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是青春吐芳华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我看《芳华》时,票房早就突破十亿,各种影评排山倒海,已经被有意无意地剧透了。尽管如此我还是被这部电影感动了,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第一段旋律就让我感动了。看到电影高潮部分我多少有点哽咽,但终究被影片跳跃式的叙事拉了回来。我看的是上午场,票价30元,电影院里全是老年人,哇啦哇啦,瓜子壳花生壳扔了一地。正当我后悔不该选这个时间点看片时,女主角让人欺负了,电影院登时安静下来,断断续续听到抽泣。



有人把《芳华》和《高山下的花环》比,不要比,不能比。《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里有什么?有革命老区农民的孩子用抚恤金还债,有脾气暴躁的排长违反军纪砍甘蔗被取消军功章,有军长的儿子在一线部队当小参谋被一颗文革年代生产的哑弹害了性命……那是旧社会就开始拍片的谢晋导演的作品。 而《芳华》的导演是冯小刚,出名八面玲珑,特别善于在梦想和现实之间选择现实,然后到影片宣传时谈梦想。此一时也彼一时也,不要盲目拿老电影来比。更不要拿它和《美国往事》、《静静的顿河》等等比,那不是一回事——尽管有些镜头有点相似。



《芳华》的角色很多,故事线索也多,感觉导演想在这部电影里把中国几十年的变迁全都说个遍,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所以电影有冯小刚作品一以贯之的风格,像小品集,角色很多,但形象是平面的,脸谱化的,一出场就定型了,没有递进,可能导演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所以黄轩这么好的演员感觉没有用武之地,其他演员也就那样了。内心戏这些东西一如既往地没有,这有点遗憾。



角色虽然多,但阵营还是很清楚的,故事的发展也基本合乎逻辑。木匠出身、从连队上来的工农子弟,想要出人头地必须做“活雷锋”。但你既然做了,就要一辈子做下去,不能有私心杂念,更不能有非分之想。别说高干子弟了,哪怕是上海来的嗲囡囡,也是碰不得的。那个什么医生、还有什么干事,人家不都碰过了?但你活雷锋不行。有点像阿Q里的台词:“和尚碰得我碰不得?”还真碰不得。还有就是出身有那么点问题的女一号,虽然黄轩在电影一开头就对他说“你的事情只有我们知道”,其实政委心里有数。所以她也是不能犯错误的,政委表面上不说,一纸调令她就到野战医院当小护士去了。



电影划分了一条很明显的分界线,那就是活雷锋的出事。其实这条分界线并不存在,报幕员吹号手,品学兼优的叙述者和上海姑娘,以及男女一号,三种人,清清楚楚。到九十年代,他们的处境和在文工团也是一样的,跑马圈地的,移民出国或当作家的,男女一号则要为生活苦苦奔波。他们还是不能犯错误,如果没有军区司令女儿这个战友,那一千块钱就能压得黄轩喘不过气来。军区副司令的儿子要装假牙,女战士一根金链子上去,人家半推半就,最终一点浪花没有,还是选了门当户对的报幕员。



政委是个配角,但我觉得这部戏最好的角色就是他了。演员演得也好,我立马对他路转粉。始终不动声色,但一切尽在掌握。什么活雷锋,什么B角,只要触碰了他的底线,马上让你好看。在高原上给骑兵部队演出那场戏,真是绝了。一方面要求“保密”,一方面带着女孩儿上去煽情,一回头马上把女一号发配。这种心机,这种手段,让人不寒而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5244wtkbi&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电影里让“活雷锋”动了凡心的那首歌曲邓丽君的《侬情万缕》,倒是颇有点说头。这张唱片是邓丽君1978年出版的,军区副司令的儿子在那时就能搞到这种磁带,肯定是正版的啦。导演选歌是很有眼光的,邓丽君这张唱片绝大多数翻唱日文歌,其中有几首邓丽君的不朽名曲《多少黎明黄昏里》、《又见炊烟》等,都是日本作曲家的作品。只有两首国人的创作,另一首刘家场作曲的《我心深处》,也是柔情蜜意。活雷锋蛮悲催的,磁带听了一半就停了,如果听到《我心深处》,可能会犯更大的错误,导演网开一面。



整部电影的美术和音乐都非常好,毕竟编剧、导演都是文工团出身。不得不说,那些歌颂领袖、歌颂时代的音乐,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不要说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哪怕是我们这代人都会为之感动。只要这些音乐响起,电影院里的老人就开始抽鼻子。我想一部中国电影能做到这点,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不信可以到隔壁厅去看一场徐克监制的《奇门遁甲》,你会爱上冯小刚。要知道徐克那部经典的《新龙门客栈》,片头用的也是革命历史舞剧《小刀会》的选段。那些年创作的音乐,毕竟是苏联音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精华结合的产物,未来若干年后当人们回首这一百年的艺术,难道给他们看鹿晗、TF boys么……倒还是《草原女民兵》拿得出手。电影散场响起韩红唱的《绒花》,灯亮了,老同志们都不走,听歌。坐我后排的阿姨对爷叔说:“哎,都是我们这代人的回忆,年轻人大概不会懂。”年轻人不懂吗?十亿票房全是退休金的贡献?不会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025fahdjg&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最近我还写了

“十亿皇帝”今在何方?

小耶稣降生在俺驻马店?

浪奔浪流的定海桥和国棉十七厂

上海求新造船机器厂的小开,也是中国第一位空战英雄

卢湾一些韩国总统没去过的历史纪念地

南京:四行仓库孤军长官的人生结局

留下,只想留下——写给残存的旧时上海

“小渔村”上海一百年前的人与事

时代交叉点上的大上海1927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