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 来源集刊《南开语言学刊》2022年第2期
2023-04-20
2023-04-19
2023-04-18
《南开语言学刊》
2022年第2期
《南开语言学刊》(CSSCI来源集刊)2022年第2期刊发19篇文章。本期共包括6个栏目:语言通论、音韵与方言、语音、语法、词汇与语义。文章涉及克伦语语序、语言通解度、汉语方言、国际中文教育、古代韩汉音、鼻音等内容。欢迎转发扩散!(2022年已更完)
往期推荐:
目 录
语言通论
01 论克伦语的动宾型语序——兼论语序的转型 / 戴庆厦 袁梦
10 语言通解度与民族语言方言划分 / 黄行
19 国际中文教育的当地化问题 / 李宇明
30 汉语官话方言连字调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 / 曾晓渝
音韵与方言
41 略论故宫清抄本《西番译语》对明代乙种本《西番译语》的“核正” / 施向东
51 江宕摄入声在近现代读萧豪韵与中古入声字有效摄又音的关系 / 麦耘
56 汉字传入古代韩国的时期和古代韩汉音的特征 / 严翼相
语音
67 试论普通话鼻音原理 / 时秀娟 石锋
79 从升调到降升调的心理感知机制初探 / 刘娟 张梦如
90 唐汪话声调问题的声学分析 / 冉启斌 于爽 史晴琳
102 末昂语的内爆 / 王战领
语法
110 地理分布、气候特征对语言结构模式的影响 / 金立鑫
123 基于逻辑形式的蒙古语省略现象分析 / 王洪磊
131 “VP+来/去”与时间顺序原则 / 王国栓
138 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研究的新进展 / 徐坤宇
147 “这一”并非名词化标记 / 孔国兴
词汇与语义
154 敦煌古藏文数词“一”的句法语义功能 / 邵明园
165 从空间认知看“地上”与“地下”的同义替换 / 宁瑶瑶 王铭宇
174 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文献中的“脱不了” / 张静静
提 要
论克伦语的动宾型语序——兼论语序的转型
戴庆厦 袁梦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藏缅语的语序普遍是宾动型(OV),而克伦语则是动宾型(VO)。克伦语为什么有这一不同于其他同语族亲属语言的个性,曾引起藏缅语语言学家的兴趣。是语言影响导致语序转型的呢,还是内部因素引起语序转型的呢?本研究发现,克伦语语序转型的决定性因素不是语言接触影响,而是内部因素。关键词: 藏缅语 克伦语 语序转型语言通解度与民族语言方言划分
黄 行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高等研究院
摘 要:我国汉语和民族语言方言划分传统上采用历史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的标准,通常未涉及语言通解度(intelligibility)这一变量。本报告简介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运用词汇相似性(lexical similarity)和听辨通解度测试进行方言划分的方法,并通过若干民族语言的个案比较传统方言划分和通解度测试结果的异同。从方言应用研究的角度,语言通解度分析可以在诸如确认基础方言的通用程度,以及民族文字设计选择语音标准点等方面,发挥一定的效用。同时世界诸多实际的语言案例也表明,通解度是确认语言身份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特殊情况下即使通解度很高的语言,由于受其他非语言学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也不被认同为同一身份的语言。关键词: 语言通解度 词汇相似性 基础方言 标准音点
国际中文教育的当地化问题
李宇明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
摘 要:本文从认识观念、教育管理、教学活动三个方面讨论国际中文教育当地化问题。当地化亦称本土化,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对当地国教育的主动适应,是对国际中文教育所涉各方角色的理性定位,是中文发展为国际重要语言的必由之路。在国际中文教育当地化进程中,在观念层面如何认识当地化、如何对待当地化最为关键。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当地化最为重要而急迫的任务,是中文教学大纲的编制、教师教育的规划和教材的编纂,完成这些任务要靠目的语国和当地国的真诚携手,靠中外教学专家的密切合作。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线下线上融合教育将成为国际中文教育的常态,对此必须迅速适应,创新教学机制和教育技术装备,形成新规范新模式。在此过程中,需要重建教学组织,需要新建教育技术、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等支撑体系,需要用心处理“机器适应”、网络资源使用等当地化问题,使国际中文教育在线上也能够立得住、行得稳、走得远。关键词:国际中文教育 当地化;观念 教学大纲 师资 教材 线上教育
汉语官话方言连字调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
曾晓渝 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 要:汉语官话方言连读变调的深入研究需要思考探讨相关理论问题,文中分析了连读变调域、节律轻重与连读变调的关系、协同发音与连读变调的区别、连读变调机制、连字调格局这几个基本问题,表述了作者的看法。关键词:官话方言 连读变调 节律特点 变调机制 声调格局
略论故宫清抄本《西番译语》对明代乙种本《西番译语》的“核正”
施向东 天津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
摘 要:故宫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年编华夷译语》第一册首次公布的清抄本《西番译语》是对明代乙种本《西番译语》的扩充和修订。清抄本对乙种本词条在藏文拼写、译义、对音诸方面作了“核正”,纠正了不少讹误,改进了对音的规则,也反映了自明至清汉藏语言的历史演变。关键词:西番译语 乙种本 清抄本 字义 字音 核正
江宕摄入声在近现代读萧豪韵与中古入声字有效摄又音的关系
麦耘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摘 要:中古江宕摄入声在近代和现代一些方言中读萧豪韵;在中古音韵材料中,则有一批入声字(包括部分江宕摄入声字)有读效摄的又音。本文认为,这两个语音史现象尽管表面相似,但时代不同,涉及范围有出入,演化机制也有异,前者显示中古江宕摄入声在中古后期和近代至现代的一种全面舒化,后者则侧面反映了上古入声藥、觉部向中古发展中发生部分字舒化的词汇扩散过程,二者不可混为一谈。关键词:江宕摄入声 萧豪韵 上古藥、觉部 效摄 舒化
汉字传入古代韩国的时期和古代韩汉音的特征
严翼相 汉阳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虽然现代韩国使用汉字不多,但历史上韩国长期使用汉字。结果使得现代韩语词汇里汉字词占57%左右,而且有趣的是,81%以上的韩语名词是汉字词。这一事实意味着过去韩语大量接受汉字词。那么汉字到底是什么时候传到古代韩国的?针对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最早发生韩汉语言接触的时期,阐明汉字何时传入古代韩国,其次提出将大约公元前194—108年之间出现的卫满朝鲜作为汉字最早大量传入的通道。最后讨论了公元七世纪以前古代韩汉音(韩国汉字音)的音系特点和相关论点,指出主要争议点包括古代韩汉音是否存在浊音声母、送气音声母、辅音韵尾、声调。本文的观点是古代韩汉音缺少存在浊阻塞音声母、送气音声母、辅音韵尾和声调的论据,推论现代韩汉音里送气音、辅音韵尾、中古韩汉音的声调都是七世纪以后才获得音位地位。关键词:古代韩语 古代韩汉音 浊阻塞音 送气音 辅音韵尾 卫满朝鲜
试论普通话鼻音原理
时秀娟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大学临床神经语言学研究中心
石 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 要: 文章依据使用鼻音计对普通话语音的大规模实验研究得出的结果,以鼻化度这一统一和有效的参量为基础,总结出10条普通话鼻音原理:1.鼻化连续统原理;2.鼻音内在鼻化原理;3.元音内在鼻化原理;4.鼻音声母同化原理;5.鼻音韵尾同化原理;6.韵头影响鼻化原理;7.鼻音声母的稳定性原理;8.鼻音韵尾的动态性原理;9.鼻音韵尾弱化原理;10.n、l分混原理。文章对这些原理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关键词:普通话 鼻音声母 鼻音韵尾 鼻化度 鼻音原理
从升调到降升调的心理感知机制初探
刘娟 张梦如 山东大学语言科学实验中心
摘 要:音系学定义的升调和降升调往往在声学上呈现相同的降升曲线,从这一现象出发,根据山东方言存在的不同类型的降升调声学参数合成了10组不同的调模连续体作为感知实验的刺激品,以探索普遍意义上从升调到降升调的心理感知机制。受试包括一组受过专业辨调训练的专家和作为对照组的以粤语为母语的普通受试。结果发现,就声学特征来说,不同的特征对升调和降升调的辨认作用权重不一,其中前降段的时长,起点的音高作用较大,终点的音高作用较小,不同的声学特征在调型的辨认中常常有相互补偿的作用。除了声学特征因素,不同的声调对立系统、不同的母语背景、不同的语言训练经验都会影响从升调到降升调的感知界限。关键词:升调 降升调 感知机制 跨方言
唐汪话声调问题的声学分析
冉启斌 南开大学文学院
于 爽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史晴琳 天津天狮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 要:对于唐汪话的声调具体状况,各家说法不尽相同。本文选取语保项目唐汪话3000词中的语料,对其中的单字与双音节词分别进行了声学实验考察。单字方面,本文发现按照汉语“阴、阳、上、去”四种调类绘制出的音高曲线不足以体现唐汪话声调的实际调类,而通过听音划分出了五种音高变化类别(342、42、24、33、214)中最经常出现的是曲折调342,占比最少的是受普通话上声影响出现的降升调214。双音节词方面,本文通过听音划分出了22-253、22-254、354-42、34-34与24-41五种音高类型,并分别绘制出了音高与音强曲线图,发现其中第五种类别(24-41)与普通话“阳平+轻声”的双音节词在音高音强方面有相似之处。关键词:唐汪话 声调 声学分析
末昂语的内爆音
王战领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摘 要:末昂语是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却有着普遍存在于壮侗语的语音特征——浊音内爆。文章通过语言之间的比较,认为其内爆音的出现是长期同周边壮语接触的结果,由语言接触而导致的语音特征的增加;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了语言接触和语言区域类型的关系。文章最后假设藏缅语正在普遍演化出内爆音的可能,且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关键词:末昂语 内爆音 声学表现 语言接触
地理分布、气候特征对语言结构模式的影响
金立鑫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
摘 要:本文考察了我们所能检索到的35种施通格语言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以及这些语言母语者的生活方式。结果发现,这些语言绝大部分分布在北纬50度以北极其严寒的地区以及南纬5度以南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或十燥酷热地区,处于北纬40度、南纬5度之间的施通格语言为沿海或高原地区。生产模式方面,所有操施通格语言的民族均以狩猎、采集、捕鱼为主,鲜用农耕(西藏地区除外),主要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为主,而非以生产创造为主。本文假设施通格语言的句法结构模式与这两种极端地理与气候之间存在相关性:现存的施通格语言是人类原始语言结构模式的化石.适合农耕生产方式的气候地域最早发展出现代文明并同时分化出主宾格句法结构模式.迄今为止很多语言中施通格与主宾格结构并存。人类语言句法结构的“施通格模式→混合模式→主宾格模式”大致对应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关键词:地理分布 气候特征 生活方式 施通格模式 主宾格模式
基于逻辑形式的蒙古语省略现象分析
王洪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 要: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中的逻辑形式为分析工具,聚焦于蒙古语中三种省略现象(动词缺失、论元省略以及截省)的生成及解读机制:提出动词缺失现象是通过逻辑形式中的移位与拷贝两种规则而生成的;介绍了另外两种省略现象(论元省略以及截省)及其分析。这三种现象在表层结构中没有完整的语音形式,但在逻辑形式中都能够获得完整的语义解读,表明逻辑形式在省略现象的生成解读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键词:生成语法 蒙古语 逻辑形式
“VP+来/去”与时间顺序原则
王国栓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摘 要:“VP+来/去”实际上是“V2+V1”,是一个不符合时间顺序原则的格式。这个格式是对先秦汉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模仿的结果。它的产生有两个条件: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衰落;对话语体。它的发展趋势是“来/去+VP”,“来/去+VP+来/去”是它发展的过渡阶段。关键词:VP+来/去 时间顺序原则 音节助词
汉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研究的新进展
徐坤宇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
摘 要:层级结构的习得,被认为是人类独有的语言能力之一。关系从句是反映语言层级性结构表征的主要句式之一。针对不同语言里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探讨,一直是句子加工领域的焦点议题之一。在印欧语里,一直认为主语关系从句比宾语关系从句更容易理解;但是,关于汉语关系从句的加工优势,仍存争议。目前,关于汉语关系从句的相关研究多局限在对印欧语体系理论的再解释以及单一模态实验方法的应用,相关的脑机制研究也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拟从主要的理论争议入手,进而梳理国内外在此议题上的研究进展,特别是来自行为、脑电及磁共振成像实验的研究发现,为该议题的深入发展和讨论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汉语关系从句 加工优势 句子加工 实证研究
“这一”并非名词化标记
孔国兴 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这一VP”结构中的“这一”并非名词化标记。复句前一分句“这一VP”具有篇章回指功能,其中的“一”是复句关联标志;偏正结构“这一VP”的名词性是由结构和指示词“这”决定的。两类非同质结构中的VP都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依然是谓词性的,并未名词化,其中的“这”“一”处在不同的层次,跨层结构“这一”并未词汇化,无从成为名词化标记。关键词:这一 名词化 跨层结构 复句关联标志
敦煌古藏文数词“一”的句法语义功能
邵明园 中山大学中文系
摘 要:敦煌古藏文中,数词“一”引申出多个语义,从而发展为一个多功能词。它除了可以做数词之外,还发展出不定代词、无定助词和语气词的用法,展现了丰富的句法语义功能。关键词:古藏文 数词 不定代词 无定助词 语气词
从空间认知看“地上”与“地下”的同义替换
宁瑶瑶 王铭宇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普通话中“地上”与“地下”均可表“地面上”义。已有研究认为只要目标物“可俯视”,“地上”或“地下”充当参照物时便可自由替换,但这一结论解释力不强。本文从空间认知角度进一步考察发现:“地上”与“地下”的同义替换不仅受到“目标物的高度”的影响,还受到“空间关系的类型”的制约,其根源在于“地上”与“地下”自身的空间方位参照类型及所涉空间关系的认知过程截然不同。关键词:参照物 目标物 空间关系 方位参照 认知过程
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文献中的“脱不了”
张静静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脱不了”在明清时期山东方言文献中有三种语义,分别为:脱不了1(无法或不能摆脱)、脱不了2 (免不了)和脱不了3 (反正)。其中,“脱不了1”为能性述补结构,这种用法贯穿于汉语史中,并在通语中使用至今;“脱不了1”和“脱不了3”是评注副词,具有鲜明的山东方言色彩,“脱不了2”主要见于明清山东方言文献和现代山东方言中,“脱不了3”主要出现在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该词在清代非山东方言文献与现代汉语中多为能性述补构式,可见,“脱不了”是一个典型的山东方言词。关键词:脱不了 评注副词 语法化 山东方言
期刊简介
《南开语言学刊》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本刊已进入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期刊方阵”,并入选CSSCI来源集刊。本刊目前刊期为半年。
《南开语言学刊》的宗旨是架起一座学术的桥梁,建立一个沟通的管道促进语言学各分支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外国语言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流,促进南开语言学科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使语言学研究与时俱进,在新的世纪走向新的辉煌。
《南开语言学刊》倡导创新求实的学风,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力求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希望所刊出的论文既要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具体而微。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有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解决汉语和其他语言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本刊联系方式
投稿网址:http://nkyk.cbpt.cnki.net/
咨询邮箱:nankaiyuyanxuekan@126.com
地址: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南开语言学刊》编辑部
邮编:30007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2023-04-21
2023-04-20
2023-04-19
2023-04-18
2023-04-17
2023-04-16
2023-04-15
2023-04-13
2023-04-11
2023-04-10
2023-04-08
2023-04-07
2023-04-05
2023-04-04
2023-04-03
2023-04-02
2023-04-01
欢迎加入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