日下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我国首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飞机C919成功首飞。在欢呼庆祝的人群中,87岁的程不时是特意来见证这一时刻的。
从1970年,我国自主研制的运十飞机立项,到C919成功首飞,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穿越了47个春秋。作为运十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则亲历了这一梦想步履蹒跚的曲折历程,也因此透彻地理解这一梦想的现实意义。
程不时:外国人曾经说中国,你中国是一只鹰,但是给你没有翅膀,你没有这种大的民用机。
1951年,程不时从清华大学毕业,从事了他的航天事业。后来,他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之后,我国的“初教6”和“强5”等机种,也是在程不时担任总体设计师时完成研制与定型工作的。
1970年8月,国家先后从各地调集了300多名航空技术人员,开始研制运十大飞机,当时只有41岁的程不时担任副总设计师。
在运十之前,中国设计的只是10吨量级乘坐一两个人的小型飞机,而运十设定的技术指标是最大起飞重量110吨,载人100到120名。摆在程不时和研发团队面前的,不仅有技术难点,还有现代企业管理上的盲区。当时,甚至连正式办公的地方都没有的艰苦环境中,程不时他们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革新。
1980年9月26日,经过十年的研制,运十开始了首次试飞。
数据记录,运十起飞重量110吨,最大速度超过0.8马赫,实用升限12000米,最大航程超过8000千米。从1980年9月的首次试飞,到1984年,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先后到达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昆明等国内主要城市,同时运十还是第一架飞抵拉萨的国产飞机,并往返七次向拉萨运送救灾物资。虽然在飞行中,运十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在七次飞抵拉萨这个短暂的辉煌之后,运十的试飞因后续资金戛然而止。
程不时:当时有两条不同的思路,一条就是中国哪怕是简陋的条件,可以慢慢丰富起来,另外一条思路,是中国发展航空必须要有拐杖,拐杖指要外国人来辅佐,没有拐杖不行,这就是他们的话。
2007年3月,中国重启大飞机项目,并在第二年成立专门的商业飞机设计公司,程不时担任专家组成员,与大飞机之缘得以重续。47年,改变了程不时的容颜,但没改变他那份航空报国的情怀。
程不时:这是很大的历史转折,它不是一架飞机的试飞的问题,而是民族转了一个大弯以后,回到康庄大道上来,继续向前走将是一大片新的形势。
材料二:
中国商飞美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叶伟在洛杉矶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C919机身线条流畅,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飞机设计研制中有多项重大技术突破,如超临界机翼、新材料应用等。叶伟指出,有人说,这款大飞机中国主要是造了个壳子,这是一种误解。总体集成正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航空制造业的一大难点,集成技术的突破正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
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其发动机、航电、飞控系统等来自多个欧美合资或独资公司,供应商包括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和霍尼韦尔公司等,可谓遍布全球。叶伟说,“从这一角度看,为各国供应商创造价值、为全球人民创造福祉的C919.正承载着全世界的骄傲和希望。”
(摘自南方网《C919中国只“造了个壳子”·中国商飞这样回应》2017年5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5月8日新媒体专电据统计,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客机,5月5日成功首次试飞后,截至目前,其市场订单已达到570架。根据预测,未来20年仅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干线客机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C919大型客机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7. 下列针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 从运十到C919.中国自主研制民用大飞机的梦想和行动一直没有中断过,经几代人努力,终获成功。
B. 程不时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航天事业,担任过多种机型的设计师。能于耄耋之年见证了国产大飞机C919的首飞,意义重大。
C. 运十一共飞行130多个起落、170多个飞行小时。圆满完成试飞,但因缺乏后续资金,最终运十下马,没有投入量产。
D. C919市场前景广阔,未来20年仅为满足国内航空运输市场,就需要生产5952架,价值近9000亿元。
8.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A. 三则材料都是围绕国产大飞机的发展并从不同角度来进行阐述的:材料一从发展历史,材料二阐明国产化,材料三从发展的前景角度。
B. 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运十与C919研制相隔三四十年,因此两者除了都是国产大飞机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其他的联系与传承了。
C. 材料一中,多次引用程不时所说的话,强调了大飞机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也一再表明要发展大飞机,自主研制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D. 材料二中,C919的机体从设计、计算、试验、制造等均为中国自主进行。据此可以判断C919同运十一样,都属于国产化的大飞机。
E. 材料一中有人提出发展大飞机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不行,材料二指出C919的发动机、航电等等来自欧美的公司,两者相互印证。
9.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C919大型客机成功试飞的意义。
【答案】7. B
9. ①C919的成功试飞,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②初步实现了以程不时等为代表的航天科技人的夙愿,也是几代中国人的期盼。③C919对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振兴,意义重大。④C919前景广阔,能为国家创造极高的经济效益。⑤C919也堪称全球合作的典范,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为C919将来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解析】
7. 试题分析:A项,自主研制打飞机,曾中断几十年;C项,运十没有完成试飞就下马了;D项5952架是市场需求,并不是C919的订单数。
8. 试题分析:B项,两者都在上海研制,程不时是运十总设计师,也是C919的专家组成员,两者没有联系和传承错;D项,手否属于国产大飞机,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总体集成是核心,仅据机体不足以判定;E项,材料一中没有外国人的帮助不行是当时有错误的思想认为中国自己么有能力研制国产大飞机。材料二中发动机等飞机部件来自欧美,是指我国突破总体集成技术,自己研制大飞机,并顺应大飞机制造之国际潮流,采用国际合作的方式。两者概念没有联系。
9. 试题分析:注意从本身的角度分析“是中国航空制造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标志”“实现了中国人的期盼”,在从国家和世界的角度分析“对于国家富强,中华民族振兴,意义重大”“全球合作的典范”
点睛: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和足以观点明确,分析透彻。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邓艾传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年十二,随母至颖川。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为稻田守丛草吏。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维退,淮因西击羌。艾曰:“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于是留艾屯白水北。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艾谓诸将曰:“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景元四年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叱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
艾至成都,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B.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C.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D.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文中“少孤”即指邓艾年幼时父亲就死了。
B. “艾遂自名范,字士则”,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
C. “辟之为掾”中“掾”即掾吏,是官府中佐助官吏的通称,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D. “迁南安太守”中“迁”与徙,都指调动官职。“迁”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徒”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邓艾因战乱迁徙汝南,为农家牧养小牛。后在颍川看到一篇谈及如何作文和做人的碑文,便把名字改用碑文的文字,以励其志。
B. 邓艾做过都尉学士,后来改任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最初没有表示感谢。
C. 邓艾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的偏将姜维。姜维撤退,邓艾认为应该分兵把守,后又识破了姜维的计谋,得以不败。
D. 邓艾率军从阴平进攻,他击败了马邈和诸葛瞻后,到达雒城。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诣太尉司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2)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答案】10. A
13. (1)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懿。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太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2)公子为人仁爱而能谦逊对待士人,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差的,都谦逊而有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的富贵(身份)傲慢地对待士人。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维必自东袭取洮城”,这句话的含义是“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维”“吾军”“桥”“化”“吾”“洮城”等,然后依据语法关系进行排除,“人少”是指“吾军”,故二者不能断开,排除BC两项,“持”意思是“牵制”,对象是“吾”,故“持”与“吾”不能断开,排除D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名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字供长辈呼唤”错误,选项把内容说反了,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名供长辈呼唤,或者自称、介绍、贱称。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D项,“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到邓艾面前请求投降”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最后说“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大印,请求投降。非“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D项对应的内容,考生可以借助“雒城”“捧着皇帝大印”找到第三段,文中是说刘禅派使者拿皇帝大印去请求投降,选项中“后主刘禅捧着皇帝大印”说法错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为”,担任;“诣”,拜访或往,到;“奇”,意动,认为奇异,认为与众不同;“辟”,征召。第二句中,“下”,谦逊对待;“无”,无论;“礼”,有礼貌地结交;“骄”,傲慢地对待。
参考译文: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人。很小就成了孤儿,太祖(曹操的庙号)攻占荆州之后,他迁徙到汝南,给一个农民放牛犊。十二 岁时,跟随母亲到了颍川,读到已故的太丘长陈寔(shí)墓前的碑文,碑文上说“文章是世人的典范,品行是士子的楷模”。邓艾将自己的名字改成为范,字士则。后来宗族中有人和他同名,所以又改回叫艾。他做过都尉学士,因为口吃,不能担任干佐(主管文书的官吏)。就担任了看护稻田和牧场的小官。同郡一个官吏的父亲可怜他家贫,送给他很多财物,邓艾起初没有表示一丝感谢。他每次看到山川大泽,总是筹划可以设置军营的地方,当时的人大都笑话他。后来担任典农纲纪、上计吏。拜访太尉司马宣王(司马懿,被追封为宣王)。司马宣王认为他与众不同,征召他任大尉府掾,又升任尚书郎。
嘉平元年,和征西将军郭淮一道抵御蜀国 的偏将军姜维。姜维撤退,郭淮想乘机向西去攻打羌人。邓艾说:“蜀兵离开这里还不远,或许还会再回来,我们应该分兵,以防意外变故。”于是留邓艾驻军白水北面。三天后,姜维派廖化从白水南岸面对邓艾的驻地扎营。邓艾对将领们说:“姜维现在突然返回,我军人少,按常理说他们应当渡河,而不是架桥。这是姜维派廖化来牵制我,使我们不能返回。所以姜维一定会从东面袭击洮城。”洮城在白水以北,距离邓艾军营六十里。邓艾当夜秘密行军直赶到洮城,姜维果然渡河夺城:但是邓艾已抢先到达并占据了洮城,才没有战败。
景元四年冬天十月,邓艾自阴平秘密行军,全是无人之地,有七百余里。凿山开路,架设栈道(桥阁,就是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 加之运的粮匮乏,形势近于危险。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众将士都攀着树和崖,一个一个前进。首先来到江由县,西蜀守将马邈投降。西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回绵竹,排列战阵,等着狙击邓艾。邓艾派遣自己的儿子邓忠等率兵从右边包抄,司马(官名)师纂等率兵从左边包抄。但二人出击均告失利,同时退回来说:“敌人(坚守牢固),不能够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的区别,全在此一举,哪里有不能的说法?”大骂邓忠和师纂,要斩首示众。二人又率兵快马回去重新作战,大败敌兵,斩下诸葛瞻及尚书张遵等人的脑袋,进军至雒(luò)县。刘禅派使者拿着皇帝的印玺,写了封书信(让使者带着)来到邓艾兵营,请求投降。
邓艾进驻成都,巡视并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劫掠夺的事。安抚收纳投降归附的人员,让他们都回复旧业。蜀国人都称赞邓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注】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被迫去任、归居吴兴卞山时。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 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云雾缥缈的情景。
B. “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
C. 从“笑谈”和“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但从“独在”二字看,词人其实是独自登上小亭的。
D. “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
E. “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
15.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AD
【解析】
14. 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考生对于诗歌内容和手法的把握。选项中,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
15.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抓住关键词句“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天涯” “空惆怅” “独”“与谁同赏” “莫学衰翁样”分析作答。
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第三,了解典故的关联比照。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以与所反映的时、事、人形成关联比照。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对诗歌内容的分析鉴赏有时可以从所用典故的联想比照意义着手。第四,分析运用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的运用,是为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服务的。不仅是在解答“表达技巧”类题目时,而且在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时,也需要对诗歌中所采用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通过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来把握诗意诗情。第五,捕捉蕴含的情感理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恨歌》中表示相爱永不变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无题》中采用谐音双关,表现了缠绵炽热的相思之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
【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中星9A”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失利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推波助澜,通过“天地大营救”将其送入预定轨道。
②受到品牌负资产拖累的企业,不管是提升原有品牌的含金量,还是白手起家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都不容易。
③无论是写作,还是节日制作,前期的案头工作做得越扎实,动笔前就越有底气,“又好又快”自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④连续出现的对抗示威活动使美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避免发生类似夏洛茨维尔的暴力事件,波士顿警方严阵以待。
⑤譬如路人有难,上前帮一把;别人求教,耐心答一下……很多时候只需举手之劳,就可以为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⑥随着百镇千村建设稳步推进,海南省许多新的特色旅游产品脱颖而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全城旅游大有作为。
A. ①③⑤
【答案】B
18.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左右。
B. 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毕竟,这些节目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媚俗需求。
C. 《战狼Ⅱ》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D. 双节之际,近10万名群众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庆升旗仪式,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成分赘余,“超过”和“左右”重复。B项,不合逻辑,“避免”和“不再”相互冲突。D项,“现场放飞了一万多只白鸽送出美好祝福”句式杂糅。
点睛:不合逻辑是病句常见的类型,主要有并列不当、否定不当、主客倒置和不合生活事实。句子中出现“和”“等”或顿号注意查找因并列不当或不能包含等因素引起的逻辑错误。见到否定词语,反问句及表示否定意思的词语,查找因否定不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见到“被”“受”“对”“对于”等表示主客关系的词语注意查找因主客倒置而引起的逻辑错误。此题B项否定不当。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见到仍然戴着白花的朋友,他同情地说:“听闻家慈前些日子过世,希望你节哀顺变!”
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C. 真是非常抱歉!我刚刚接到家里的紧急电话,恕我失陪,请大家见谅。
D. 同学们,在高考语文之路上,请相信、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家慈”,指自己的母亲,为谦辞,此处表达不得体。B项,“匹夫”是普通人,“匹夫之力”用于自谦;C项,“失陪”,因故而不能陪伴对方。“见谅”,请对方原谅自己。表达得体。D项,“鼎力相助”是敬词,用于自己用“全力相助”。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思想家。沈德潜说诗“贵在理趣”,①______。他的诗不是从抽象的哲理出发,②______将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哲理,又将这哲理连同生活的露水和芬芳一起诉诸诗的形象和语言。因此,③______,又有诗人的情趣,隽永厚朴,耐人寻味。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一个人的生长环境与他的成才与否息息相关。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创作出了著名的《第二交响曲》。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刘禅安于享乐,结果意志消沉,乐不思蜀。因此,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1)未必只有逆境才能造就人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语段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句子“顺境只会消磨人的意志”,“一个人只有多经历磨难才能成才”。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际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和谐社会需要健康的人际关系。那如何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呢?有人说需要“微笑”,有人说需要“赞美”,有人说是“共情”(即同感,同理心,投情),有人说是“倾听”,有人说应当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有人说生活中应多作换位思考……
那么,你的看法呢?
要求:选好角度,立意自定,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以换位思考为桨,扬人际和谐之帆
我们来到这世间,总要与人擦肩而过,总离不开由人构成的社会,处理好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们活得快乐、从容、幸福的前提条件。如何让和谐人际这条大船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在我看来要以换位思考为桨。
社会中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每个人的性格特质,所处环境,身负角色都可能影响他对事情的认知与理解,矛盾也就由此显现,对同一事物,站在不同角度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这时,若我们再以自我为主体,不会换位思考,就也许会造成误会与不快,简单举个例子:兔子每天都去钓鱼,但总是钓不到鱼。到了第三天,鱼实在忍不住了,跳出水面对兔子说:“你再拿胡萝卜当饵我就砍死你。”虽是个段子,但也能折射出社会中那些只认自我,而不会推己及人之人的愚蠢。我们应当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学会换位思考。
因为没有为他人着想、换位思考的习惯,人们往往会因小事而产生隔膜或冲突,最近,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学生顶撞老师,老师掌掴学生,家长暴打老师等怪事层出不穷。本其原因,还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意识的缺失。学生若能站在老师的角度,感受老师批评自己的良苦用心,顶撞之心自会平静。老师若能理解学生的自尊和叛逆,不要“出手”而是疏导,师生关系自会和谐。家长若是能体谅老师管教学生的不易,也就不会因老师的几句责备式批评就大动肝火。换位思考,还人际一股清风,一股清流。
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摩擦,而换位思考便像是一支润滑剂,润滑了粗糙,抹平了棱角,让人际关系更为和谐。地铁上,靠近栏杆的人不要把整个身子靠上去,让其他人有个抓处;公园里,把自己制造的垃圾尽数带走,给环卫工减轻一点负担;影院里,起身时弯腰行走;宿舍午休时小声交谈。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只有那些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意识。每个人做一件小事,千万人就是千万件和谐之事。无数和谐的音符,构成一曲和谐的社会主旋律,如此这般,人际何愁不和谐,社会又何愁不安定?
愿,人人拿起换位思考之桨,齐力而划,哪怕只是微小的一推,和谐人际,和谐社会这艘大船,定能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平稳前进,乘风破浪,直挂云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结合现实的材料作文,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材料的理解准确定位材料的含义是“和谐”。考生围绕和谐写作即可,要注意结合自己的现实写作。
点睛:既然本题是一篇关注现实的评论性的材料作文,所以考生就得关注身边事情,写作的时候要注意充分结合现实和实际生活,把握材料的同时也要拓宽对材料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作文有深度。
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2018广州市高考语文一模(戳此)
佛山顺德区2018高三下学情调研(戳此)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语文(戳此)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戳此)
深圳2018届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戳此)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二检(戳此)
山西45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戳此)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3月考语文(戳此)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戳此)
安徽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戳此)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河北省承德市2017/18上高二第一次月考(戳此)
湖北黄冈中学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戳此)
河南郑州一中2018高三一轮复习测试(三)(戳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